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联网产品发展是从线下业务发展转移到线上的而这个载体一般是手机、电脑、平板等,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总的来说就是提供线下不能给的服务,在线下不能快速、便捷、大量提供的平台都通过网路实现,而实现这个功能的产品被称为互联网产品。产品的发展是根随用户心理的变化,本文来总结一下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什么用户心理。

本文导图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一、 互联网产品分类(方式有很多,这里只是一种)

互联网产品一种是线下业务转到线上来做,如生活服务类,这种产品分类很多,大致举一下例子:

(1)电商就是线下购物产品被附加上很多过程,为了价格更低廉的获得优质商品,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相辅相成,形成了现在繁盛多样的线上商城,比较代表性的京东、淘宝专注名牌的唯品会网上书城亚马逊、当当,线下超市的多点,包括现在比较火热的外卖,业务需要这还有一部分线下的操作还有纯线上的如互联网教育,从慕课的概念有了之后,线上上课进修成了另一种方式,虽然未必对每个人都有效,但也是大势所趋。

(2)电子阅读观看类产品,主要是2个分类就是阅读和视频:阅读囊括电子书、漫画等类似的内容都可以在线上阅读,作者不用出门找出版社就可以发表作品,有了一定影响再走到线下出版,搞粉丝经济,降低了行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新闻阅读类,不用报纸就可以知道最新消息,大大增加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带来过快导致的真实性的问题。

(3)视频类的产品就更多了,腾讯、芒果、优酷等视频平台在自己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的方式摆脱了在电视固定播出时间造成的束缚,降低了拍摄、放映、审核等方面的成本,产生的效果更好。


互联网产品——生活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主要的大行业还有互联网金融、交通、医疗和招聘:互联网金融大致分成了3种借贷、支付、以租代购:借贷从线下见面,审核、催收等业务流程转到线上,借贷成了一种投资方式,通过线上平台和银行二级账号完成借贷过程,鉴于其中的风险,国家也在逐步增加相关的规定和规范措施,借贷涉及方方面面如车辆抵押贷款、个人信贷、农业贷款等;支付作为现在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已经相当成熟,微信、支付宝的支付模式已经在城市生活中普及;线上以租代购的消费方式起源于电子产品,苹果、笔记本等以付首付后分期补完全款的方式在满足了用户需求的同时又增加了利息,现在已经发展到卖车的业务在相对严格的情况下,贷款和电商的结合使得贷款业务增加了新的机遇。交通出行权威的有12306,旅游方向发展的产品就更多了携程、去哪等,原本需要去火车站、当地才能办的事情在线上可以一次解决,不用涉及旅行社的中介服务,但是网上的价格和提供的服务也成了这类产品令人诟病的原因。医疗由于其专业性一直被医院垄断,过高的医疗费和药价让人病不起,线上的医疗产品普及医疗知识及药品购买降低了看病的成本,医院预约服务也让看病变得容易,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招聘行业从人才市场、校园招聘发展到现在招聘类型就有校招、社招、内推,推广方式就有社交(boss)、论坛(脉脉)等,线上招聘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互联网产品——游戏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另一种是线上影响线下的互联网产品,最典型的就是电子游戏,线上吃鸡、枪战、密室等游戏促进了线下相关游戏的实体场景和游戏玩法,玩家线上到线下的参与促进了游戏产业的发展,线上游戏产业的繁荣带动线下市场增加了娱乐项目。内容平台是比较直观的反应,用户通过线上参与讨论,达到社交等目的,最终增加了线上的流量,用户制造、生产内容,平台通过提供服务、与相关产业合作等方式达到盈利的目的,直播、短视频的兴起也带动了线下相关产业的发展,网红经济盛行,河南网红一条街以及相关的产业(娱乐圈、模特)等有了新的发展。不能跳过的生活服务类产品,在电子产品的条件下,搜索、社交、网盘、邮箱、壁纸等相关产品不断更新,通过这些产品,更加便捷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不用担心地域或圈子的限制就可以有新的人脉,利用网络工具储存东西、处理工作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手机壁纸等专属于电子产品的工具,线上产品的应用影响了线下人们的生活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也有了变化。

二、 中国互联网产品的用户

互联网的覆盖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网民是80后,网络意识开始普及,迅速发展之后,在90后开始走向社会,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有了一个很大的空缺,网络相关的行业兴起,程序猿工程狮、运营狗、ui、产品经理等互联网相关岗位成了主流,相关技能培训也占据了培训市场的很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成了互联网的从业者,同时开始开发新的用户群体,发现新的需求和商机,在这种情况之下,来说一说互联网的用户。

互联网带来的收益

用户群体的年龄范围广泛,现在有更多的00后乃至10后,他们从很小接触电子产品,在没有分辨能力的情况下,接触着游戏、学习等产品,同时也接触了成年人的产品直播、小说、视频等,网络没有年龄限制,但是如果把同样的套路放在小孩子身上,无疑是不合理的,此类事件也频有发生。除了儿童,老年人也成了线上消费的主力军,老年人临近退休或以经退休,在衣食无忧享受生活的情况下开始接触网络,女性用户会因为电商廉价的价格和到位的服务选择网络购物,对于身体不支持走很远提重物的老人来说,优质价廉的商品,送货上门的服务是很好的选择;男性用户更加专注于理财产品,再有资金的情况下,总想获得更高的收益,从炒股到现在的线上投资,收益是一大诱因。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社交类产品也成了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各种兴趣类的社交,微信的长辈朋友圈,曾经视网络如洪水猛兽的一辈人现在比年轻人对无厘头的谣言更感兴趣。相比这两个年龄段,中间的年轻人反而有些丧,生活的压力(各种漂)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这使得出现表现的情绪出现了两极化,一边是丧到人间不值得,一边是抖音上各种小哥哥、小姐姐的恶搞,在苦逼的生活中有一些乐趣,但是相比中年人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中年人关注的更多是新奇和不太健康的东西,一边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再,又没有放松的可能性,这是影响中年人在网络上活跃度的主要原因(成功人士不算在内)。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就这四个年龄阶段来说,其形成原因是分析其心理诉求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产品中的00-10

00-10后这些人成长在一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年代,他们的父母是第一、二批网民,甚至是互联网从业者,从小在电子产品的生活环境中,在父母关心不够、没有人陪伴等诱因下,很容易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迷惑,甚至在常用套路中被套住,鉴于其又处在聪明又糊涂的时期,即很容易从家长那里拿到钱或其他,又没有判断能力容易被别人简单的就把这些重要的东西白手送人,甚至危及自身人身安全,所以这些人的心理诉求就是被人关注、获得认可,相同的,互联网从业者及相关人员也有责任把这些没有判断力的孩子带上正途,毕竟互联网的未来还是要交到他们手上。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互联网产品中的老年人

老年人在度过艰难的时光之后,出现两种诉求:

一种是享受生活,

一种是为了给孩子留下更多而省。

上面两种诉求看似矛盾,其实并不冲突,一方面老年旅行团、劣质保养品大行其道,;另一方面,老年人在股票和现在投资类产品中的活跃和鸡蛋就能把老人骗到会场的常见手段,老年人正在成为网络消费的重要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和孩子相似又略有不同,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寂莫、被发展抛弃的无能为力使得他们开始希望被别人关注(如娃娃机心理),从父母的责任感来使得他们更加对金钱渴求,希望自己健康不要让孩子担心,做产品在满足这两方面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去理解这一部分用户的心理,是值得深思的。

互联网产品中的年轻人

年轻人(就我所经历的各种漂,不代表谁)群体多半是经历了计划生育的一代,70后父母的思想和新生事物相矛盾,独自一个人承担着一个家庭的和谐和成长的一切,在进入社会后可选择的工作并不多,赶上了创业的浪潮和互联网严格淘汰的时期,在严重的焦虑之下发际线先退缩了,在追求理想的同时面对现在的困境,他们的诉求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的解放,比如抖音上的各种有趣的短视频、被查的各种段子app,另一方面是既省钱又有逼格(尊严)的活着,这也是淘宝大行其道的原因,在做相关产品时应该考虑他们的审美水平以及心理诉求。然后就是苦逼的中年人,既在年龄的要求上被要求成熟有度,又承担着来自老小两方面的压力,他们更要求的是刺激和思想的放松,当合理宣泄的途径不被允许,就是滋生污渍的契机,南抖音北快手,快手的受众就是这样的人,在刺激和低俗中释放压力,基于现实的需要,挣钱成了他们的刚性需求,也是投资类产品的第一要务。

互联网产品发展到现在,又在鼓励创业的政策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着成为下一个滴滴的想法而开始创业,但是现在的市场真的好做吗,明确已经可以盈利的产品线无外乎是金融、游戏这样的产品,以新科技为主的智能、其他的类性产品都已经加入社交因素,在运营已经有些难做的情况下想要跟现在已经成熟的产品竞争是需要一些实力和运气的,不说最起码的成本就要场地费、水电、人工、运营成本等,还有在管理上的用心、招聘的难度、制定的发展发向等这些因素,如何更好地把握用户心理,成了重中之重,说的再清楚一点,如何在用户心理的基础上把握主动权,用产品本身运营、维护去让用户形成习惯,保证自己的产品不死现在的用户已经不是给点科技就满足的,他们更要求实惠的东西,便捷、利益、甚至逼格,想从中获得利益的根本是活跃用户量和其他途径(广告、点击等),当然具体的用户心理还要看行业和产品具体的阶段。

三、 产品的用户需要

做产品就是在做人心

做产品就是在做人心,先要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怎么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打动对方,打个比方,对方想要一个过日子的,那在夜店认识对方有以后的可能性是多大,用户也是,他想要收益,高收益产品会打动他,但是安全呢,有了高收益拿不到又有什么用,所以用户想要的是安全而且收益高于同类产品的投资产品,这都能听懂,再比如,现在的标题党打着色情、惊悚的擦边球,为了就是吸引用户的关注,增加点击量,但是要是想把自己的自媒体做大可能吗,可能性很低,读者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总是做一些会消耗耐心地事情一点都不利于长远的发展,没人想要活在恐慌之中,除了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认知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能获取财富的能力很低,所以吸引这样的读者真的有用吗,还有色情的擦边球,只有闲着没事干,精神世界不丰满的人才会对此更感兴趣,这样的人有能力的也不会在网页上免费看你的东西,只有没有能力又不能做太多的人才会被留住,依然是没有营养的低质用户,做自媒体在当下是件很流行的事,门槛低,而且没有本,但是大家都能做的事情竞争力有多大,没有独立的观点、充实的内容、正确的三观、合理地运营手段,如何做大,回报和付出不能成正比也不会成反比。想要吸引什么样的用户就要做什么样的内容,做产品也是,初期希望尽快引起用户注意,会采用爆点或讨好或一反常态,但是一旦有了用户,最基础的就是确保产品在使用上没有问题,然后就是布局和配色能让人看的下去、用的舒服,要是连自己都不能接受,这个产品还会有人用吗(有些产品除外),但是产品也要搭配好的运营手段,把产品推到目标用户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用户三种需求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用户分为三种需求下的情况,刚需、扩展需要和心理需要

刚需是指用户要达到的目的,这个很好理解

  • 投资产品用户想要的就是有稳定的收益
  • 借贷用户就是想借到钱、
  • 支付用户就是要方便的支付
  • 阅读类用户就是想要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 旅行类用户就是想在出行之前不用担心到达目的地之后的问题
  • 医药类产品的用户就是要省钱省力省时的看病
  • 电商类产品的用户就是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不用浪费自己的时间
  • 线上教育类产品的用户就是希望在线上上课提升自我
  • 办公类产品就是公司想要解决员工管理的问题
  • 这是刚需,有明确目的性,能解决该需求稳定运行就是好产品

扩展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的需求就是扩展需要

例如:社区的兴起,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都会做社区,因为只是满足了刚需不能让用户留在平台上,在平台上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有关心的事物才能留住用户,还有就是签到功能,用户签到就可以获得平台内的东西,这是产品为了留住用户做的。

心理需要就是满足用户心理需要的产品及功能

例子1:现在很火的游戏行业,游戏是没有就不行吗,不是,但是人需要游戏来过时间,需要游戏来逃避现实,缓解生活压力,转移注意力,这就是游戏存在的意义。

例子2:现在很火的的段子、短视频这类产品,就是因为人们需要有趣的东西来调整心情,这也是心理需要。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不同的产品里可能只对应一种需求,也可能对应多种需求,但是不管是哪种需求都是来源于人性,反映着用户的心理需要,做产品不仅要知道心理,更要知道如何触发用户的心理认同感,触发其情绪,进而增加其积极性与产品发生感情,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

四、 用户心理发生的变化

工具产生的根本目的是方便生活

互联网产品也是这样的,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硬件的普及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产品的产生也带动了人们生活的改变。

在10年之前没人想过出门不用带钱,也没人想过可以在网上买车票,这种改变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也使得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成了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小到使用胎教产品的婴儿,老到使用呼吸监控器的病人,其教育水平和生活跨度之大就更夸张,QQ上的男神可能是乡村杀马特,以为是普通人的也可能是某二代,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又对互联网产生了新的心理,比如警惕,异地产生的问题不胜枚举,原来新奇的事物在泛滥的情况下开始了监管,所以从boss增加公司审核及相关提醒,QQ、微信等开始有举报等功能的出现,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审查,追踪成了保证用户的一种手段。

总结:科技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产品本身也是如此,如何在监管机制下保障用户的网络环境,维护用户的心理健康,是当下要做的事,如和在网络络环境的健康、用户心理需要的适应、产品盈利模式的合理合法之间维持平衡是互联网产品人要做的事。

作者:朱晓林 / 四二木 ,产品经理,3年互联网运营经验加1年半产品经验,曾参与过多次0到1产品的上线,主导多款产品的产品策划和运营工作。

互联网产品应该把握的用户心理

随意打赏

互联网产品有哪些互联网理财产品互联网产品经理互联网产品运营互联网用户心理什么是虚拟现实互联网产品设计互联网金融产品什么是物联网互联网心理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