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制度或损阿里巴巴长期价值 | 比特博客

比特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合伙人制度或损阿里巴巴长期价值

中国最大(从交易额上看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商阿里巴巴集团的IPO,似乎只差最后一步:让港交所或其他交易所接受其独特的合伙人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按照很多人的说法,是确保阿里巴巴管理层自始至终享有无法挑战的公司控制权,即便是持有大量股份的股东也不例外。
 
姑且不论阿里巴巴提出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和实际结果是什么,实际上我对这个制度本身也不太关心,我感兴趣的是,这种制度安排和其形成的广泛社会认知,会不会以及如何影响未来阿里巴巴集团的长期价值。
 
对一个阿里巴巴未来的股东或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是公司能不能实现盈利的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增长,能不能最大化享受到股价上涨带来的回报,而这都取决于公司管理绩效,以及资本市场的认可程度。
 
先说合伙人制度或者说给予管理层不受控制的控制权,对管理绩效的影响:其好处是当公司处于创业期和变革时期,或者行业处于急速变化环境中时,一个明智的管理层(更准确的说,是对所有管理层有决定性影响的马云本人),可以确保公司排除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杂音的影响,从而带领公司冲出重重迷雾。到目前为止,马云已经证明了这点。
 
作为一家中国公司,管理层控制权对阿里巴巴的重要性还表现在:阿里巴巴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在未来可能更是如此,阿里巴巴的很多机会可能存在于一些主要对国有企业开放的领域,或者涉及到特殊敏感领域,比如用户数据安全,确保阿里巴巴始终处于中国人的控制之中,可能为阿里巴巴赢得更多增长空间。
 
但这种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约束的机制的负面作用也同样明显:作为一家已经拥有难以动摇的位置、年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的巨头,缺乏有效外部约束,可能会给管理层一种幻觉,那就是它是无所不能的,这可能使它贸然进入一些风险回报不成比例的领域,最终拖累甚至毁了公司。它还可能妨碍阿里巴巴在国际化方面的进展。
 
同时,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在电商相关领域拥有巨大资源潜力的公司而言,短期的业绩压力(来自投资者)不但是公司长期业绩的保障,也是公司长期稳健成长的保障,它会促使管理层更加注重投资回报和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这虽然会牺牲一些机会,但却通过保守来避免公司犯致命错误,从而走得更远。
 
接下来看看资本市场认可度与绝对控制权的关系。决定阿里巴巴长期价值的,既有短期和长期的业绩表现,也包括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即是否能赢得一批长期持股的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对于这些机构投资者而言,它们更关心的是资金的安全,他们必须确保自己能够随时了解公司的一举一动,并“深信”自己能够控制大局,而不受控制的合伙人制度可能加深他们的担忧,即“不错,阿里巴巴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但我怎么知道你不会伤害我的利益,而我却拿你没办法”。据说孙正义和雅虎已经表示认同这种制度安排——他们合计持有阿里巴巴一半以上的股份——这或许能帮助阿里巴巴打消一些人的顾虑,但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相信了阿里巴巴管理层,相反,很可能对他们而言,最在乎的是阿里巴巴集团能否尽快IPO,然后他们套现走人。
 
一旦投资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担忧,就可能通过要求较低的市盈率、更高的预期回报率等,来降低阿里巴巴的整体价值,而这种担忧与因管理层缺乏有效控制而导致的业绩损失,就可能拖累阿里巴巴的长期价值。
 
实际上,阿里巴巴称其推出合伙人制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避免因为投资人短期利益而妨碍长期价值的实现——马云在这方面可能的确吃过一些亏。也许要达到这个目的,还有更稳妥的方法。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比特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