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离婚率高达76.4%?这些指标背后真实的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民政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813.1万对。我国的结婚率不断下降,而离婚率却持续上升,这一趋势引发了媒体和普罗大众的广泛讨论。一时之间,我国的婚姻制度显得岌岌可危,不婚主义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主流。
- 那在这些夺人眼球的标题和数字背后,中国真实的婚姻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 结婚率、离婚率、离婚结婚比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些指标又能否反映我国真实的婚姻状况?
- 究竟应该用哪种方式、哪些指标来分析一个人口、社会的婚姻模式以及结婚、离婚和不婚水平?
什么是同期群?
什么是同期群分析?
首先民政部每年公布的结婚率与离婚率,实际上是粗结婚率和粗离婚率,即以结(离)婚对数除以当期平均人口数,这两个指标数据计算较为简便,也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人口结婚和离婚事件的发生频率。
而离婚结婚比的分子是那些经历了一段时间婚姻生活后选择在2020年离婚的夫妻,分母则是2020年才登记结婚的夫妻,分子和分母并不存在包含的关系,而是两批基本上毫无关系的夫妻。
回到我们做产品分析上又如何利用同期群分析呢?
-
用户刚开始使用时 ,对功能不熟悉,关注和粉丝都很少,能获得到的有价值内容有限,因此使用频率较低,互动(评论、点赞)和发内容的行为很少。这个阶段,暂且定义为初期使用阶段。
-
随着时间推移 ,用户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关系网络,并且关注了很多感兴趣的博主,这时用户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阅读、评论、回复、发内容上。这个阶段,姑且定义为频繁使用阶段。
-
时间的脚步向前不停 ,用户逐渐发现每天花在微博上的时间太多了,而且每天看来看去就是那些内容,逐渐产生了厌烦(兴趣丧失),恰好这时,很多其他有趣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展露,吸引并占用了用户的不少时间(兴趣转移),用户使用微博的时间减少了很多,而且发微博、评论也不那么及时了。这个阶段,勉强叫兴趣降低阶段吧。
-
再后来 ,用户对微博已经没有新鲜感,兴趣已基本丧失,可能隔很多天才偶尔打开一次(甚至不再打开),而且基本不再发新微博。这个阶段,跟着叫兴趣丧失阶段吧。
-
再再后来 ,彻底不用了(甚至换新手机后都不再安装微博了)……
比如针对首次启动APP的用户进行同期群分析,并观察他们接下来4周的留存情况。
- 横向对比:横轴是周期,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分析从一个周期到4个周期的用户留存率;从横向看,是一个群组的前后对比,比较在不同周期内的用户留存率,量化用户留存率的变化趋势
- 纵向对比:纵轴是同期群,以一周来划分不同的分组,每一个分组都确定一个同期群。从纵向看,是多个不同群组的对比,比较多个群组在相同周期内的用户留存率。
当对产品进行迭代更新时,通过比较不同的同期群,可以从总体上看到,产品的表现是否越来越好了,从而验证产品改进是否取得了效果,量化改进的效果。
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留存:
- 比如通过比较拉新后不同的同期群,我们可以看到4天,7天等时间段后再次回来的用户。
- 再比如通过观察每个同期群用户再次回来使用APP的天数,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期群长期的留存,而不是拉新后几天的留存。
如何实施?
- 初始行为:如“首次打开应用”、“成功注册”或“第一次购买”;
- 留存行为:可以是用户的任意一种行为,或某个特定的行为(如“购买”,或“分享到社交网络”);
- 不是用户的所有使用行为都对产品有价值。
- 分析用户留存,一定要找到价值行为,分析用户的价值留存,才会对产品改进产生更大的帮助。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