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找准产品定位?复盘GoogleGlass的市场探索
沉寂两年的谷歌眼镜推出了新版本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从名字不难看出这次它瞄准了企业市场。据了解,这款产品仅对谷歌的企业合作伙伴供应。此消息一出便引发关注,而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于,新版本的谷歌眼镜和旧版有何区别?重回市场的它,又该何去何从?
2012年6月27日谷歌眼镜正式发布到2015年1月谷歌宣布该产品退市,谷歌眼镜的第一次市场大考仅仅坚持了不到三年便以失败告终。现在我们来复盘一下,个人版谷歌眼镜为何离场?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第一,没有找准产品的定位。
此前Google Glass在发布之初虽然展现了智能眼镜主导人类未来的蓝图,但它的产品定位实际上非常不明确,只能说勉强可以定位为一个C端应用。
谷歌一门心思瞄准大众,试图为每一个新想法找到尽可能大的市场。然而那时智能眼镜的技术并不成熟,在功能上完全无法和手机媲美,而且过高的价格挡住了大部分消费者,再加上那时人们未有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习惯。
正确的定位是产品能否经受住市场考验的重要因素,在那样的市场环境下,谷歌将Google Glass定位为个人穿戴设备明显是错误的。
第二,没有明确用户需求。
因为定位不明确,Google Glass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切合大众关切点的需求,Google似乎是打造了一款设备,然后希望Geek们帮助找到有趣的用法,结果发现Google Glass更多在技术开发和行业应用中使用,路越走越偏。
公司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后,应当积极拉拢商业伙伴和引导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这能确保产品可以快速适应市场。
然而谷歌在这方面显得十分迟钝。谷歌关于产品应用场景的消极态度导致了内容开发者无法清晰的看到市场前景,从而对应用开发变得畏首畏尾,以至于Google Glass上的应用软件寥寥无几,最终使得Google Glass变成了一款无用的产品。
第三,并未形成良好的使用礼仪。
用户的社会道德是需要教育得来的,在电影院高声打电话是不礼貌的、盯着别人输密码是不礼貌的,那么戴上谷歌眼镜后到底应该“怎么看”呢?没人知道。
一款好的产品应该是有明确的使用场景的,作为开发者应该要引导大众正确使用产品。面对大众和官方的抵触情绪,谷歌显得十分冷漠,虽然发布了禁止开发者开发面部识别应用的规定,以免侵犯他人隐私;然而一年后,谷歌却在系统更新中推出了“眨眼拍摄”功能,随后便遭遇大量指责,再次被批评无视大众隐私。正是在这种舆论压力之下,谷歌眼镜选择了退场。
那么,在新推出的企业版Google Glass上谷歌做出了哪些抉择?这些抉择又对智能硬件创业者有何启示?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谷歌是怎么重新定位产品的。首先是找准刚需,在企业生产和医疗领域存在大量需要解放双手的业务场景;其次是结合产品技术特点,智能眼镜的一大卖点正是解放双手;最后是收缩产品的使用范围,在智能眼镜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候,面向大众发售并不能取得好的成果,而先投放在某个垂直领域能减少很多的技术压力,同时也不用满足太多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谷歌是如何契合用户需求的。前文说过谷歌试图让用户来找出产品的使用方法,而这明显是行不通的。很多时候用户自己的需求也是不明确的,如果要用户自行探索,将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会走很多弯路,此时作为商家便应该为自己的产品探索更多用法。
所以在新版推出伊始,谷歌便设计了大量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生产中实时显示图纸,又或者是使用眼镜进行远程指导作业等等。而这些举措与其说是谷歌满足了用户需求,不如说是他们在利用产品引导用户的需求。
最后,谷歌为Google Glass定义了一种新的使用模式,即作为企业生产中的辅助工具,而这一使用模式成功消除了产品面临的道德问题。适合的使用模式也是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的关键,而定义使用模式的前提是找准产品的定位,前提达成了,接下来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智能穿戴设备一直是一个热点,但到底这类产品能否真正被市场接受,现在还是未知数。不过谷歌这次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案例,同时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在智能穿戴设备设备野蛮生长的时代,智能硬件创业者该如何定位产品。
本文原创首发于爱合伙【你要找的合伙人在这儿呢!】,戳原文:http://aihehuo.com/blog/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