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 我们如何高效沟通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为一个被卷的变形的打工人,工作时间的占去了寿命的大头,作为一个产品人,沟通占据了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横向纵向沟通的历练,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这项软技能的重要性,因为在职场,一个人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把这个成果透明化给与你协作的人,包括你的领导。

不论做产品、做管理甚至做人,做加法是最简单的,甚至有时候不需要过脑子,但做减法却是最难的,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因为本质上人就是一个复杂动物,本身的属性就是七情六欲、避难趋易。所以这些年大家都能看到公司在招聘文案上宣称扁平化管理。

为什么要倡导扁平化管理,因为,组织的臃肿带来的不仅是沟通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人们官僚主义的温床,最后恶性循环,被市场淘汰。

所以沟通这件事情,不仅是我们打工人具备的技能,也是企业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是否给人们营造了高效沟通的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

但,下面我只从个人的角度来谈谈沟通这件事。

01
打字or面聊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在线聊天是一种频率比较高的场景,因为这种形式的沟通成本最低,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尤其是当双方知识背景、业务储备不在一个层次时,往往陷入鸡同鸭讲的死循环:

A:马什么梅?
B:马冬梅!
A:什么冬梅?
B:马冬梅!
A:马冬什么?
B:马冬梅!

还有一种是会议,这种通常是一种比较正式的沟通,提前预约了相关方,就某些问题进行当面的澄清,但是这种形式的沟通,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大家都必须在预定的时间点,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赶赴同一个地点,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探讨。

但根据我的实践经历,大多数会议,都只有少数几个人参与喷口水,大部分人都在旁听,那么对于这部分,这段漫长时间毫无疑问是被浪费掉了,但是出于各种无聊又傻叉的原因,他们不得不被叫来给这几个人撑场面。

但还有一种非正式的面聊,就比较随意了,成本介于上面两种形式之间,效率却最高,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形式。

沟通的方式要根据所需沟通的事情灵活选择,当事情比较简单,双方都有共通的情景时,使用在线沟通是最快的,当事情逻辑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讲不清楚时,就不要在沉迷于码字了,不要犹豫,马上面聊是最高效的,如果没条件面聊,那么也应该是想把问题捋一遍,是否需要通过画流程图、概念图来解释你想要表达的信息,有准备地聊。而当,所沟通的事情,两个人都有欠缺,需要第三方介入时再考虑会议的形式,少开会、开短会始终是明智的。

02
context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职场碰到过这样的人,当你全神贯注工作时,突然过来就对你巴拉巴拉开始讲他苦思冥想出来的方案,等他滔滔不绝讲完后,你的思维可能才刚从自己的工作中转移出来,然而他可能并没有注意到你的表情。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自我沉浸式沟通,只顾自己的表达,全然不顾对方的反应,在突然邀请别人加入他的沟通时,他没有把情景带进来,就好比你哥们开车接你去撸串,刚停下车,还没等你上车,他就一溜烟没影了,只留下你在原地被冷风吹。

所以开始沟通的一个大前提是,一定要把上下文情景带上,让大家跟上你的节奏,一开始就能明白你在讲什么,否则白费半天唾沫星子。

03
先结论再123

xx总,前端开发小明在做项目的时候遇到一个技术问题,自己钻研了1天没有解决,后来组长介入之后帮他解决了,在项目进入灰度测试阶段后,发现有个指标数据异常,反馈给产品之后发现是指标逻辑有漏洞,在经过与业务方一天的沟通后,终于确定了方案,等正式上线的时候,比原计划晚了两天。

可以感受一下上面这段汇报,虽然是举的一个例子,但是类似的汇报场景你一定不陌生,这么一个长篇大论下来,其实重点就是一句话:项目延期2天,但是被藏到最后才说出来。

如果是我在听这段汇报,我会骂娘。

可以变个形式:
xx总,项目延期了2天,主要原因是:
1.xxxx
2.xxxxx
3.xxxxx

是不是感觉逻辑清晰了很多,其实不论是在向上汇报,在横向的沟通中,也一定是结论先行,然后在阐述你方案或原因,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思维清晰、讲话做事有重点。

04
你真的懂我意思了吗?

回忆早些年的工作中发生过一幕啼笑皆非的场景,当时我和一个开发针对一个需求的合理性争吵的不可开交,最后领导进来一句话便点破了我们的矛盾点,我俩这才羞愧地反应过来,两个人讨论的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场景类似于高中时候,我的一个同学拿着一个错误的答案兴高采烈,吭哧吭哧地给我做逻辑自洽的解释。

也许大家很疑惑,讨论问题怎么还能跑岔劈了,你还别说,这种我经历的和我见证的还真不在少数,在讨论那种逻辑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被绕进去是很容易的,所以在我的经验是进入这种比较复杂的话题时,每表达一个观点前,一定重复对方的观点,确保理解无误才会开口。

05
你先喘口气
这个问题也是我比较常见的,就是当事人本来是问A还是B的问题时,还没等人家回答,自己就开始解释如果是A的话,是不是因为XXXX,如果不是的话会不会是因为XXXX...

说的自己快咽气了也不给别人插话的机会,直接把对方当成了一个树洞。

沟通是双向的,有问有答,一环扣一环,而不是绕绳子,自己绕了大半圈,嗨完之后才回过头来问一句:“你怎么看?”。

遇到这种人,真想呼他一巴掌,打醒他,不要在咬着自己的尾巴转圈圈了,先啥都别说,喘口气!

06
真的沟通清楚了吗?

真的遇到过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当时事情不紧急,大家聊着聊着会就散了,过了两三天之后,才发现当时开会开了个寂寞,也可能是会开完了问题也沟通过了,但是没有做记录,导致第二天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其实也在没沟通清楚的范畴,因为你免不了又去问人家。

应该养成随时做记录的习惯,不用长篇累牍地记,只需要记录关键即可,因为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前因后果比较熟悉的时候,看到几个关键字就能很轻松想起来。

另一方面,在沟通结束之后,一定要向对方做个简单的沟通总结,讨论了什么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涉及到哪些角色...在对方点头认可后才算沟通清楚了。

07
CPDCA

PDCA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我在这里加了一个“C”,这个“C”是conclusion的首字母,表示结论的意思,加这个字母是基于一个沟通的场景,尤其是会议场合,一堆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唾沫横飞半天,好不容易得出了结论,那么只是得出结论就完了吗?

肯定不是,会议旨在澄清问题,会议之后还要解决问题,所以要基于会议的结论做出计划→行动实施→检查总结→解决处理,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闭环。

OK,关于职场沟通的问题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吐槽,分享你的名场面。




End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