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双减”政策悄然落地。几乎是一夜之间,百亿市值蒸发、几十万家教培机构大撤退,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裁员、转型甚至停业,员工人人自危、自谋出路。
“双减”之下,越是大企业越难转身,有段子说教培界的铁榔头俞敏洪,被人建议“转型做托儿所业务” ,忍不住泪洒全场。虽然是个段子,但心境也差不离了。
资本大潮褪去,虽然表面上一切渐趋平息,但是过去的50多天,行业内余震不断,来自国家各部委监管文件一个接一个,个个都直击教培行业和员工的命门。
9月6号,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
9月7号,教育部又发通知:要将学科类校培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近两次的通知中,规定比以往更狠,更直接,更明确,把资本入局教育的路彻底堵死了。
纠偏之后,教培行业还有机会吗?
行业总是要继续向前看的,教育行业关系民族未来,必须万难之中寻求出路。
目前来说,K12的企业老总们有四种选择。
1、坚持
只能要缩小规模,成为公办教育的合作方,控制好成本,同时把握好大局方向,不要忘了公益属性,不能唯利是图。
转型对一些本地小机构来说是可行的,船小好掉头。
但大机构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毕竟,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是他们,盘子大,员工多,规模缩水,待遇肯定下滑,很多员工会选择逃离。
只有老板想坚持是不行的,人才流失,去其它行业发展,对教培行业才是最根本的打击。
2、转型
很多人也建议企业从K12赛道转素质教育,或者职业教育。
这又有两个问题:原来的赛道体量大,新赛道体量小,从一个大盘子里跑到一个小盘子里抢肉,只怕肉就不够分。
再说了,考研,公考,考证,艺术,体育,哪个赛道不都是已经有成熟的企业在竞争?
职业教育虽然有新的蛋糕,但是一下子涌入这么多新人,赛道压力大了,只怕会更惨烈。
更不用说,教育行业也是隔行如隔山,这些需要转型的企业大都擅长做个人用户,不擅长做企业客户,事业单位的业务,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转型的。
3、出海
把我们的一些教育模式,教学技术做成解决方案,输出到需要教育的国家,也许还能做大。
比如印度,一个人口多,又重视教育,也内卷的国家,也许能容纳有野心的玩家。
但是印度和我们的关系,也是一个大坑。
4、关门
这是最无奈的选择,也会有各种后遗症,退款退课,让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很容易左右为难。
不欠补偿员工的钱就没钱给家长,不欠家长的钱就得赖掉给员工的违约金。
在疫情和政策双重压力下,人性的弱点只怕也被放大到极点,携款跑路的老板肯定会有。
但无论如何,只要教育需求还在,新的教育机构总会生长出来。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一系列认可的大赛,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学科教育退场后,素质教育的方向。
以上就是“双减之后 限价限薪!K12教育路在何方?”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