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名声控“朝拜”荔枝声音节,视觉时代年轻人缘何走向听觉“叛逆”
南怀瑾说过,心怀叛逆是年轻人的常态。在移动视频大行其道的当下,以年轻用户为主的在线音频市场却展现了强势的一面。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18年在线音频增速达22.1%,超过移动视频及移动阅读行业。在线音频用户规模突破4亿大关,声控一族正在催生一个新的大市场。
5月18日,第二届荔枝声音节在广州落幕,总计吸引15208名年轻人到场,同时线上直播获得超过1亿人次的观看。考虑到当天广州的高温天气,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视觉时代的年轻人,又上演了一出听觉“叛逆”。
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速率的不断突破,移动时代内容产业百花齐放。快手、抖音、腾讯微视等平台纷纷崛起,全民参与短视频创作浪潮开启视觉时代。作为移动视频“兄弟”内容形式,在线音频经过多年发展也开始多元化节奏。
传统音频三巨头中,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偏爱PGC,而荔枝自2016年上线语音直播功能后在UGC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在线音频逐渐从小众赛道走向大众发展。
这一届年轻人更爱“声音”?
喜玛拉雅FM和蜻蜓FM近些年砸重金发力知识付费,荔枝正在打造一个更纯粹的“声音”平台。如果说,前者的发展借力了知识付费的东风,后者则更倾向于声音消费本身。相比于主流用户,年轻人更敢于尝试新事物,这一固有规律在在线音频的发展中展露无遗。
数据来源:艾媒北极星互联网产品分析系统
《2019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线音频用户中,30岁以内的用户占比达到62.3%,其中24岁及以下用户占到33.7%的超高比例。从以上数据看,在线音频还处在“年轻”时代,随着在线音频市场的不断繁荣,用户年龄分布也开始向80后、70后上探。
年轻人永远引领潮流,相比于反应“慢”一拍的其他年龄用户,他们往往会在一个潮流发生之前就已成为核心玩家。以视频类内容的发展为例,正是80后积极的使用图片、影像等内容形式进行表达,开拓了图像内容的诸多玩法,为移动时代内容的大爆发奠定基础。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中老年正成为短视频领域新增长点。
先渗透年轻人,再不断地横向发展,向更多年龄层次用户进行扩散,是许多互联网产品都在走的路径。
5月18日,荔枝声音节现场里年轻元素就无处不在。当天线下参会人数达到万人,粗略看去,都是年轻的脸孔。会场内有给用户鉴定声音、占卜运势的预测声卜馆,为用户疗愈身心的荔枝声医馆,可以把声音变身小黄人的声音整容馆,让人身临3D/4D之境的摸声空间馆等新鲜玩法,80后们或许陌生,95后和00后却了如指掌。
节日嘉宾的选择上,也都是年轻人如数家珍的“自己人”,比如虚拟歌手洛天依、百变声咖边江、《国风美少年》年度总冠军蔡翊昇(贰婶)、蜡笔小新经典配音师冯友薇、TVB国语配音师林朗钧等,他们在70后眼里很陌生,但在30岁以下的网友中知名度非常高。
这些迷恋“好声音”的年轻人,在颜控之后又诞生“声控”一词。关于声控,此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仅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于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群体,广泛存在人群之中。这一次,荔枝则以声音节的形式,为这一群体首次进行了注脚,标志着声控族已是难以忽略的一个新生“族群”。
所谓声控,是一群对声音有着特殊情结的群体,他们偏爱丰富而通往内心的声音,沉迷于声音的质感。比起视觉效果,声控更喜欢回荡在耳边的空灵想象,他们听声识人,听见一个人的声音会想象他是什么样子,听着声音就能联想到情景和画面。
现在的网络世界里,图片、视频已经和文字一样无所不在,某些方面而言,图片和视频的作用要大过文字。无论你是打开百度APP、微信APP还是支付宝、天猫、京东、美团等客户端,越来越多的内容信息使用图片和视频进行传递,淘宝总裁蒋凡甚至放出豪言,未来淘宝上可能90%的内容都是视频的方式来承载,上世纪90年代的PC时代图片普遍只能几十K,二十余年时间过去,从高清图到1080超清视频,视觉时代走过了从0到100这条路。
目前荔枝的90、00后用户占比超过80%,2018年喜马拉雅123狂欢节付费用户里90后、00后占比也达到70%。作为同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形式地位相当的声音,如今成为年轻人新选择并没有什么新奇。就像纸解放了文字的大众传播、PC解决了图像的大众传播一样,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声音经济由0变100,衍生出数百亿的大市场。
声音经济:技术对“四需求”的解放
《信息简史》作者詹姆斯·格雷克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图像、声音、文字等方式记录信息,人们得以还原历史。在古代,文字统治传播并非因为人类喜爱文字符号,只是因为相比图像和声音,文字更容易被记载和传播。进入PC时代,图像内容的比重变高,是互联网媒介的发展带来的内容形式解放。
声音经济,同样是因技术发展带动的新产业。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声音内容解决的是人类的内在需求。以提供付费音频内容为主的喜马拉雅FM、蜻蜓FM,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及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中,用户通过音频学习知识可以快速获得生存技巧和知识储备,满足用户对生存和安全感上的痛点,因此会率先爆发。
荔枝解决的则是第三层次的社交需求、第四层次的尊重需求。在荔枝平台上,汇聚了海量年轻人喜欢的情感、脱口秀、二次元、音乐等声音内容,这些内容并不解决现实世界的某类问题,却对用户的精神世界进行抚慰,极有可能成为声音经济新一轮增长点,因为我们知道,娱乐市场远远比知识市场要更庞大。
不过,在线音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一点不比短视频行业少,正是因为一个个关键技术节点的破冰,在线音频市场才得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在知识付费与音频的结合中,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做到版权保护?这是喜马拉雅FM努力解决的问题。
2016年10月,荔枝正式切入语音直播,如今已是成长为语音直播领域当仁不让的老大哥,构筑起了深厚的护城河——无论是主播挖掘/培养体系,还是内容丰富度和原创度,或者更广阔的商业腹地,荔枝都走在了最前列。
为降低语音直播的门槛,荔枝节目录制功能,支持可录制和上传 60 分钟节目。主播们使用荔枝APP可直接添加背景音乐,支持自动混音和降噪,让主播们无需进行后期剪辑,就能实现媲美专业设备的录音品质。
而在传统电台,主播只能单独连线某位听众,如果不能多人连线,语音直播的大众化、商业化就无从谈起。荔枝为此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多人连线的功能,最终实现主播对多位听众的连线,甚至实现多位主播同时主持节目。此外,在技术上大幅度降低语音延时,将荔枝平台主播说话到被连线嘉宾听到的延时最短控制在0.03 秒之内,基本实现了主播和连线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增加了主播和听众双方的互动意愿。
正是以上一系列技术的落地,让声音和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载体平起平坐。在快手、抖音的崛起中,AI智能推荐及视频特效技术在其中居功至伟,同理,这些技术释放了声音经济的潜力。
所以说,声音经济异军突起不是突兀的事。就像“美颜”带来的全民视觉狂欢一样,技术也让声控们迎来自己的时代。那声控会像颜控一样也带来一个庞大的市场吗?也许时机已经到了。
声控会诞生新的大生意吗?
颜控文化诞生无数个前景无限的产业,也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的走向。网红时代的来临,抖音们的崛起,娱乐圈火极一时的小鲜肉风潮,摄像手机概念的走俏等等,颜控党深刻影响着现实世界,和美有关的产业近些年都迎来快速发展。在华为手机的发展历程中,摄像头由最初的1个,逐渐变为2个、3个甚至4个,其在手机市场里的占比也随之水涨船高,颜控时代,各行各业都受其深刻影响。
2010年至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台)
声控同颜控一样,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以往因为技术局限,声音作为一种内容载体存在感不强,随着在线音频巨头不断地开发新功能,服务好声控党也成为一门大生意。荔枝声音节的连续举办、《声临其境》的走红、日本声优文化在中国的落地,诸多现象证实,许多产业正在被声控所改变。
在荔枝声音节日场声控游园会上,各具特色的声音互动馆,满足的是声控对声音玩法的各种想象,解锁了各种姿势的声音玩法,因为荔枝要构筑一个庞大的声控生态。截至 2018 年末,荔枝已拥有超过 2.5亿的全球注册用户,4500万月活跃用户,500万月活跃主播以及超过 1 亿期音频节目。可见,声控的生意早就不是概念,已经被荔枝实实在在地做了出来。
天浩认为,因为以下四个基础,声控的生意会变得越来越大。
第一,泛滥的“孤单感”为声音经济提供发展基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人与人的关系被不断的打散重塑,因此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成年人越会有“孤独感”。据全球健康医疗保险机构信诺(Cigna)在一份调查统计当中指出,约有46%受访美国成年人认为“有时候”或“一直”觉得孤独,另外有47%受访者则说觉得自己遭到遗忘。
声音作为最好的情绪表达工具,相比于图片、文字等载体,声音更加有温度,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让声音更容易直接表达情绪,年轻人普遍孤独感,使得声音经济有了发展基础。
第二,语音主播群体职业化提供声音经济所需的人才基础;“孤单感”催生声控需求,而语音主播群体的职业化,为这个生意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将是声音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另一基础。参考日本声优文化的发达,越来越多职业化的声音主播,为声控人群提供非常多的内容选择,任何一个年轻人都能在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主播,这将促进整个产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技术降低语音主播门槛,UGC模式为声音大产业奠定基础;技术破局让短视频爆发,声音经济也将重现这一现象。内容产业里,UGC模式相比PGC容纳的商业空间更大,能够让更多“路人”参与到整个产业的成长中来。技术降低语音主播入局门槛,普通人也可以轻松拥有自己的“播音腔”,UGC模式为声音经济成长为一个大产业奠定了基础。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第四,流量即商业,十大场景组成声音经济成长土壤;网络时代,场景即流量,而流量即商业。孤独感赋予声音经济发展的土壤,语音主播职业化提供了人才支持,语音主播门槛降低带来声音“创作”的大众化。而丰富的音频场景,让围绕声音的这门生意“大有可为”。
包括晚上睡前、上下班通勤路上、运动时、开车时等十大场景是用户收听音频的常见时间,而这些时段几乎是用户每日都会遇到的高频场景,场景决定了声音经济拥有永不枯竭的流量,背后尚有无限的空间可供挖掘。
智能音箱、真无线耳机、车联网等音频硬件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终端在人们的生活中愈发常见,都为声音经济带来利好的消息。
结 语
超过一万名声控“朝拜”荔枝声音节,让业界又一次看到声音经济的潜力,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模式升级的大背景下,精神消费取代物质消费成为经济发展引擎是必然趋势,例如2007到2017十年间,中国电影总票房由33.27亿狂飙到559亿元。
颜控文化的崛起催生了诸多和“美”相关的新产业,声控文化亦然。一个新的大市场正在年轻人的听觉“叛逆”中悄然诞生,属于声音经济“爆发”的时代还远吗?对这一切我们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