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分析」中最不能不重视的大“坑”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大家都知道通过漏斗模型进行分析吧。

但是很多同学对这个模型的应用还停留在监控一定时间周期内的转化率和转化趋势上。其实漏斗模型在使用过程中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对数据的解读以及对用户本身的判断。

1、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漏斗模型

如果非要下个定义的话,那漏斗分析就是衡量用户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触发多个操作行为时,对行为转化递减状况进行描述的量化模型。

比如说注册行为路径转化率,就描述了用户从点击进入注册页面,到提交账号申请开始注册,再到进入下一个页面点击发送验证码最后输入验证码注册成功,展示出每一个步骤之间的转化率以及整体的一个转化情况。

相信大家应该都对漏斗模型有一定的了解了。

漏斗转化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严格的限定了多个步骤之间的前后顺序。

但是很多人大多数使用漏斗路径转化的时候,都以为最终转化了的用户都是一步一步使用转化过来的。之后常常会默认为, 所有的用户应该都是这么一步一步顺着下来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很可能并不是这样,还是用注册转化这个例子,一个最终转化注册成功的用户,他的行为很可能是进入注册页面后随便提交了一个手机号码开始注册,然后发现要验证手机号就关闭了注册。

大家要清楚漏斗转化模型并不限定于多个步骤之间的唯一流程。

它的规则就是在于你只要满足了我这个顺序就可以了。要明确的是,转化过程中可能是复杂的,大家分析的时候要对用户的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业务分析设置不同的转化周期

做转化分析的时候, 基于业务分析目标的不同, 需要设置不同的转化周期。比如转化周期我设置为同一个会话,和同一天内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就是用户从打开产品到关闭产品。用户的一次会话中有可能包含很多的行为,因为他可能在一次访问就停留二小时。但如果用户一天内多次打开产品然后关闭产品,也就意味着用户在一天内多次使用。

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用微信 ,你早晨起床用十分钟关掉。然后在地铁上用十分钟关掉, 去公司和客户、其他小伙伴进行交流打开关掉。起床、地铁上、包括在公司里面,都是不同的会话。在转化周期内选择不同的时间周期的原因,完全是由于我们要分析目标的不同。

我们分析的是注册行为路径转化过程是否通畅,设计是否易用。注册流程肯定有让用户离开或者说不爽的地方,那就需要我们聚焦在这种容易让用户离开中断的那个步骤上,看看会不会有具体的设计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选择转化周期为一天,那整体的转化率可能就会比较高了。因为用户想要体验产品的功能必须注册,那他就会在一天内的多个会话里多次尝试注册,最终成功 。

如果漏斗转化设置为同一天的话,那在产品应用性的这个问题上,就不那么容易暴露了,问题就没那么明显。

比如我希望分析理财产品中,注册当天完成投资转化的一个转化率,对于一个理财app来说,注册就意味着用户对产品的考察已经基本结束,并且大多已经有了投资意向。

那注册当天完成投资的这个转化率,是衡量产品状态的一个指标,所以我会设置转化周期为同一天。只要注册完成和投资 发生在同一天内 ,就算转化完成。我们也知道影响用户投资的因素很多, 在一个会话内完成也并不靠谱,在同一天内完成这样的衡量也是比较合理的。

所以转化周期的一个设置,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分析效果。一般来说, 同一个会话内的转化分析目标往往比较倾向于设计体验的。同一天内的转化甚至长达多日的转化周期分析目标往往比较倾向于业务特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