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ure快速出原型的几点分享
Axure快速出原型 的几点分享
画原型是产品经理必备但又不是最重要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熟练、快速、高效地输出原型 图,然后花更多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在画原型图的路上,我也是走了很多弯路。例如:
1、想哪画哪,忽略页面功能结构图的重要性
2、不知道使用现有组件,重复造轮子
3、沉迷实现复杂的交互效果
4、沉迷临摹现有成熟产品,缺乏过程思考
虽然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但也总结了一些快速出原型的方法:
1、做足准备工作
项目启动后,我们会有需求挖掘、分析、筛选的过程,但是确定满足哪些需求之后就可以开始动手画原型了吗?当然不行。
动手前还需要把故事场景描绘出来,主要功能流程图画出来,用思维导图把功能结构图、页面层级结构列出来。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画原型时不偏离产品定位,减少无用的思考,可以一气呵成将产品原型图画出来。
如果边画边想是否还需要什么页面,细节要怎么画,元件要怎么摆放。这样不仅会耽误大量的时间,而且很容易遗漏页面。到后期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填坑。
2、熟悉并利用现成组件库
Axure提供的的元件库都是很基础的,比如矩形、文本框、标题。
如果我们要画一个列表,那么就需要三四种元件的组合。一个个组件都去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亲身经历证明,再怎么抠细节都不如现成的标准,那为何还要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上面一个列表包含了矩形、图片、文本和图标四种基础元件
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前辈封装好了不少组件库,我们没必要再重复造轮子了,而是则其善者而用之,效率大大提高。
已经封装好的列表库,选择你需要的就可以
部分APP组件,不要再自己画了
将现成的组件库载入Axure后,每个组件几乎都提供多个样式供我们选择。
我们要做的就是熟悉每个组件的名称和使用场景,比如,各种状态的按钮,分段器、列表、轮播图等等,这样我们知道要用哪个组件时便可以迅速找到。
3、学会利用母版和辅助线
科普 小贴士:
什么是母版: 用Axure制作原型图的时候,有些部件是需要重复使用的,为了方便维护,可以将这些复用部件做成母版 ,需要调用的时候直接从母版菜单栏拖拽过来。当你修改母版的时候,所有调用到该母版的页面或区域都会发生相应变动,省去了挨个修改的麻烦。
什么是辅助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辅助页面进行排版布局的线 ,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在页面设计之初,对页面结构、内容排版、间距大小进行合理的划分,在Axure中包括全局辅助线和页面辅助线两类
例如在画一个APP时,手机模型、状态栏和底部导航栏是每个页面都是必须有的,并且在每个页面都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部分组合转化成母版。在新页面使用时,只需要拖拽出来即可。
而辅助线的作用可以对其每个元件的位置,比如全局辅助线,可以在所有页面显示,大大提高原型页面的统一性。对应全局辅助线的是页面辅助线,只在当前页面显示,可以对当前页面元件进行辅助摆放。
我一开始也不习惯用,但是用多了之后就会发现这两个功能非常nice,能节省很多时间。
4、以自己和团队的标准结合,确定保真程度,不陷入在细节里
个人觉得现在原型并没有区分得很明确怎么样是高保真,怎么样是低保真。
我认为保真程度还是以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标准去决定。太低保真(只有黑白灰线框),你自己也看得不舒服,其他人也很难理解你想要展示什么。
而太纠结细节的实现,沉迷在复杂、炫酷的交互中,浪费时间。团队其他人还在等你,如果画半小时才做出来的效果,何不直接当面跟他们解释?快速的目的就是效率!
5、自定义元件库
当完成了一个原型设计后,就会发现,虽然前辈们已经提供了很多成熟的组件供我们选择,但其实大部分都不一定用的上。我们常用并且习惯使用的可能就只有其中一部分。
那么我们就可以自己创建组件库,将我们平时常用的元件,封装成我们独有的组件库,自己给组件库命个名。由于是自己创建的,那么每个组件必然是非常熟悉的,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画原型的效 率。
有一位产品经理说过, 优秀的产品经理都有自己的组件库 。
由于我做的B端产品,所以总结的一些方法都是根据B端的经验来的。
在B端产品的价值观中,易用性的价值高于好看的价值,能够复用的模块和组件相比
C
端要多。所以更能够做到快速出原型
,因此在实际工作我会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快速出原型
的
技巧并有意识地练习。
总结:
1、画原型前做足准备工作
2、熟悉并利用现成组件库
3、学会利用母版和辅助线
4、以自己和团队的标准确定保真程度,不陷入在细节里
5、自定义元件库
以上几点都是根据个人经验得出的,经验不多,希望可以有更多不同意见,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