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交互设计的三个层次(三)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上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产品层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探讨交互设计的三个层次(二) ”,下面就继续看看后面的两步:方案落地和优化。
探讨交互设计的三个层次(三) 3. 方案落地

我们可以对应交互文档。

交互设计师最终的输出物就是交互文档了,我们一般画好了原型后就会拉个会议,对交互方案进行讨论。我这边的做法是按照设计流程来讲,依次按交互模型、用户体验地图、任务流程图、信息架构图的顺序先过一边,再针对具体的页面原型进行讲解。

这个地方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了,我们的原则就是尽量让交互方案顺利通过,所以先讲概念性的分析产物。而原型是通过前面分析而来,不容易被全盘否决,更多的是具体页面元素内容或者摆放上的调整。我这边的经验是,开发也会将一些难点抛出来进行讨论。

交互评审通过后针对每页原型都要附上一些说明,然后将所有这些输出物集合打包,就成了一份详细的交互文档,也可以理解为开发文档。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描述交互文档如何来写。

我个人的想法是,产品经理输出的需求文档就不用给开发看了,后面开发和测试都统一以交互文档为依据,有需求变更或者开发难点反馈等,交互文档需要跟进,并附上修改时间和记录,作为详细的查阅资料应用于整个产品组。

4. 优化

我们可以对应数据分析、用户反馈、可用性测试。

数据分析,主要是产品上线后,用户的一些使用数据,我们拿到这些数据后,可以分析出一些真实的用户行为。

用户反馈,就是用户使用产品后的一些反馈,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例如:APP上线后,都会有一些用户的吐槽等。我们需要从众多反馈中提炼出可优化的用户需求,此处有个原则:不要让小概率事件影响大概率事件。

可用性测试,主要是模拟真实用户去体验测试阶段的产品,并将一些问题进行记录。这里可以请具有代表性的用户或者公司同事来体验,也可以自己去体验。

第一层产品层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接下来就是第二层概念层的内容,下篇文章继续为大家讲解,去看看吧!

以上就是“探讨交互设计的三个层次(三)”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