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
我所理解的产品经理
商业的本质:价值交换。
商业三问:
- 谁想要交换价值?
- 他们想要什么价值?
- 怎么交换?
我们的所有产品工作都是基于这商业三问上。
1=参与的角色
比如电商,参与的有:B端商户,C端用户,公司自身
2=参与角色的需求
B端商户的需求:多卖商品,操作方便,规则清晰,需要流量等
C端用户的需求:商品的多、快、好、省,用户界面美观,流程要少等等
公司自身的需求:赚钱(生存),资源集合体(更多B和C),长期发展等
3=解决方案
各个参与角色之间的平衡
角色:B端商户
痛点:面临生存问题,需要获得更多的销售额和利润
爽点:软件的易用性,便捷性
痒点:美观性
角色:C端用户
痛点:商品的多、快、好、省
爽点:软件的易用性,便捷性,美观
痒点:积分,门槛优惠券等
角色:公司自身
痛点:满足B和C的痛点,生存下来
爽点:提高留存,复购,拉新等
痒点:签到、小游戏等
很早之前我们说用户就是上帝,我们要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
那用户想要免费商品,而且足够好,还要足够多。
公司满足他,那公司如何生存?
如果我们让商家满足用户,那商家如何生存?
所以我们所做的就是维护这个平衡,并且让这三方都获益,就是产品经理所要做的事情。
那如何进行参与角色之间的平衡呢?
首先作为产品,我们都需要在事物之间找到最核心,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
从用户,商户,公司来说,哪一环最不可或缺?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对没有任何稀缺资源或者能力的公司来说,用户是第一位的。
对于有非常稀缺性的商品拥有者,又不缺客户的情况下,商户是第一位的。
对于有用品牌价值的公司来说,公司是第一位的。因为用户信任你,商户可以通过用户对你的信任而为他的商品买单。
总结: 事物对于他人的价值,决定了它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用户是最重要的。因为商户和公司的生存问题,都是由用户来解决的。
第二个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想要通过公司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寻找商品?
那商家就是第二重要的。
我们要满足商家的需求,以便来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才是平台,也就是平台价值是用户和商户交易后剩余的。
但是他也不是标准化的,因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商业模式,他都会有一定的变化。
比如美团,刚开始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大量跟商家合作,价格优惠,以获取用户满意度,获得市场份额。
但是在满足了用户需求,沉淀下来大批用户后,商家也就被捆绑在了平台上。这时候为了满足美团自己盈利的需求,只能让商家委曲求全。
比如音乐行业,很多平台的音乐版权都是唯一性的。你在网易云音乐上听不到周杰伦的歌,但是非常非常想听,只能去下载腾讯音乐。
当用户想听这个音乐时,用户可能不是关键性,音乐版权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这个资源的稀缺性。
比如评测,李佳琦作为直播行业的头部。建立起来的是大家对他的信任。而他就是品牌本身。商家挤破头想要让他带货,用户想要通过他购买到更适合自己的商品。这时候品牌是最重要的。
我们找到了这个系统里最关键的部分后,就要开始寻找他们的痛点。做出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但光有痛点,爽点和痒点,是不够的,因为他没有“根”。
没有“根”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就是你在不断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时,迷失了自己。
很多产品根据用户需要做着做着,做成了四不像,直到最后还被用户所抛弃。
“根”指的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核心是什么?
阿里巴巴的“根”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然后从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延伸出了如何做好这件事的目标,痛点,爽点,痒点。
比如,我们从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开始拆解目标。
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前提是什么?
天下:可能指的是全中国或全世界
没有难做的生意:对象是商家,而且现在做生意很难
难在哪里:1.信任 2.流量 3.体验
比如信任
如何确认这个用户信任你?
复购,复购是用户多次用金钱来认可你的表现。
然后我们再从复购不断推导,直到我们的可执行颗粒度。
比如:复购>购买>留存
现状
我们现在公司大部分想要的是投资回报率的目标。
也就是我们如何能让成本越低,收益却越高。
这里的投资回报率也有分类,你到底是坚持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投资回报率,使用不同的目标,你对市场的应对策略都是不同的。
而这又会跟不同公司的阶段有关。
一个创业公司,为了生存下来,只能选择短期利益最大化。
而大公司已经满足了生存需求,为了获得未来市场竞争力,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长期布局上。
虽然我们不能在解决方案上找出标准的路线,但是我们的解决方案基本上有共同的目的。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细分化战略
第一种战略就是最大努力降低成本,通过低成本降低商品价格,维持竞争优势。要做到成本领先,就必须在管理方面对成本严格控制,尽可能将降低费用的指标落实在人头上,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在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时,由于你的成本低,对手已没有利润可图时,你还可以获得利润。你就主动,你就是胜利者。
第二种战略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别具一格,或功能多,或款式新,或更加美观。如果别具一格战略可以实现,它就成为在行业中赢得超常收益的可行战略,因为它能建立起对付五种竞争作用力的防御地位,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而处于竞争优势。
最后一种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其前提是:公司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对手,可知该战略具有赢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收益的潜力。
产品经理岗位的基本流程、能力和技能
1. 基本流程
核心流程其实是根据产品现有的生命周期而定的。
而且不同公司,对产品的要求也有不同。
1.1 种子期(有商业的想法,但是没有验证是否可行)
BRD(商业需求文档)- MRD(市场需求文档)- PRD(产品需求文档)
1.2 0-1阶段(商业可行性已经被验证)
MRD-PRD(这里只讲产品经理涉及的流程:需求收集-需求优先级排序-需求文档撰写-需求评审会-产品验收-上线)
1.3 1-N阶段
PRD+数据分析
1.4 不同阶段+管理
正常来说,产品经理不需要负责管理的部分,因为有项目经理。
但是很多小公司没有项目经理的岗位,但是产品经理又是公司里相对比较懂效率,懂业务轻重,又有协调资源的能力。所以大部分项目管理的部分就交给产品岗了。
管理的部分比较复杂,,以后会讲。
2. 基本能力
需求收集=需求收集分析能力
需求优先级排序=重要紧急任务分析能力
需求文档撰写=产品规划设计能力+逻辑能力
需求评审会=沟通协调能力
产品验收=风险把控能力
3. 基本技能
思维导图:用来整理思路
原型图: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通过作品让开发、UI、测试等可以配合工作
流程图:用来更好的描述内容里面角色,模块,数据等它们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