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与预测:阿里能超亚马逊,滴滴、快的就能超越 Uber
如何看待,当下滴滴、快的与Uber的竞争?滴滴、快的虽然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但似乎Uber品牌更国际化,并且Uber估值可是4倍于滴滴、快的。滴滴、快的怎么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预见未来,我们不妨回看最近的历史。
出行市场的竞争演进格局,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参考对象:还记得eBay、亚马逊与阿里巴巴的对决么?或者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抽象化,就是这完全是一个孤立的业务公司和一家综合性平台甚至是一套生态系统的战争。
时间先回到2006年。彼时阿里巴巴尚未将其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总体估值大约100亿美金,而大洋彼岸的eBay和亚马逊的市值已然分别达到5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此时,阿里巴巴成立7年,淘宝成立3年。
9年后,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的销售达到4,200亿美元,2012年的相应数字是1,700亿美元。而亚马逊在2013财年报告的销售收入是744亿美元,eBay2013年报告的销售收入为160亿美元。再比较市值,在9月20日上市当天,阿里巴巴凭借2314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过eBay和亚马逊市值总和。
借古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
Uber以国际化姿态进入中国市场后,市场营销也是占据先机,与此同时,它最新一轮的估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同期的,尽管滴滴、快的在中国本土的业务量已经是Uber全球的3倍甚至更多,但市场目前给予滴滴、快的估值为130-150亿美元区间。
科技蟹无意于去预测未来几年,Uber是会像亚马逊、eBay那样退守本土市场,还是真的成为所有进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的一个特例。但可以肯定的是,Uber错过了击败滴滴、快的的机会窗口。
我们还是来看阿里巴巴是为什么超越亚马逊和eBay的吧。
阿里为何能够超越亚马逊?因为它的平台模式甚至是说阿里独有的一套生态系统,但亚马逊的模式却是重且笨的,平台模式爆发力惊人,后劲十足。阿里最初只有B2B和淘宝,且落后于亚马逊、eBay,却因后来完成了天猫、聚划算、天猫超市等不断地产品布局与升级,当整个交易额到了1万亿的临界点后,从此一路狂奔,先后超越了亚马逊、eBay,并且将在今年彻底超越沃尔玛。
这就是平台的爆发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另外,也就是中国市场的魅力所在。阿里巴巴客户基础无比巨大,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美国只有3.27亿(印度以12亿人口排在第二位)。同样是滴滴快的,就和阿里有B2B、B2C、C2C一样,有出租车服务、专车服务、顺风车服务、代驾服务,过段时间还有大巴服务,满足的是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场景也完全不一样。
其实在这里细究一下,亚马逊的比喻稍显有些不恰当,虽然今日的Uber和亚马逊、京东一样,都还是亏损连连,但亚马逊起码也是一套生态系统,起码包括延伸云计算(AWS)、硬件(Kindle )和物流。当然这也是目前亚马逊的市值基本和阿里持平,都超过2000亿美金。反过来说,就是因为没有这套平台,eBay也只能剥离Paypal。
反观Uber,之所以无法称之为平台,是因为,无论是其Uber Black还是Uber X或者拼车的Uber pop和Uberpool,司机始终是一帮司机,无非是车子档次的不同,乘客使用场景几乎是一样的,这就好比是京东的类目更丰富而已,远远说不上平台开放的C2C和B2C的区别。当然有人会说,Uber也可以介入物流呀,连接人和物,但是,请你去研究下他的物流,你真觉得用一辆汽车送货要比饿了么送,要更经济效率更高么?
还是用eBay和阿里对比,再来阐述一下Uber和滴滴、快的的事情。科技蟹记得,之所以eBay在中国不受欢迎,有两个最直接原因,一个是eBay只允许买卖双方通过邮件沟通,而淘宝做了阿里旺旺,因为中国人更喜欢直接的讨价还价,哪怕是包邮;另一个是eBay坚持美国的观点认为,就该坚持C2C模式,就应该是卖家拿出自己不用的二手商品来出售,但是这个模式到了中国明显吃瘪,因为直到今日,中国人处理二手的意识还没有美国那么强烈。所以淘宝在当时其实准确的说是小B2C,卖家不都是个人闲置,而是一些有货源的小卖家。
同样的在今天,uBer在中国还坚持美国行之有效的派单机制,并引以为豪。但事实上,这套机制就和eBay的二手货在中国无人问津一样,并不大符合国情——因为中国的专车司机多是兼职的,就像淘宝上的小C一样,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更明确的发单机制让自己可以选择接不接单,如果是派单机制,他们往往会觉得麻烦或者不划算而让乘客取消订单。
为什么无论是中国的京东、腾讯,或者eBay、亚马逊,都很难和阿里开战,因为和阿里巴巴打,就是和他的平台和生态系统竞争,B2B、B2C、C2C,你打其中一个,其它过来合围咬你。放到滴滴、快的而言,道理也一样的。
再扯几句闲话,其实回顾一下过去。用“一败涂地”来形容国外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或许再恰当不过了。MSN与QQ的对决,eBay、亚马逊与阿里巴巴,皆如此。
MSN、eBay、亚马逊与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对决中,溃败的原因有许多。在科技蟹看来,导致这些跨国巨头溃败的原因,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根本是:它在制度层面无法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
我们并不怀疑MSN、eBay、亚马逊中国那些操盘者与执行员工的职业操守,他们也极其勤恳苦干,不过,事实上却是,他们依旧无法与本土的管理层以及员工那样拼搏。原因很简单,前者是职业经理人,后者,他们享有股份、期权,为自己打工。
《西游记》里,孙悟空能打败天兵天将,却取经路上遇到劲敌无数,因为天兵天将都是职业经理人,打工者心态,那些劲敌大都是创业者,有的是斗志。Uber的职业经理人,其实也很难比得过滴滴、快的创者员工的,心态不同。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eBay、亚马逊在美国市场的造福奇迹,不过,中国区却是很少的,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腾讯与阿里巴巴IPO后,多少员工因此财务自由的故事。
MSN、eBay、亚马逊在中国的衰败,很大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使得它们在中国市场必然失败——美国市场成功,估值高,导致中国市场能够分享与员工的利益反而变少,他们虽然给予员工给高的工资,还是不能分享股票与期权呀。
为什么万达做不过阿里?很简单,看下两家公司股权结构就知道了,万达是王健林家族的企业,但阿里却有更多员工分享股票。
事实上,从滴滴与Uber的竞赛,我们也可以看出滴滴、快的平台爆发力开始凸显,隐约有了一路狂奔的样子:自五月份以来,滴滴、快的每日专车订单数从100万增长至300万,每周增长30%。在中国的专车达到80%的市场份额;滴滴、快的每日出租车出行次数达到300万次,占中国出租车召车市场99%的份额。覆盖中国的360余座城市,150万名司机,而中国的出租车司机总人数约为200万;以用车次数来看,滴滴、快的规模达到中国排名第二竞争对手的10倍,以及该竞争对手全球规模的至少3倍——没错,说的就是Uber。
从这些数字来说,滴滴、快的平台优势已经开始凸显,完成中国市场的一些列布局以及事实性的遥遥领先后,滴滴、快的更重要的事情便是——国际化。
阿里巴巴只是在中国市场打败了eBay、亚马逊,现在才开始在美国境内与它们竞争,才开启它的国际化,滴滴、快的应该比阿里的国际化更早一步。
移动互联网将会是中国公司从追赶到超越的最佳窗口。
移动吐槽(微信号jiaxinwen360)科技蟹: 以端正的态度吐槽,以娱乐的心态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