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理论框架和“三个时代”
导读: 提到“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就是构建互联网化组织、创造性地使用互联网工具,以推动企业和产业更有效率的商务活动。那么,“互联网+”到底如何“+”?其核心点在哪里?身处其中的企业又会有什么新的商业机会?存在哪些风险或挑战?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www.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归为两大类:
其一、“互联网+”整体演进过程中,究竟如何“+”?
其二、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每一家企业,如何正确“+”?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更清晰直观地读懂“互联网+”。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也可以看到“互联网+”在各个阶段最为核心的体现。把控住整体的演进节奏与趋势,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尤其是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而言。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前“互联网+”时代,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IT信息化阶段,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应用。那段时间兴起了非常多的技术公司和实施咨询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开始应用ERP/CRM/SCM等来实现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流程化、数据化与管控强化。另一个则是纯互联网时代,包括大量互联网游戏、互联网营销以及电子商务公司涌现,这个阶段基本与传统企业更多是业务上的交集而不会影响到传统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更别说对整个产业产生改变。
之后进入“互联网+”时代,从演变来看,可以分成3个时代:
1)“互联网+企业”时代(大致从2008开始) ,也就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主要以消费品企业电子商务、互联网化作为前沿阵地,在实践中企业要有互联网化的战略、并需要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各部门)进行互联网化再造,同时互联网化也在不断的延展和丰富。在此阶段,从顶层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到基础保障层面的组织变革,再到核心业务层面的产品、客户、渠道,以及更资本运作层面,都将因为“互联网+”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互联网+产业”时代(大致从2013年开始活跃) ,也就是产业的互联网化,既包括消费品批发分销,更是各领域工业品、生产资料的互联网化,其本质是对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互联网化改造,而规模将十倍于“互联网+企业”。而对不同产业的互联网化,都拥有诸多可能。这里主要有三种典型应用(前两种应用的名称借鉴了第三种应用的说法,同时我们认为前两种能更快的实现):一是流通4.0,其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把供应商、制造商、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增收(上游拓展渠道)、节支(下游降低采购成本)、提效(提高整个产业链协同运作效率),在为上下游客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金融4.0,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又能够规避P2P的风险,借助流通4.0中的交易平台提供高效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三是工业4.0,由德国率先提出的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3)“互联网+智慧”时代,“互联网+”的未来 。从IT、互联网,到企业、产业,所有的事物和经营活动都数字化并融会贯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我们将进入智慧的互联,即人工智能的伟大时代。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已出版《互联网+:跨界与融合》、《互联网+:产业风口》与《互联网+:普惠金融》,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