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产阶级”理财梦何去何从?
【咕噜网编辑】 中产阶级一般指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居于现阶段社会中间水平的人群,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这看似是一个明确,但实则含混的定义,各方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即使是以收入作为金指标,也无法做到明确划分。
中国“被中产阶级”人群已达1亿
前不久,瑞士信贷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指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人,虽然只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却超越美国的9200万人,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
而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估算,中国月收入达到1.2万-2.2万元的中产阶层家庭数量在今后10年里才能增加至1亿户。按照《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年收入在1万—6万美元之间的才能算做中产阶级,也就是说,中国中产阶级人群增加至1亿户在未来10年里才能实现。
对中国中产阶级人群估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评判标准不一。
按照瑞士信贷银行报告的标准,中产阶级是指个人财富位于在5万美元和50万美元之间区间的一群人,需要注意的是,瑞士信贷银行不是以年收入作为评判标准。报告认为,中国满足这一标准的中产阶级共有1.09亿人,全球居首,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9200万人、6200万人。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包括所有房产、股票、存款等,只要你的个人财富在17.63万-176.3万元之间,你就是中国庞大中产阶级大军的一员。不过在以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汇率换算后,个人财富在17.63万-176.3万元之间的中国人群可能很难自认为属于中产阶级,而且受困于高房价,低位个人财务区间的中国人很可能是没有一套房产。
即使按照中国网友自己的定义,年收入20万或以上才能算中产阶级。换句话说,在瑞士信贷银行估算的1.09亿中产人群中,很多中国人是“被中产”了。
“被中产阶级”的资产配置焦虑
无论是“被中产阶级”还是实质意义上的中产阶级,都有一个重要特征:对投资理财的热衷。过去,这一阶层的主要财富多向房产和股票倾斜,这也是保证其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一个主要渠道,但是随着股市连续震荡、一线城市楼市疯涨,中产阶级在资产配置上存在一种焦虑情绪。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为代表的一些一、二线城市房价迅速上涨,对中产人群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而且出现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现象。目前,在中产人群中追买增持房产的投资人不在少数,但高净值投资人对于房产反而主要是在减持。调研发现,目前想增持房地产的更多并不是手握大资金的超高净值客户,而是资产量相对偏少、缺乏安全感的那一部分人,包括原本就有购房安排的刚需群体。
诺亚财富发布的《2016高端财富白皮书》显示,将投资性房产作为主要配置资产的高净值人士占比降至46%,且45%的人士计划进一步减少配置,而计划增加配置的比例是14.6%。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线房价上涨是现象级的事情,但高净值人在这轮上涨中主要是在卖房,减少房地产配置,增加其他多元化的投资,而恐慌性购房的,主要是资产量少的中产人群。当然,恐慌性购房人群中包括“被中产人群”。
事实上,面对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被中产人群”中绝大部分依然无力配置,往往是东凑西借而来,实际收益也并非是最优。如果是把资金投向三、四线城市房产,风险过大,不是明智的投资选择。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兴起,中产阶级人群涌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不在少数,互联金融理财逐渐成为不少中产阶级人士的首选,其中P2P网贷因收益可观、投资操作简便格外受到中产人群的青睐。
当然,P2P网贷投资依然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风险,要做到安全投资关键是选择一家低坏账率和安全合规的网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