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解析用户体验要素必知的几个层次
【文章摘要】作为初级产品人员,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停留在表现层和架构层,说白了就是一个写需求和监督需求完成的工具。但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产品,哪个不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开始写小需求呢?所谓表现层,就是一些用户能感觉的颜色ui等,老板是最纠结这些的,毕竟是门面。
番薯妹妹是在2015年四月进入一个电商公司开始做产品的,在此期间算是经历了三个产品形态。在入职前曾经看过要素,因为那本书在入职书单列表内,但是其实是走马观花。其实这就和我们高三一毕业去读管理一样,只是知道有这个一个东西,学霸能知道书写了什么,只有把书上写的和生活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明白书说了什么。
第二次接触用户体验要素是在7月份的时候,这是一个同事的读书分享,但是同事也是和我一样,初入职场,分享的很好。但是对我而言就是再复述了一遍,书写了什么。第三次接触用户体验要素应该是8月或者9月,我的部门老大看了我写的需求,忍不住想来教教我,如何在一个方法论的指导下去输出需求,而不是成为一个画交互,写需求的工具。然后,我还是似懂非懂,因为这是别人理解的。
不用理解这些,也一样可以工作,只是看工作的质量而已。12月的时候,我再次重新看这本书,终于有了自己的理解,看懂了书说了什么。
概念性的东西我不想多讲,具体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我根据书中的脉络給大家整理了五要素是什么。
作为初级产品人员,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停留在表现层和架构层,说白了就是一个写需求和监督需求完成的工具。但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产品,哪个不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开始写小需求呢?所谓表现层,就是一些用户能感觉的颜色ui等,老板是最纠结这些的,毕竟是门面。番薯妹妹的老板就是一个严重纠结ui的人,一开始我也是被折磨的不行,后来我被高人指点,“功能大于交互,交互大于ui”,想开了之后日子就好过很多了。
我对于这本书的顿然领悟来源于番薯妹妹最近在做的一个需求,初步试水内容对于电商产品的活跃影响后,决定要好好重点搞这一块,要打造一个母婴的经验板块,让妈妈们在这里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来获得一系列的奖励,其他妈妈可以在这里看到别人的好经验,当然电商离不开要卖货。那问题来了,经验帖子内允许加商品的链接吗?商品链接是要放在哪里?
如果经验帖子允许加商品链接,岂不是有很多的广告贴?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信息流是以关注链为纬度来呈现,如果你在这个app内没有粉丝,运营又不推荐,请问你发广告的意义何在?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化,运营产品化。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想到运营的场景很重要,但是番薯妹妹在前几个版本自己給自己挖过大坑,所以我有时候经常感慨,公司真是发工资来帮我学习啊。
番薯妹妹与老板纠结的问题是,商品链接要放在哪里?番薯妹妹的意见是放在经验内容的最下面,老板一开始也是同意的。但是当天晚上,老板突然看到各种导流网站都是一段话,一张图,然后可以马上跳转,然后一个贴就就有十几个商品,觉得我们也要这么做。我拒绝了,理由如下:
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母婴经验社区,我们想要的是可以沉淀内容的社区,而我们的目标用户想要看到的是一些关于购物或育儿方面的经验,比如说妈妈的一篇经验是:宝宝最喜欢的杯具熊,里面可能是一些介绍杯具熊如何好用,怎么样使用更方便等等。如果是每张图都可以配链接跳转去购买,看起来好像有可能公司会多赚一点钱,但是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设计跟战略层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
在联系思考这个问题上,我对用户体验要素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还是以这个需求为例,
一.战略层很清楚:我们想要的是可以沉淀内容的社区,通过社区拉动活跃来完成电商交易,而我们的目标用户想要看到的是一些关于购物或育儿方面的经验
二.范围层:哪些做?关于用户整体闭环体验的要做,用户激励体系架构要做,哪些不做?独立做一个自己的相册插件不做,上传照片的滤镜功能,各种花俏的贴纸不做,至少这些在目前这个阶段是不做的。
三.结构层:这个板块要怎么放,跟整个app的交互及结构应该是怎样的?
四.框架层:经验板块内的组件有哪些,组件与组件之间的交互又是怎么样的?
五.表现层:整个item的表现要用什么颜色,评论的展示是平铺还是泡泡形式(老板要求粉红色的泡泡,设计师晕了,但是我挺淡定的,我都说:功能大于交互,交互大于ui)
其实很多时候,想通了一件事,很多事都会迎刃而解。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限制,关于经验板块的改版做了很多妥协,但是还是很期待。
原作者:番薯妹妹,文章来自作者公众号:fanshumei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