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报告:街电与来电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充电宝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电子产品。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与手机充电需求的剧增,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在各项福利的冲击下,街电和来电等品牌迅速占领各个城市的市场份额,但这些早期品牌并没有享受到很久的红利期,共享充电宝市场迅速出现了不下五十种不同规模的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和来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占领市场份额、实现用户增长和保证盈利是两个品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1:各共享充电宝品牌,来自天眼查
本文选取产品定位同为共享充电宝品牌,针对APP与实体产品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作为产品初学者,我将尝试从主要竞品的整体情况、用户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1.1主要竞品公司及产品介绍
深圳街电科技成立于2015年,主营“Anker街电”城市移动电源租借服务。在17年有一笔2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以及5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在同年进行有并购及股权转让行为。街电是一种全新的移动充电解决方案。在合作商户放置充电箱设备,为店内外消费的顾客提供移动电源租借服务。
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深圳,专业致力于研发高端智能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手机智能充电产品,专注于搭建符合现代化城市所必需的移动能源共享网络平台。在16年有一笔金额为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1.2体验环境
体验环境:ios12.1.2
体验产品:街电与来电APP最新版及实体充电宝
撰写日期:2019.4.6
二、竞品分析
2.1主要竞品的整体情况分析
图2:关注度统计,来自百度指数
产品关注度:对比两者在百度指数的搜索次数,街电相比来电而言,被搜索得更为频繁,并且,
“来电”两字除品牌含义外,本身具有其他的意思或拓展含义,被搜索的真实次数应该会缩水一部分,所以街电在关注度上应是比来电更高一些。当然,由于共享充电宝的普及与发展,人们现在普遍通过共享充电宝APP或微信、支付宝扫码进行租借与归还服务,很多情况下不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目标品牌来完成借还,所以百度指数只能部分反映两个品牌的关注度。
图3-4:街电与来电最近一年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排名,来源:七麦数据
产品APP排名:笔者调查了去年4月到今年4月街电和来电的苹果应用商店数据。现在可以从图片看到,近一年街电在ios总榜上的排名从1000多名上升到六百名前后,然后趋于稳定;来电仅在ios生活(免费)榜单中有排名,在200-1000名之间浮动,比较不稳定。
图5-6:街电与来电在苹果应用商店的评分,来源:七麦数据
产品评价:因为共享充电宝APP是为了辅助实体产品的使用而生,所以评分应该针对APP+实体产品的综合体验而给出。街电方面,基于878个用户给出的评分是3.2分。给1分和5分的人数最多;来电方面,基于568人给出的评分是4.4分,大多数人给出了5分的评价。
图7-8:街电和来电近一年下载量估算,来源:七麦数据
下载量:去年十月,街电开始趋于稳定,日下载量约为一万次。
来电的日下载量也于去年十月开始稳定,约为每天300次,两者相差甚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街电的app在苹果应用商店榜上有名,而来电则默默无闻;
评分方面,来电相比街电高出了1.2分;
下载量方面,来电比街电少了将近30倍,推断来电充电宝主要是靠微信和支付宝激活产品,消费者没有强烈的下载需求,因此下载量无法与街电相比。
笔者使用来电app时发现,在app上扫码并租借充电宝,无法通过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免除押金,而在支付宝APP上扫码则可以利用芝麻信用免除押金,无疑方便得多;街电虽然也能在微信、支付宝中扫码,并在支付宝上使用芝麻信用验证可以免除押金,但更推崇用户主动下载APP,若需要使用芝麻信用免除押金,再打开支付宝进行验证即可。同时在APP上实现了许多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没有的功能(如白金会员、活动中心等)。
2.2用户画像及产品定位
图9:街电用户地域分布
图10:街电用户性别占比
图11:来电用户地域分布
图12:来电用户性别占比,来自百度指数
街电和来电的用户主要都是来自一、二城市,都是男性为主,30-39岁年龄段的用户人数最多,可见共享充电宝这些同类型的市场定位都很一致。
使用场景推测:
1. 商场
2.购物街
3.电影院
4.饮料店
5.大型超市
6.便利店
7.理发店
8.饭店
9.酒店
10.机场
...
需求提炼(产品需求定位):
1.轻巧、可移动的充电设备
2.全方面的充电接口:iphone/android/type c
3.随处可见的租借设备:商场、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景点、医院、饮料店、服装店、便利店
4.快捷的租借流程
5.有竞争力的价格
6.迅猛的充电速度
7.体验流畅、功能简洁的APP
8.清晰的内置地图
9.精美的APP ui与实体产品外观
2.3产品设计
图13:街电的APP图标
图14:街电的实体充电柜、充电宝,图片来自网络
图15:来电APP图标
图16:来电充电宝
图17:来电充电柜
总体来说,两款产品的产品设计都十分简洁,主色调很好地服务于产品特点,突出了产品功能。
图18:街电APP主界面
图19:街电筛选机柜点功能
点击街电APP左上角头像栏可弹出选项栏;点击搜索框可搜索目标位置的街电充电桩,查看附近的充电柜;点击借或还可以进行扫码操作,进行租借或归还;主界面自带地图,内核是高德地图,地图上显示的充电柜图标颜色分明,类型划分较为详细,对入驻的商家的描述比较丰富,包括具体的门牌号、商家类别等;右下角为帮助中心。
图20:来电APP主界面
点击来电左上角头像栏可弹出选项栏目;点击搜索框可以搜索目标位置的来电充电桩;点击扫码来电可进行扫码操作,借还按钮统一;主界面也是植入了高德地图,统一使用蓝色来电图标,对商家的描述较为模糊;右下角为帮助中心。
图21:街电功能图
图22:来电功能图
从产品功能结构图可以看出,两款产品核心功能相似,但是功能结构仍有差异。
街电在增值服务和用户福利方面下了较多心思,增加了许多优惠活动,如购买白银会员每天前五小时免费,超出五小时则十元封顶;每天签到、借还充电宝等行为会赠送积分,积分可兑换实体、虚拟奖品。
来电APP则以实现核心功能(借还)为主,简洁为王。更多地在实体产品上花心思,比如给充电宝增加“卡通保护套”、在充电柜增加拍照功能等。
两家企业都十分重视用户的使用与反馈,将“帮助中心”或“客服中心”放在显眼处,方便用户咨询并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5 操作流程
APP端:
图23:APP操作流程
两款产品的使用流程大同小异,简单快捷为主。
图24:街电实体产品图 图片来自网络
图25:来电实体产品图 图片来自网络
实体产品端:街电和来电在实体产品中的设计不尽相同,街电的充电宝有且仅有一根线,这和租借时用户要求的充电接口一致;来电则人性化得多,左右各有一条线,分别是安卓或type-c或苹果接口的数据线。无论租借时需要苹果、安卓还是type-c类型的传输端接口,都有不同端口的线在充电宝另一端备用,让用户倍感便利。(租借安卓端接口时另一侧会有苹果端接口;租借type-c端接口时,另一边也是苹果端接口;租借苹果端接口时另一边是安卓端接口)。可惜并未实现同时充电的功能,也即两个接口不能同时传输。
2.6用户反馈
街电在苹果应用商店中的评价大多比较正面,用户们对APP的交互和实体产品的使用都比较满意。
而来电在苹果应用商店的风评则偏向于负面,许多用户吐槽设点过少归还不便等问题,希望得到改善。
三、总结和建议
3.1竞品分析总结
①从APP排名中可以看到,街电排名领先于来电,在苹果应用商店搜索街电,街电APP排名第一;而在苹果应用商店搜索来电时,来电APP排名靠后,更多的是“来电显示”功能相关软件。虽然来电的充电宝业务已经十分成熟,涵盖的城市也比较多,通常也仅仅是借助微信和支付宝来进行借还互动,但加强APP端的推广与建设对于留住用户也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街电做得较好,利用流畅的产品体验和各项优惠活动,增加了用户粘性,减少了用户流失。
②在市面上大多数共享充电宝产品都高度同质化的时候,独一无二显得更为关键,在细分领域的不同更能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街电给予入驻商家图标明确的分类及鲜艳的颜色区分,让人倍感便利与舒适;来电的双接口设计,也让用户发掘出产品的与众不同。
③主动维护APP端用户非常重要,根据用户的评价与建议去完善APP端和实体产品的使用。在这点上,来电做得不够完善,在应用商店的风评并不太好,增加了新用户的不信任度、也减少了老用户的粘性。
④不断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命根子。在这点上,街电做得比较好,积极推出新的优惠活动与福利,如圣诞节活动新年祝福互动。
3.2一些可能不成熟的小建议
关于街电:
1、建议增加一项功能:芝麻信用记忆。没有缴纳押金的用户在使用支付宝中的芝麻信用代替押金时,每次租借充电宝都必须打开支付宝,再次验证芝麻信用,颇为麻烦。建议添加支付宝对接接口进行登录,并记录芝麻信用分,让租借充电宝更加便捷。
2、多增添一些网点,如超市、便利店、机场、医院等常见场所。
3、回收老机器,在老机器上添加新机器所独有的“一键归还”功能,而不需要打开APP再次扫码归还。
关于来电:
1、在广告和排名上多花些预算,增加曝光度。
2、APP虽然简洁明了,但优惠活动和VIP制度还是有必要增加的,这些也是增加留存的有效手段。
3、入驻商家介绍可以再详细一些,毕竟大多数时候内置地图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添加了商家具体门牌号位置后,用户可自行寻找。同时,商家图标应有特色,而不是清一色的蓝色。
4、回收老机器,在老机器上添加新机器所独有的“一键归还”功能,而不需要打开APP再次扫码归还。
后话
通过撰写竞品分析报告,我对共享充电宝行业以及产品的了解更进了一步,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理,作为一个产品小白,看他人撰写竞品分析时感觉很容易上手,实则自己撰写时需要考虑很多的方面(如功能比较、收集数据等),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和成熟的产品人相比,我尚且欠缺火候,也还没有一份正式的产品工作。这是我第一份竞品分析报告,难免有很多纰漏和主观性错误,我会积极接受批评和建议。
但为了顺利转岗,我必须多做准备,许多产品人必备的技能和思维需要慢慢打磨,经验需要不断积累,同时我会尽可能快速地学习各种产品开发知识和自己所在行业的产品元素,做好向其他行业产品学习的准备,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人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