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车险,巨头的盛宴还是创业者崛起?
【咕噜网报道】 2010年开始,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进入井喷式发展,2014年新车销售就超过了2300万辆,同比增长6.86%。得益于新车销售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由此带来了汽车后市场的爆发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汽车后市场服务将是一个超过万亿的市场。
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期间,一则“魔性”的二手车广告在一夜间在互联网爆红,当然这背后是60秒3000万的广告成本。在过去几个月之内,瓜子二手车、优信二手车等汽车后市场项目几乎占领各大电视频道、视频网站。这只是汽车后市场火爆的缩影。仅仅在去年,汽车后市场O2O领域融资就高达67起,今年在目前为止,市场出现的汽车后市场O2O项目就已经超过100个。
后市场服务中,车险业务无疑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2014年车险行业市场规模以及达到了5000多亿。这个规模庞大的市场,却存在种种弊端。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通过网络平台投保的用户不到10%,渠道互联网化的水平非常低。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攫取,加上理赔行业费用虚高不下,除了人保、平安、太平洋以品牌优势获得用户,占据市场70%市场份额,获得盈利外,大多数保险公司既拉不到优质的用户,又赔不起高额的保费,结果亏损是不可阻挡的。用户抱怨保费居高不下,服务质量跟进不上;保险公司抱怨无钱可赚,骗保现象频出;业务员抱怨客户难找,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不管是当年京东以电器起家、还是当当以书起家、还是现在的团购大战以电影票为争夺核心,互联网企业打开市场往往是从标准品入手。互联网企业善于打价格战,价格战就需要一个价格明确的产品,而互联网车险中交强险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品。互联网企业争夺互联网车险的目的就不言而喻。车险就成为互联网金融、汽车后市场两大市场的高地。
从战略意义、行业规模、市场机会等角度看,互联网车险都将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战场,最后的获胜者必定将催生又一家千亿级别的公司。去年开始,各行业巨头与创业团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目前市场的互联网车险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超级垂直平台。其代表就是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联手成立的“众安保险”,目前“三马”已经拿到了车险的批文,下一步必将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销售自己的保险。;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平台与渠道、自己的理赔体系、甚至还有UBI硬件进行驾驶数据收集。阿里与腾讯的技术与流量优势,加上平安多年的行业积累,“众安”一出生几乎就是含着金钥匙,但是拿着一手好牌的“众安”能成为新的巨头还有待观察。
第二种是以汽车之家、易车、网易等老牌互联网公司成立的B2C平台。这类公司的模式,大多数以巨大的流量入口优势,嫁接上多家的保险公司的产品,以比价等功能为切入点。这类公司不缺钱也不缺流量,但是商业模式的围墙并不高,究其根本只是为保险公司做一个导流的作用,难言对于行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种是以“我是车主”、“车宝”等为代表的小而美公司。这些项目都拥有自己的创新模式与亮点,虽然目前看来规模与巨头公司还相差甚远。以今年五月成立的“我是车主”为例:凭借C2C竞价模式切入市场,让业务员与车主直接链接,通过竞价方式让车主购买到最低的保险产品——业务员获客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拥有更多时间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工作效率更高;车主则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保险服务。“我是车主”这一创新模式,无疑将是对行业效率一个极大的提高。“车宝”等公司则是以硬件作为入口,通过对行车数据进行记录,以达到不同车辆保险费率不同的改变。不过UBI模式在未来受到政策影响较大,目前依然不乐观。“我是车主”等小而美模式未来能否逆袭市场,还需看团队的执行力与后续发展。
从目前来看,各家公司几乎都还是以补贴切入市场,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创业公司将面临一个大挑战。58同城姚劲波最近也表示:“创业者不管谁的钱,能拿多少就先拿多少。”随着滴滴快的模式的快速崛起,中国创业环境也更加恶化,补贴已经成为各家公司的一剂毒药。小公司日子不好过,大公司也并非能轻易获胜。从之前的腾百万来看,巨头间的合作,并不是如想象中美好,不是每一个富二代都能成为李泽楷。如汽车之家、易车等垂直领袖近年来则处于从纯媒体像汽车电商综合平台转型的过程,前市场、新车电商、二手车电商、后市场服务、汽车金融等领域不断的扩张,也拉长了他们的战线。
目前互联网车险行业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随着更多巨头与资本的介入,必定又是一场惨烈的竞争。正如几年前的团购行业一样,经过了千团大战,行业洗牌,资本重组等等,最后才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那么笑到最后的究竟是阿里、腾讯等综合巨头公司、还是汽车之家、易车等垂直领袖、还是“我是车主”等新兴公司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者|林小明: 90后互联网观察人,用90后独特视角解读互联网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