被游戏玩家“种草”的OLED,能否赢得显示的未来?
文|李北辰
我印象很深,早在2017年,当代“互联网女王”玛丽·米克尔就在《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将交互性游戏单辟一章进行介绍,题目颇为惹眼:《交互游戏是对未来世界的准备》。
面对如此未来,从传统观念时代艰难迁徙到“技术爆炸时代”的老一代保守派,或许不会喜欢,但在现实一端,游戏早已从一种小众娱乐方式,迅速演变为全人类的一大主流生活方式。
数据显示,在这个注意力被各种媒介不断分流的时代,人类对游戏的偏爱却汹涌澎湃:全球人口每周耗费在游戏上的时间超过30亿小时,且一年比一年多;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26亿玩家(作为对比,1995年只有1亿),全球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玩游戏;且有违直觉的是,美国娱乐软件协会的报告显示,玩家平均年龄大概为35岁,成年女性玩家数量比18岁以下男孩的数量还要多,全球游戏产业正在覆盖越来越宽泛的年龄段。
也因如此,在许多学者看来,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最主流的文化媒介;甚至在一些社会学家的期许中,通过应用即时反馈的“游戏化思维”,从产品设计到企业管理,从教育制度到人生规划,未来都有可能发生一次观念跃迁,《哈佛商业评论》在一篇文章中就曾直言:“看一个人能否管理好一个互联网企业,最好的标志不是看他有没有MBA文凭,而是有没有创建一个70级的公会。”
当然,在任何游戏中,想让玩家成功创建一个“70级的公会”,游戏设计者都必须深谙游戏的一个最核心要素:沉浸感(沉浸感的极致就是达到所谓“心流”状态)。过去多年,游戏产业也一直朝此目标努力,且每一次进步都跟计算设备的革新,配套科技的升级,有着强烈的共生关系。
譬如在计算设备方面,微型处理器的出现,让电子游戏登上舞台;个人电脑的普遍,开启了单机游戏时代;互联网的兴起,拉开了网游时代的序幕;智能手机的崛起,推动了全民皆玩家的热潮。
而在配套科技方面,与游戏发展最为密切的领域,就是电视显示。
从最早的黑白电视,到彩色CRT,再到如今常见的LCD,电视一直是主机游戏的绝佳载体,而任何玩家也都知道,一块“好屏”对于提升沉浸感意味着什么。
10月17日,不少经过北京SKP的路人对此深有体会。在这里,一些游戏达人和玩家聚在一起,向其分享了最近在各直播平台被频繁种草的主机游戏显示设备,OLED电视。据我所知,用它打主机游戏,正在成为玩家圈中的某种潮流。
当然,即便你对游戏本身不感兴趣,我们也可借机谈谈OLED——以主机游戏为载体,它其实是向大众展示了当前人类显示技术高位在哪里。
1
其实给我的感觉,在当天活动现场,与旁边的竞品相比(高端液晶电视及显示器),许多人通过直觉便知,OLED电视的游戏呈现效果“更好”,但不知道 “为什么好”。
我觉得玩家(尤其专业玩家)有必要知道。
首先,“更好”的无疑是显示技术。OLED通过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板组成,当电流通过时,这种有机材料就会主动发光。我听过一个不错的比喻,OLED好比太阳,自身即光源,LCD好比月亮,需借助他人之光。
这种主动发光的物理特性,让OLED很难有漏光现象,尤其在黑场表现时,能呈现出“纯粹的黑色”(传统LCD屏幕若要显示黑色,往往需要通过屏蔽白光去实现,漏光在所难免)。每个像素点独立自控的能力,让屏幕的每个细节都能不受整体画面亮度影响,能带来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是真实还原自然色彩的最佳载体。
事实上,对比活动现场的三联屏也不难发现,OLED在色彩还原上确实更为出色,譬如在有些颜色接近的画面上,高端液晶电视上原本一些很相近的颜色会“糊”在一块,但OLED不仅能展现出其细微区别,还能看到相近颜色间的自然过渡。对于不停转换的游戏画面来说,无论是赛车游戏的场景氛围,足球游戏的进球瞬间,还是格斗游戏的每一次搏击,都会通过镜头的变换拉伸,大幅提升玩家的沉浸感——我相信在活动现场的大多数体验者,都会对此感同身受。
另外,沉浸感的提升,同样来自声音维度。在活动上,每个听到从OLED屏幕中传出的战斗机轰鸣的人,也会瞬间觉察到这一点。
从技术原理上,这是因为传统电视通常需要内置发声单元,OLED电视屏幕则可以随着画面震动自动发声,能够做到声画合一效果,所以无论是赛车的猛烈呼啸,还是巨龙的腾飞咆哮,玩家都似置身其中一样(有玩家表示,用OLED电视玩游戏,甚至可以仅凭声音判断游戏中人物或障碍物的位置及远近),以更快速度达到接近“心流”的沉浸状态。
与此同时,更快的还有屏幕响应速度。相较于传统电视,当播放赛车和篮球等快速画面时,OLED不会出现“拖尾现象”。在对画面快速表现要求甚高的游戏领域,这种顺畅体验,委实可以让玩家做到心无旁骛。
所以综上不难发现,剖析技术逻辑,OLED或许称得上是当前主机游戏的绝佳载体。
但需要指出的是,与主机游戏的无暇融合,只是OLED屏幕的应用场景之一(毕竟全球还有2/3的人不玩游戏)——事实上,纵观整个电视行业,在后液晶时代,相较于其他技术路径,未来主流显示的天平,也正在大幅向OLED一端倾斜。
数据不会说谎:去年中国电视市场销售金额同比下滑,但OLED却收获了47%的逆势增长;而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OLED电视市场更是会有130%的增长规模;未来几年,中国OLED电视需求将达200万台左右,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OLED电视市场。
总之,各种数据的交叉印证,都共同指向一点:中国正处于OLED电视大规模爆发的前夜。
2
再将目光转回到游戏,其实在OLED大规模爆发前,许多游戏玩家(以及游戏玩家的家长),已经在提前享受OLED的一项重要技术红利——事实上,在谈及游戏与OLED的关系时,除了上文所述的视听维度的“沉浸感”,OLED同样有能力缓解这种沉浸感带来的一个“副产品”:眼健康。
众所周知,电子游戏的一大“原罪”就是“毁眼睛”,玩游戏会大幅降低眨眼频率,让眼睛干涩疲劳,日复一日,就有可能造成近视。那如何应对这种局面?螳臂当车地“拒绝游戏”注定无疾而终,毕竟,与电子游戏和各种屏幕共生,是这代和未来所有年轻人的宿命,就像玛丽·米克尔说的那样,游戏很可能是“对未来世界的准备”。
那如果有人追问:在“未来世界”到来前,眼睛提前坏了怎么办?
答案是,遵循着文明演化的固有逻辑,“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的方式通常都是通过更好的技术”,游戏亦如此,没人能阻挡大势所趋,但至少能做到局部防御,比如,缓解视疲劳一个有效方式是降低蓝光量,而防御蓝光颇为OLED所擅长。
这并不难理解,如前所述,OLED并非像液晶电视一样在背后使用高亮LED背光灯照射,其采用的有机发光材料极大降低了蓝光光谱的强度;另外,数据显示,OLED通常540尼特就能带来液晶1000尼特的认知亮度水平,只需通过少量光线——据讲师现场介绍,OLED电视有害蓝光的排放量要比LCD液晶电视少了72%。这意味着,对于动辄鏖战数小时之久的游戏玩家来说,OLED无疑算是护眼利器了,这也再次印证了,OLED是当前主机游戏显示设备的绝佳选择。
嗯,其实正如投资人王煜全所言,回眸历史不难发现,过去多年,游戏行业一直是先进科技的试验田,无论是计算机,宽带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都最先在游戏上应用广泛。更重要的是,游戏也一直是显示等配套技术的“晴雨表”,谁先获得玩家的首肯,谁就更有资格赢得未来。
从这个角度,我相信,此时此刻,游戏与OLED的相得益彰,本身就在印证OLED的广阔未来。
作者: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曾供职《南都周刊》《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