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协作产品的“破圈”之旅:摹客任务管理
突破自身边界,与头部厂商共建生态,成为摹客选择的未来。
01-前言
仿佛一夜之间,国内设计领域的SaaS厂商们,都急于给自己戴上“协作平台”的帽子。
疫情成为了业内同质化的催化剂,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开始了协作功能大跃进,试图抢占后疫情时期的“概念”红利。不过,对于2017年就开始布局设计协作并投入研发的摹客,在疫情前就早已实现了产品矩阵的闭环,当下则开启了“丰收模式”。
2020年摹客设计云的新增注册、DAU和MAU同比2019年大幅增长,全球用户突破200w大关。B端更是获得了华为、快手、腾讯、用友等标杆客户的青睐,并通过合作定制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团队服务经验。
在波澜壮阔的2020年即将收官之际,摹客悄然上线了全新的“任务管理”模块。背后,其实是摹客选择了与赛道内其他竞品截然不同的思路:开放地与其它领域头部厂商共建SaaS生态,而非拼命地去挖深旗下产品的功能护城河。
02-定位:与企业现有流程形成互补
摹客的任务管理并非独立产品,仅为云平台中的一个模块,解决的是设计团队使用通用任务管理产品时“设计任务的颗粒度不够”、“设计稿和评审环境无法融合”的问题。所以,从诞生之初,摹客任务管理的目标就不是取代企业或团队的现有管理流程,也不会和主流的通用管理产品(比如Jira、Teambition、Tower等)产生明显功能重叠。
摹客切入方式就是和通用管理软件“对接”,这也是国外Saas产品流行的最优模式:和业内其他头部产品打通,让自家产品接入用户原有的生态中,最小化用户的学习和迁移成本。
打通的好处是摹客可以和企业的现有流程共享数据内容、同步数据变化,任务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只专注于流程中“精细化的需求点”和“设计业务的个性化”。结果是,原本粗犷的通用管理软件获得了更多业务端细节,另一方面摹客云平台的价值链也得到了延伸,可谓“双赢”。
03-应用:轻松接入不同规模的工作流
目前,摹客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接入了字节跳动旗下的办公协作平台“飞书”,以及华为协作管理平台“Vision”,并即将接入阿里旗下的协作平台“Teambition”。后续还将接入更多的国内外主流的效率平台或软件。
当然,摹客的任务管理即使单独使用也是完全OK的。任务拥有唯一地址,可以直接复制并分发到任意平台。平台的权限配置对任务内容依然生效,不用担心内部信息泄露。无论是使用云文档协作的小微团队,还是使用Jira等复杂系统的大型团队,都能轻松将摹客任务管理融入自己的流程中,且不会带来额外的学习和迁移成本。
04-效果:大幅提升意见收集和设计迭代效率
那么重点来了,摹客任务管理究竟实现了哪些场景化的创新?
1)支持跨类型的设计稿页面组合,实时显示未完成的评论数量。
部分项目推进时,需要将一整套设计中的局部页面单独“拎”出来并提交审核。这个操作尤其常见于一些边设计、边开发的场景,或始终在同一个项目上进行覆盖、迭代的场景。
摹客任务管理可以跨类型地选择“原型稿”,“设计稿”,“在线设计”中的任意页面创建组合,真正实现“一个任务全交付”。此外,还能实时查看添加在任务中设计稿的“未解决评论”数量,方便审核者在签署最终意见前,快速了解设计师的修改完成情况。
2)专业的评审模式,设计稿和评审环境高度融合,体验更佳。
和绝大部分设计平台都将“预览模式做为审核者的入口”不同的是,摹客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评审模式:评审者可以在同屏下查阅设计和任务信息,工作自然能更专注、流畅地完成。退出评审模式时,会自动返回任务详情页,提醒审核者不要忘记签署意见,同时修改任务状态或指派。
3)可高度自定义的状态和规则
为了适应不同团队的工作流程,任务管理的状态可以自由创建和修改,没有数量限制。通过规则矩阵,团队可以设定每一步的状态变化的严格规则,确保流程变化始终受控,合规,准确。
4)和企业原有管理平台数据同步
在支持范围内的企业通用管理平台,能够与摹客任务管理模块双向通信,保持数据同步,无需人工二次干预,避免产生额外的效率损耗。
05-费用:通用版团队即可使用
作为全新的模块,摹客依然选择了对免费用户完全开放的策略。虽然通用版团队设置了50条的上限,但也足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当然,付费团队可以享受多达1000条甚至无限的任务数量。
06-结语
专业场景必须要匹配专业的产品和服务,通用型产品在专业场景面前可能什么都不是。这也是为什么专业设计团队中,通用管理软件并不流行的原因。不过,在摹客任务管理模块的“破圈”效应下,专业的设计平台和通用管理产品的边界开始消融,确实是一件让设计团队兴奋的事情。对于已经在同时使用摹客设计云和通用管理平台的团队,几乎不需要迁移习惯,也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就能让设计团队尝到多人评审和设计效率提升的甜头,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