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购市场的尴尬处境 | 比特博客
团购,虽然还算得上是个新兴名词,但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很流行,它在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说起团购网站,大家公认的鼻祖是美国的Groupon,这无疑是互联网界的一股新浪潮。在Groupon发展两三年之后,中国大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众多的团购网站,比如拉手网,美团,亲亲网,团宝网,QQ团,大众点评团等。然而在中国团购网站的发展并不像许多业内人士预计的那样,可以说现在还在洗牌的阶段。
说起互联网的发展,甚至整个IT行业,基本上是我们去学习别人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从百度、阿里巴巴、淘宝、美团等公司的发展就可以看出,几乎是把国外开始流行或者已经流行的东西搬到中国。但是团购这种“拿来主义”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使?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种“引入式”的发展能不能在中国的现行体制和社会环境中去的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继续观察。
团购行业的发展需要网购的风靡和支付手段的完善,恰好淘宝等网购网站在国内扬起了网购的风帆,支付宝、财付通和各种银行推出网银服务填补了支付手段的空缺,从理论上来说出现团购网站是理所应当的,就像美国一样。可是这是中国,这不是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就像有人吃龙虾是美味,有人却会过敏中毒一样,中国有着自己的社会背景,要按照中国的规则来玩。一句话,行不行,那是国内的发展环境决定的。
有人说网购的流行,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实体店,但是却催生了物流行业。回首中国网购的发展,之前哪有这么多快递公司啊?!带动的是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我们说网购开启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团购并不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是类似于一种促销手段。团购的发展打击了哪些人?中间的分销人员和部分商家的利益。美国的Groupon团购是为商家牟利,每天只推出一种特价商品,限时购买,帮助商家淡季推销商品。中国的团购几乎是天天特价,你相信这样的团购吗?这个我们后面再说。团购影响了现行的社会生产和营销链,导致了一部分人失业,以后的发展道路不好估计。
中国的团购基本是拉着商家打折,有的只有9折左右,说不上真正的打折。团购公司从中还收取手续费,导致一些商家参与团购的欲望不高,而且眼睁睁看着一部分利润被团购公司拿走,心里怎么着也有点不爽。而且向团购这种形式,商家完全可以自己给客户推出这种形式的服务,不需要走团购网站这条途径。在中国都是哪些人在参与团购呢?其主力军是20~35之间的年轻人。而这些人往往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根本说不上有钱,也就是说客户来源资金实力不强。
从现在看团购的发展,中间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增加了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步骤,在团购网上获取团购码之后,到现场还需要兑换。我们第一次团购电影票,犹豫团购的人比较多,排队等了好长时间,以至于错过了最想看的电影。其次,团购也是存在风险的,那些不断见诸报端的负面新闻影响了消费者对团购的信任度。也存在有些商家联合抬高价格,再在团购上抛售,谁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团购打折”?还有团购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内部的竞争也很激烈,据统计团800最新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为2976家,与2011年9月最高峰时期5058家相比,减少2082家。2012年上半年,单期成交额和购买人数双双下滑。
团购的发展情况堪忧,团购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不可能作为商业模型简单的从一个城市推广到另一个城市。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的成熟情况、人口较多、消费者的心理等与国外不同,老外的促销手段在中国能否继续流行下去呢?
中国团购市场的承载力有限,团购市场会继续洗牌,留下的都是扛得住风险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