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减持套现5亿:华谊式“定制”?
这是一场毫无征兆的反击,华谊兄弟这一交易日的走势,似乎是在嘲笑那些做空王氏兄弟的融券客。这一日的涨停,在临近岁末的时间节点上,把影视大亨的金钱游戏推向了新高潮的起点。
整整一周前的11月20日,深交所大宗交易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出现一笔500万股的卖单,卖出席位是中信建投证券老河口东启街营业部。该席位以25.1元抛售华谊兄弟500万股,套现1.26亿元。由于之前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两次减持所用席位恰是“老河口”,因此当时市场便风传减持正是王董所为。随后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诚信档案也证实了这一猜测。
但董事长的减持似乎没有影响资金再度追捧华谊兄弟的决心,在一番胶着之后,今天空方彻底缴枪,7万多手的买单将华谊股价定格在涨停板上,多方扬眉吐气。不得不佩服股评家们的巧舌如簧,前两天还在告诫投资者“华谊兄弟频遭减持疑似大股东拉高套现、高股价恐难持久”,今天一收盘立刻改口称“年内再次进行减持的概率较低、公司短期风险得到释放”股价理应大涨。一张脸两层皮,怎么说怎么对。
的确都有道理,今年上半年华谊兄弟的表现绝对堪称模范,让做多的股民实实在在挣到了银子。但随着创业板的整体回调,华谊近期的表现却令人失望。而众多华谊大股东的轮番大手笔减持,也让中小投资者们颇感不安。尤其是王氏兄弟,其言行不一的举动广为市场诟病。
翻查公开报道,今年5月初王中军曾代表兄弟二人表态称“我们两个人短期内不会卖股票。”但就在当月24日,其果断抛售华谊兄弟457万股,套现1.41亿元。这还没算完,8月16日、8月20日王董又先后通过减持华谊兄弟共计套现4亿元。既然已经再而三的言而无信,当然不在乎第四次减持。如此算来,今年王董已通过减持自家股票换来了6个多亿的现金。
有的钱大致向投资者们说清楚了是要干嘛,譬如投资新领域啦、笼络张国立啦;有的则语焉不详,譬如说为了孩子工作;还有的干脆保持缄默——反正创始人减持、初始资本退出算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表个态称“抛售不等于抛弃”即可。
众所周知,王氏兄弟自打海外归国创业以来,就以长袖善舞而蜚声本土娱乐界,论经营人脉那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这一特征若充分发挥,王董绝对可以成为国内顶尖的天使投资人和个人投资者。再来算一算华谊的股价,从去年底至今年10月,其市值翻番接近5倍——能在不撼动大股东地位的前提下获得巨额现金来干点其他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而且岁末将至,今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强势回归贺岁片市场,《私人定制》离上映还早,王中磊便已高调宣称“影片植入广告已打破了冯导单片植入广告8000万元的纪录。”据称影片还早早做好了跨界的安排。北京电视台2014年广告招标会透露的信息显示:《私人订制》同名大型季播电视真人秀栏目的第一阶段总中标额超过1亿元,其中冠名权售价便达到4500万元——或许这一次华谊和冯导又在创造历史:票房的贡献完全可以拿来粉刷财报,植入广告和电视冠名的收入应该就能打平投拍电影的投入了。如此看来,算账算到钱眼里的王氏兄弟不在高位减持才不正常。
或许,华谊这一次的涨停,正是资金对于王氏风格和华谊式创新的一种肯定。虽然减持显得不那么磊落,但他们拥有绝对务实的态度。虽然不是每部影片都能既叫好又叫座,但他们确在不断改变着影视制作的商业模式。若说华谊跨界手游页游是在向资本市场诉说更动听的故事,那么在回归其电影制作本位之后,华谊的强大气场的确无人可出其右。
这也叫有恃无恐吧。王氏兄弟也好,马云虞锋也好,都是淫浸资本圈多年的大佬,深谙资本运作之道。可散户们期望的,或许不仅是每年一度的贺岁大片,不仅是紧跟市场热点的资本故事,而是长期而稳定的投资回报。中国影视业期待的也不仅是大亨,而是百年老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