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解读数字化转型失败的4种发展曲线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导读

企业是否可以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由很多因素决定,某一因素、某一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转型失败。但总的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线是呈螺旋式的。如下图所示为失败企业的四种发展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业务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走过数字技术 / 体系、场景经验落地和行业结合等不同的阶段,时间愈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个性化特点就愈发鲜明。各类企业的发展路线并不相同,提前掌握数字化转型失败的四种发展曲线,企业可以规避风险,做到有的放矢。

预警!解读数字化转型失败的4种发展曲线

1

第一类企业的发展曲线 — 止于体系泥潭

第一类企业在刚开始转型时,投入的精力和经费较多,对转型效果也很有信心,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拯救公司或者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它们没有从体系化角度了解数字化转型,转型的起点较低,企业的数字化团队只能不断试错,无法前进。

这个现象说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达到了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丧失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信心,找不到突破困境的方法,直到最后放弃数字化转型。

2

第二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曲线 — 止于技术泥潭

第二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较高,它们拥有优秀的转型咨询资源,也懂得借鉴其他企业的转型经验,因此平稳地跨过了数字体系泥潭,很快便到了技术环节。而到了技术环节之后,企业就在这里一直打转,可能尝试了很多年仍然不能突破技术泥潭。

这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很大,总觉得技术投入还不够,因此不断加大传统 IT 技术的投入。可是传统的 IT 技术很难产生新的 DT 应用,而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 DT 技术。

这类企业到最后可能在技术泥潭中放弃转型,也可能继续这样挣扎着,陷入 IT 怪圈。

3

第三类企业的发展曲线 — 场景挖掘不足

第三类螺旋式发展的企业穿越了体系发展阶段、技术发展阶段,获得的业务价值也高,但数字化转型仍然失败了。

这类企业具备较好的技术体系和转型体系,但是场景挖掘得不够深入,不能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这往往是缺乏数字化人才造成的。企业的数字化人才密度不够,就很难批量、流水线式地进行业务创新。

企业转型发展到这一阶段,需要很多懂业务的数字化人才进行业务创新。企业应打造创新体系和创新激励制度,建设完善的人才体系、文化体系和激励体系。

4

第四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曲线 — 未处理好转型拐点

第四类企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但是当其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到了拐点后,数字化转型速度便开始放缓。原因在于,这类企业在拐点处没有处理好,导致最终的转型结果还是失败。

这类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初期转型速度较快,但在中后期仍以摸索方向为主,耗费时间较长,最终影响了数字化转型效果。

数字化转型起点高的企业,一般是借鉴了成熟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可能还准备好了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资源,且绕过了前面那些坑。这类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初期便开始产生较高的业务价值了。

将以上四种路线进行比较,会发现最聪明的做法是既借鉴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又使用先进的技术,并具备一定的落地场景经验,不断与行业结合,逐步投入资源,耐心等待转型效果。 除此之外,企业若想实现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成本

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其中的试错成本包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信心成本。时间成本是最关键的。若企业在试错过程中一直没有获得满意的业务价值,会打击数字化团队的信心,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试错成本是从转型的整体出发考虑的,会随着转型的深入不断提高。因此,企业要快速借助成熟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在转型初期便提升业务价值,尽量降低试错成本。

2、注意试错时间差

在数字化转型的某一阶段,企业可能仍在摸索试错,一时看不到业务价值,但是一旦试错成功,业务价值将会持续增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切勿急功近利,需要注意时间差的概念。

3、马太效应—转型效果越好投入越大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马太效应表现为企业获得的转型效果越好,则投入越多,对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将越有信心。螺旋曲线越往上转速度越快,企业投入越大,转型提升的价值就会越高。如果企业在一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时没有投入,看到其他企业获得较好的转型效果时再开始投入,就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企业要及早重视数字化转型的投入。

4、注意剪刀差问题

当别的企业的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到达剪刀差的拐点时,自己再想追赶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企业在前期对数字化转型不重视、不投入,那么即使花费了大量时间也仍会比别的企业发展慢,将永远落在后面。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