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明白“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区分“故事”和“情节”?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小说家E.M.福斯特经常思考写作问题。在他的《小说面面观》这本书中,他试图解释故事与情节的不同。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两个故事,一个简单的叙述。这是故事。

弄明白“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区分“故事”和“情节”?

但是如果你把第一个活动(国王的死亡)和第二个活动(王后的死亡)关联起来,让一个行动成为另外一个行动的结果,我们就构建了一个情节:“国王死了,然后王后死于悲伤。”

再加点悬念:“王后死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后来才发现因为国王去世,她伤心过度。”

所以,故事是事件的罗列。听众想知道接下来想发生么。情节不只是事情的罗列,而且听众会问各种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故事是一系列像珠串一样的故事。(这件事发生了,然后那件事发生了,然后······)

情节是一系列不断构建统一系统行动和行为模式的因果关系,情节让读者不停的问”为什么?”

故事是让你有好奇心,想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就行了。

情节则需要能记住过往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这样才能推理出事件与人物的关系,才能设法预测后果。

共同特性

1 让压力来推动你的情节

没有压力就没有情节,有的只是一个很短的故事,或许还是一个非常乏味的故事。还记得“男孩遇到女孩”那个基本的场景吗?

如果没有压力或者冲突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发展,男孩遇到了女孩,男孩请求女孩嫁给他,女孩说行,故事就结束了。

有什么意思?你问自己,主人公的意图或者目标就是娶那个女孩,而她说行。那又怎么样?所以现在加上压力。

男孩遇到女孩。

男孩请求女孩嫁给他。

女孩说不行。

“为什么不行?”他追问。

“因为你是一个酒鬼。”她说。

压力来自于她的拒绝,我们也得到了解释。他接下来的所有作为就是为了构成因(遭到拒绝)导致的结果,只要意图被拒绝,结果就是压力。

2 通过对抵抗的压力

反派人物的作用是阻碍主人公实现其意图,这种对抗可以有很多形式。这个反派也可以来自外部,也是另一个人地方或者物体,比如敌人,对手或者竞争者;

也可以是内在的,存在于主人公的性格里面——他或者一直在努力克服某种焦虑、恐惧或者缺点)比如酗酒。

在“男孩遇到了女孩”中,对于男孩来说,女孩拒绝了他的求婚要求,等于建立了一种反应。

他可以走开(这就会是故事的结局),也可以决定做些什么来争取她的同意(这是之前的因导致的结果)那个女孩拒绝和他一起走上红毯是一种局部压力,局部压力就没什么效果。

需要有一种尽善尽美的技巧才能把女孩当初拒绝写成一本小说(虽然这些只能够写短篇故事)由多个局部的压力组成,但是已有对于情节本身更重要的压力组成。

如果那个男人认定他要和这个女孩子,认定必须要力争她的同意,那就意味着他要克服自己的恶习。

作为酒鬼的压力(想喝酒却又为了女孩不能喝酒)就是持久的压力。女孩子拒绝求婚带来的直接压力径直向我们影响了更大的冲突,及男孩性格中促使酗酒的某种原因。

我们认为他酗酒是因为某种内在的冲突,男孩想必遇到心怡的女孩,但是为了这点他必须戒酒。而戒酒的话,就必须战胜自己,这或许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冲突。

3 随着对抗增加让压力增加

在我们刚刚谈到的那个简单的故事中,你已经看到了因果之间的建立,以及它和冲突的关联,这带来了你所需要的压力,让故事得以进一步发展。

但是一个故事需要持久的压力。当你让故事向高潮发展的更加激烈的冲突才能支撑这个故事。回到我们的故事中:

那个男孩决定戒酒,但是没那么容易。(如果那么容易戒酒,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没什么意思了)现在我们着手处理有关人物的根本问题,这个人是谁?

他为什么会喝酒?他能克服喝酒吗?这些都是读者会问到的问题,作为作者你的工作就是用有趣的并且有创意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

注意,我们是着重把这个男孩当主要人来处理。他的意图非常明确:戒酒,娶个女孩。女孩的拒绝造成了局部的压力,也设置了故事的开端。

重要的冲突在于男孩内心,看他能否对付的了内心的恶魔。

我们想让读者参与进来——我们不想让故事变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一路给主人公设置一系列的障碍,这加剧了对抗。

每一个冲突都增加了对抗的程度。当局面变得不可收拾,故事将有个结果的时候(不管是好与坏),读者都会觉得身不由己的走向了巨变、高潮。

这一点紧靠局部压力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局部压力不能加剧冲突,局部压力只能做到沿途创造势均力敌的障碍,过上一阵子,这就乏味了。

那些构成情节的基础的剧烈冲突,是从根本上构成人物的冲突。

如果改写故事,只包含局部压力,那故事就不会有大进展。

男孩遇到女孩。

男孩请求她嫁给他。

只是他还是个酒鬼,女孩拒绝了他。

男孩去了匿名戒酒所,并且康复了。

女孩同意嫁给他。

这里有一个萌芽一样的东西。我有了一个故事,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情节,主人公有了一个意图,可是被拒绝了,

然后他必须做点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图,但是他的任务完成起来并不那么困难——他去了戒酒所,并且康复了。

任何戒酒所都知道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你可以看到具备了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构成结构:

开头:男孩遇到女孩,并且向她求婚。因为他是个酒鬼,女孩拒绝他。

中间:男孩为了女孩去了戒酒所,然后康复了。

结尾:男孩和女孩结婚了,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那么问题在哪里?你如何让充实这个故事?才能让这个故事加大对立?

故事的开头部分冲突只是局部的:男孩拒绝了女孩,但是中间部分的压力是什么呢?结尾部分的压力是什么呢?没有。男孩只是解决了问题。危机没有加剧。

想要写出一个通行的情节,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增加局部压力,还要在研究危机中的主人公的性格是,更加深入的研究曾深层次上的加大压力。

仅仅踢狗一个动机让故事得以发展下去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通过剧情的发展的每个阶段考验主人公。

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致命诱惑》一个迂回的转折的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故事,故事核非常简单。

迈克演的人物和一个女人发生了一夜情,她对这段关系纠缠不清,尽管想尽办法摆脱这个心理失衡的女人,她还染指了他家庭毁灭性的后果。

第一幕(设置)

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已经结婚(局部压力)。在一个周末,男孩趁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和女孩上床了。当时男孩打算回家时,女孩割腕自杀。

第二幕(纠纷)

在纠纷方面,这部电影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些纠纷时呈现出升级态势。

葛伦饰演的角色开始就是一个小动作干扰迈克尔饰演的人物继续把她向外推的时候,她的行为越来越不友好,也越来越不顾一切。

迈克饰演的人物意识到这个威胁到她的婚姻,于是开始拼命掩盖。但是,随着矛盾的升级,那个女人的行为越来越激烈——他甚至怪诞到杀了他家的兔子。

这时候矛盾达到了顶峰——他意识到这不仅仅威胁到他的婚姻还威胁到他家人。生存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个精神错乱的女人接着绑架了对方的孩子,导致妻子惊吓出了重大的车祸。

对于这部电影加以分析不难看出,每当有事情发生,风险就会变大,行动的后果就像滚雪球一样,故事的开头平淡无奇,是一个男人背叛了自己的妻子,

随后仅仅变成了一个和精神病人的斗争,他为了自己喜欢的男人不惜痛下狠手,压力和冲突愈演愈烈。

第三幕(结局)

在最后一幕中,那个女精神病患者闯进他的家里,想杀死他妻子。这段三角关系中的人物先后出场,大打出手:妻子、丈夫、情妇。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有三个不同的结局,看你看的是哪个版本了,标准的版本是女精神病患者被杀了。看来像是丈夫谋杀了。

还有三个结局,妻子找到了证据情妇其实是自杀,他将证据交给了警方,因为警方逮捕了她的丈夫。

如果我们分析三木的结构,就能够看到每种结局中时间的发展:

第一步:情妇死亡。

第二部:因为谋杀她,丈夫被逮捕。

第三部:妻子找到证据让丈夫免于被控谋杀。

这就是因和果。然而在电影院里放映的结局只包含一部。那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或许不是。

以上内容就是“弄明白“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区分“故事”和“情节”? ”中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 产品经理的 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