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会颠覆微信吗?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头条会颠覆微信吗?

腾讯从来不缺乏对手,有着“南山必胜客”之称的腾讯,无论是在版权上,还是在产品上,亦或者是在战略上,从来都是一个在战斗中前进的公司。前段时间三刷了《马化腾传》,发现从一开始做社交,到做门户网站,到做游戏,这家公司有着与创始人的性格截然相反的风格。

没有哪一家公司如腾讯一样在经历过无数大中小型公司的正面抗争还能稳坐BAT交椅直到今天屹立不倒。从商业层面上来讲,腾讯绝大部分的战略布局都是成功的。无论是通过收购、投资、授权还是亲自下战场,腾讯从一开始专注于社交领域的公司已然在多元化全面发展。

在经历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以后,这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亦步亦趋、稳打稳扎闷头布局成熟企业,你可以对它的作风不屑一顾,你可以对它的成果嗤之以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腾讯确确实实具备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应该具备的气质。

一、微信与腾讯战略布局

微信之于腾讯,不仅仅只是一款APP那么简单,从一开始微信帮助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最后一张门票的那个时候开始,微信扮演更多的是腾讯战略布局中的一环。

我们不妨大胆来假设一下为什么腾讯从PC时代转型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没有选择王牌QQ,而是从零开始做一款简单得如同Demo一样的微信?

首先不可忽略的是,早在SP时代就已经有了QQ的影子,那个时候智能手机几乎还没有影子,功能手机出尽风头的时候,QQ就已经占据了支持SP业务的功能手机。甚至包括后来三大智能手机系统鼎力的时候,QQ还推出过塞班版本。但是为什么当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成熟了以后,QQ却把头部产品的位置让给了后来的微信?那是因为QQ的业务场景过于单一。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不仅仅只是将上网的设备从个人电脑转移到了智能手机,更多的是在原有PC互联网业务场景的基础上进行了移植并且进行延伸,包括LBS、移动支付、移动阅读在内的业务场景就是对PC互联网时代的延伸。这就意味着如果把移动互联网只是当成是上网设备的转换,那么就是输掉了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

从业务场景的角度来分析QQ,会明显发现有业务场景单一的问题,它只是一款娱乐工具,无论是社交、游戏、空间都是娱乐性质的业务。如果将QQ的业务场景扩大,无遗是把QQ当成是一个平台型的产品,这是腾讯也是用户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不符合QQ的定位。

所以,那个时候的腾讯,需要一款产品业务进行归零,并重新开始进行战略布局。以语音社交为契机,扩展到用户的全方位服务业务,这是微信的使命。如同腾讯近期提出口号“连接一切”一样,微信正是这句口号最好的印证。

它是社交软件,连接的是好友与好友之间的关系链;它是Saas平台,连接的是企业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目标用户群体不仅仅只是个人用户,更多的是基于微信完成自我业务移动互联网化的企业、政府和机构。

它提供的社交功能你可以用来聊天,也可以用来进行在线教育,也可以用来办公;它提供的Saas工具,你可以用来做电商,也可以用来做自媒体,甚至可以用来做企业门户网站。它提供了无数种可能,但是从来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将自己定义为社交软件。我们在聊微信的时候,除了聊它的用户基数有多大的时候,不妨更深层次的去想想它有着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格局趋于成型的时候,头条系的产品依靠内容和算法硬生生的在这个行业撕开了一道口子并迅速获得巨大的用户量站稳了脚跟,甚至是连老牌如网易样的门户网站都被远远的甩在身后。头条系的产品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大放异彩的时候,就出现过一种声音,头条会颠覆微信,字节跳动会打败腾讯。这种说法的源头不予考究,但是到底头条是不是会颠覆微信,就需要好好说道说道。

二、计算机平台的转换那只是表面现象

首先从产品的分类上来讲,头条(为方便理解头条系包括今日头条、抖音、多闪都统称为头条,下同)属于内容型产品,无论是视频内容、文字内容还是图片内容,究其本质还是内容,尽管头条有在做社交化的尝试,但是也仅限于弱社交。既然是内容型的产品,就决定了头条的业务场景过于单一,业务场景过于单一就满足不了用户全方面的需求。

前面我们有提到过,PC互联网转型到移动互联网,看似只是上网设备,或者说是计算机平台出现了迁移,但那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关键点还是在于业务的移植与延伸。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去看看阿里的产品线和百度的产品线就知道了。

微信其实属于平台型的产品,它的业务线包含了社交、支付、金融、生活服务、开发者服务等一系列的主流业务。这就意味着微信既可以是社交工具、也可以是开发者工具,甚至还可以当银行卡来用。丰富的业务场景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这就注定了微信一定会往平台型产品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虽然这不是张小龙自己所乐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对于头条本身而言,业务场景的单一是决定了头条无法跟微信进行正面抗衡的原因,要知道头条是运营驱动型的产品,但是微信是战略驱动型的产品。如果有早一日头条产品开始尝试多元化的业务发展,也许还能跟微信有得一战,但是就要看张一鸣和马化腾的战略布局能力孰胜孰劣了。

不要以为上网设备的转换,就可以变成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这完全都不是一个可以拿出来说的观点,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关注的根本就不是上网设备的转换,而是业务。

三、算法时代的关系链?头条的核心一直都不是算法

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基于互联网上有一个观点是头条产品实现了“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或者说是这个社会现象。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

简单点来说,头条系产品基于用户的兴趣,为用户推送最适合的内容,逐步让用户被包裹在了一个舒适区中,且难以从中出来。很多用户普遍都会存在刷头条、刷抖音根本停不下来,容易上瘾。根本原因在于算法的存在,屏蔽了大量会让用户不上瘾的内容,不舒适的内容,而让用户留在这个舒适区里。

最早开始的头条产品依靠算法+内容确确实实获得了一波用户量,但是头条产品也一度曾经因为内容不是原创而饱受诟病,甚至还因为内容缺乏监管而被有关部门叫停。传统的门户网站的内容是基于媒体人自己的意愿为用户来进行推送,用户只能选择看还是不看。但是头条产品是已经对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了分析,让用户基本可以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依靠算法来打造关系链,从逻辑上来讲是可行的,而且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QQ早就已经做了类似的功能-“可能认识的人”,当然QQ的功能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仅限于用户与用户之间拥有共同的好友,如果QQ想基于算法来稳固关系链,相比起头条的业务场景单一,QQ的业务场景可以让它的算法更加精准,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东西。

就如同“信息茧房”是一个社会现象一样,社交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没有微信、陌陌、来往的年代,人一样需要社交,只是互联网时代把这种社会需求更加高效、更加低成本。抛开产品本身不谈,两个不是一个层面的社会现象去进行抗争,原本就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四、迁移的成本绝对不是技术所能决定的

曾经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当一款社交软件火起来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选择去尝尝鲜,下载下来玩上一段时间,找几个陌生人聊一聊,可能是基于同趣,也可能是基于无聊。但是当他们聊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基本都会出现如下对话“我们加个微信吧,继续聊啊”。

很显然的是,用户总是会去追寻新鲜的东西,无论是早期的陌陌,还是后来昙花一现的子弹短信,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各种技术都在社交产品上运用到了极致,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到微信上来。因为用户把微信当成了自己最后的阵地,就好像是自己家一样。无论自己在外面浪了有多久,最终还是会回到家里来。

社交领域有一个观点就是“先入为主”,当一个群体拥有了一款社交软件将关系链打造起来以后,后来者是很难进入并颠覆这个关系链,或者说重组关系链。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微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的尝试一直以来没有多大的起色,因为已经有了Facebook。而且如同微信一样,Facebook也在进行业务多元化的尝试,这就意味着基于社交并延伸业务线的商业模式是行得通的。

如果头条产品想要通过算法来颠覆用户的关系链,先不说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就光是业务线,就足够头条喝一壶的了。短时间想要打造出像微信一样的护城河,张一鸣再怎么聪明,也还是回天乏力。战略驱动型的产品,从本质上来讲就不会是一款以功能和技术见长的产品,如何形成商业闭环,达到战略布局的目的,才是微信真正要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说头条系也在尝试多元化业务线,但其实开个金融的入口并不是金融业务,你不妨想一想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不在一个量级就能明白所谓的业务线到底是什么了。

五、忘记算法吧,多想想背后的东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隔三差五总是会有人把头条的算法拿出来膜拜一番,好像只要掌握了算法,就可以战无不胜。要是论起技术来,头条在百度眼里只能算是小弟,光是搜索引擎技术里的算法,都让头条眼花缭乱了。

百度当年也尝试过做社交,基于百度贴吧的“百度HI”,但是也死于互联网的浪潮中,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我不认为李彦宏这个技术男复制不了头条的算法,我也不认为百度作为当年流量的主要入口,无法通过流量来复制出一个微信。但是事实上百度确实是失败了,具体原因不做分析,因为难以用三言两语讲清楚。

想要靠算法就去颠覆一个以战略布局见长的公司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战略产品,我除了说石乐志以外,没有其他的评价比这个更加中肯。先不说腾讯本身会不会去刚正面,光是腾讯背后给腾讯一半生命的合作伙伴都不一定答应。

基于微信,衍生出了多少商业模式,这得需要什么样的算法才能颠覆得了?头条可以尝试多元化业务线,但是这些业务线绝对不是简单以算法就能解决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头条的算法做得了风控么?

六、我们也来推演一下

1.不可否认的是,最近的腾讯在战略布局上都是以防御为主,很少主动出击,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高层风格的转变,曾经的腾讯以战斗为主,后期的腾讯以资本为主,只要不犯错,就能取得胜利。微信的流量停滞不前并不代表微信落后了,而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一共就那么多。接下来的微信瞄准的是业务线的延伸,虽然它会象征性的对几个天天想着要打败它的产品做一点防御性的措施,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业务线上来。

2.基于算法的社交?想想确实挺美的,但是还是那句话,迁移的成本绝对不是技术所能决定的。翻一翻应用市场上多如牛毛的社交软件就能看出来,新的技术五花八门,但是主流社交软件就一个。

3.如果还是认为腾讯是做社交为主的公司,那么头条的战斗方向就错得很彻底了,就好像阿里不仅仅只是电商,更多的是贸易、金融一样,腾讯的游戏、内容、社交、媒体、技术都不是简单一天两天就可以达成的。不否认的是,头条近期风头正盛,但是如果盲目的对腾讯开战,逼着腾讯使出当年二选一的昏招,不知道这次工信部会不会从中调节。

夜已深,朦胧之中写完本文,想说太多,写出太少,思维决定高度。

微信公众号: PMzone

随意打赏

微信7.0微信注册找回微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