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玩产品,二流玩流量,一流玩用户?
【文章摘要】互联网公司分为产品驱动力和运营驱动力。即是靠出奇制胜的产品不停得完善功能来抓人眼球,靠完美的和口碑来走红打天下的,还是靠每天的精耕细作,优质的服务来把一个基本定型的模式不断玩出花来。
先说【玩用户】,主要说的是用户运营,大点的公司会为此特设一个岗位,我们来看一下职位需求是怎么写的:
三流玩产品,二流玩流量,一流玩用户?
互联网公司分为产品驱动力和运营驱动力。即是靠出奇制胜的产品不停得完善功能来抓人眼球,靠完美的用户体验和口碑来走红打天下的,还是靠每天的精耕细作,优质的服务来把一个基本定型的模式不断玩出花来。
用户运营就是要不停得研究,我的客户在哪里,怎么拉新,怎么提高留存率,怎么激活老用户。他们在干什么,想什么,你需要给他们画像。
你的用户可以分为几类人,年龄,性别,兴趣爱好,行为特征是什么。
大多数人以为自己知道。但是其实只是一个很模糊的印象,一个模糊的印象是很难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的。
因为,连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痛点是什么!!!
插一句,产品更是这样,腾讯有一个“10/100/1000法则”: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来源:马化腾:用户体验的10/100/1000法则】
小米的《参与感》是【玩用户】的极致思想的体现了,每一个字都在剖析怎么调动粉丝粘性,怎么征服粉丝,怎么让他们越来越狂热。逻辑思维也是用户运营社群运营的行业内的佼佼者。无数新媒体行业的人想变现只能靠卖卖广告,这个流量和点击我只能抱有悲观看法,迟早会降温的。而他们早就直接从粉丝那儿实现了最简单粗暴的变现了,至今新媒体界无人能出其右。
说穿了,【玩用户】就是粉丝经济,搞这个最高明的就是毛爷爷了吧,只不过他的规模大点2333.
延伸说一下,其实产品和流量一样重要。运营根本是不分的。我采访了一下逻辑思维的人,他们除了几个高层和程序员,其他人都是项目制,没有明确的职位。每个人的身份可能是运营,可能是PM,可能是BD,可能是客服,其实我认为这才是效率最大化的人才使用方式。当责任和成就感全部归属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的功能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出来,永远是一个支持岗位,真的需要不停不停得喝鸡汤才行啊。
至于流量,那还是得看钱啊。渠道为王,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怎么可能呢。只不过好的运营,就像经常逛菜市场的家庭主妇,把钱花在刀刃上,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的效果,那就是靠无数的试错和前期的用心调研打造出来的了。
一个产品前期做的好了,后面的运营推广事半功倍,产品要是做砸了,那简直是举步维艰,自己都不好意思。能怎么做成朵花儿来呢?都是成年人了,都不傻。所以好的运营在项目之初,就应该开个立项会,从后期的运营倒推给产品提出合理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只能望天收,依赖产品丢个大馅饼给你,等东西出来了再唧唧歪歪怪这怪那。这就需要一个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团队充分的磨合和默契了。
最后总结,玩用户,就是要你和你的产品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