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鼻祖:开创无数行业第一,却没能活过2015
【文章摘要】一个你听都没听说过的初创公司,今天在国外科技媒体上刷了屏。
2012年成立的专车Sidecar公司,是Uber、滴滴这类专车平台的鼻祖:他们率先推出了智能手机专车平台,撮合司机和乘客达成交易,并收取远低于出租车的费用。不过本周二,这家历史接近4年的专车公司宣布,由于迟迟无法追赶Uber等对手的脚步,公司将在本月底终止运营。
更准确地说,Sidecar将在当地时间12月31日下午2点正式关闭。至于原因,除了“明显的资本缺陷”之外,公司两位创始人桑尼尔·保罗(Sunil Paul)和加翰·卡南(Jahan Khanna)并没有在关闭公司的公告里细说。
从融资额上看,Sidecar不是一家积极追求高估值的公司。在成立后不到4年的时间里,Sidecar仅融得了3500万美元——这些资金和Uber 74亿美元的融资远不在一个量级。而即便和美国第二专车公司Lyft获得的13亿美元融资额相比,Sidecar的资金量也只有前者的2.7%。
至于原因,该公司早期投资者光速创投的投资者关系副总裁迈克尔·罗马诺(Michael Romano)说:“ 对多数公司来说,问题在于融资过多、估值过高,但增长却无法支撑这种估值。Sidecar一直都很克制。Uber比他们烧钱更多、更快。 ”
因此,Sidecar并没有和筹集大量资金展开营销活动的对手走上同样的道路。相反,这家公司把资金投入到了技术研发中。
从Sidecar的发展历程上看,这家公司的确做出了不少行业内的第一: 第一个开发出共享租车模式;第一个在应用中向乘客预估车费;第一个预估行程时间;第一个分享行程等等等等。另外,和Uber饱受争议的实时调价不同,Sidecar还从来不会在需求高峰期涨价。
不过,担心增长无法支撑高估值的Sidecar最终反被过低的估值束缚住了手脚,无法追赶Uber和Lyft的发展步伐。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Sidecar今年早些时期开始转型配送,提供当日送达杂货、鲜花的药用大麻的服务。到了今年8月,公司最终变成了主要面向企业的配送公司,并与7-Eleven便利店达成了协议。
即便如此,Sidecar还是没能活过2015年。公司两位创始人说这段创业经历是一场“苦乐参半的胜利”,他们计划“为下一个风口打基础”。不过“风口是什么”,Sidecar的发言人并没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