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撤裁电商”背后:刘强东与京东的危机凸显
【咕噜网编辑】 2016年亚布力论坛上,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关于传统企业撤裁电商部门的言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恰似刘强东的潜台词在说,互联网的事你们干不来,交给我就行了,这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
京东最危险的时刻来临?
19日晚间,刘强东在亚布力论坛上公开呼吁,传统企业应该将自己的电子商务部门裁掉,通过与电商公司合作发展线上业务。他称传统企业做电商人力成本高,烧钱多,这些企业应该把时间精力放在研发设计和品牌管理上,将销售管道交给零售商、代理商和经销商。
那么这个思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刘强东眼里,电商平台就是地主,而企业就是佃户。而其所呼吁的是,让传统企业收起触网的心,甘心的做产品,电商平台“收租”。
其实反观近年来的京东似乎负面缠身,其中包括业内质疑资金链断裂传闻,商品质量事件,管理混乱等等。J Capital曾发布看空报告,质疑其并非一家真正的电商,而是一家分销商,因为其交易额中的相当比例是卖给了线下分销商,使其股价下跌20%。
去年中旬,与优衣库事件更是让业内对京东的担忧进一步扩大,随着京东非自营占比的逐渐提升,京东原有的竞争核心正在被冲淡。同样,去年关于京东拖欠供应商款项的新闻不断爆出。
所以,综合各方面不难看出,京东原有的快速增长的砝码正在逐渐消失,同样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麻烦,在互联网+大趋势下,随着品牌电商崛起,京东无疑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刘强东地主思维能站住脚吗?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强东能对外输出这样的地主思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非常担心品牌电商的崛起。同时,从去年京东与各供应商爆出的消息来看,京东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加速恶化。
京东并非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本质上是一家零售公司,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现金流,为了保证充足的现金流,京东更注重的是供应链金融,而京东金融就是一个研究如何钱生钱的部门,意即拿着供应商的钱来理财。
说白了,京东就是通过盘剥商家获利,通过很长的账期来获利。
数据显示,事实上,京东给供应商的付款周期是不同的,40-60天不等,如果刘强东的地主思维成真,那么对于供应商来说会是一场灾难。这个到账期会更长。
另一方面,传统企业都有一定的品牌积累,而触网电商化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整个商业模式的进化。正如马云所说,虽然成本很高,但是放弃烧煤,通电是未来,那么你就应该毫无顾虑的去做。企业更应该思考的不是去裁撤电商部门,而是想着如何通电,做好电商,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主要导向。
显而易见,按刘强东所言,如果传统企业不去完善自己的电商渠道,而是去依赖电商平台,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平台越来越强势的掐住传统企业的脖子,成为服务平台的“佃户”。
互联网+ 正确的方向是开放发展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商业形态里,不会再有线上线下之分,而是一个公司成立初期就已布局好了线上和线下,这也是互联网+的真正意义所在。其次,品牌电商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在。
电商平台的崛起给无疑线下零售业带来长时间的阵痛,并且电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种模式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并成为主流的消费模式。而现阶段,无论是品牌企业抑或是电商平台,都进入了一个整合期,双方融合发展,才是整个电商或者零售行业的大时代。
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传统企业电商无用论”是抹杀企业创新,使自己走向封闭,违背了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基本精神,成为互联网世界最传统的企业。他坦言,互联网时代是万物互联,互联网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标配,是水、电、阳光和空气,未来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每一个渠道都是互联网渠道,包括线下也会互联网化,比如苏宁的云店,不做电子商务将无商务可言。
对于品牌企业来说,拥抱互联网,加速电商渠道打造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也应该与拥有流量的大平台融合发展;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也应该是秉持开放态度,加速全产业的电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