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躺着赚钱”好戏将落幕 行业细分是新趋势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3年末到2014年初,中国P2P行业迎来了风光的投资蜜月期。点融网和人人贷已经拿到投资,另一家最近频传被收购的P2P网站好事也将近;更大的噱头是传闻宜信将要在美国上市;考虑到还有更多的金融资源丰沛者还在冰山下或直接运作,或间接投资;P2P行业驾着互联网金融的筋斗云,一日万里的奔跑在中国的互联网上。

这一跑,将要跑出竞赛,跑出差别来;2014年也将注定P2P企业从“借贷小游戏”进入真正的短兵相接的竞争分化时代。以这一年为分水岭,此前的P2P行业可以称为教育市场期,各家基本不存在相互竞争的交叉区间;借出者很少存在比较各家P2P优劣的习惯,而借款者还沉浸在“网上能借到钱”的惊喜。

P2P网站生存之道

如果说2014年之前的P2P网站能生存,第一原因其实是利率政策套利。以目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3.25%来看,它根本不反映目前我国真实的资金成本,真实的民间的借贷在有抵押的情况下,短期拆借普遍远高于年化10%,乃至超过法定基准利率的4倍,所以,当P2P网站纷纷开出年化15%以上的利率时,借出者的充沛资金就会源源不断涌入这块新空间。

而在如此高的利率情况下,即便P2P网站的坏账率高于银行水平,投资人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可以说,在2013年之前,只要网站自身不是昏头昏脑,做些违反金融风控常识的事情,生存下去的远远多过倒闭的;借出者赚到钱的机会也远大于亏损的机会。

第二原因则是政策套利。与银行,乃至小贷公司相比,P2P网站的监管可以说为零,不论在放贷规模还是风控把关上,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相比之下,银行是戴着脚镣在前进,政策监管到了甚至包含高管的任命。小贷公司虽然灵活,仍然只能投放自有资本;借钱放贷的杠杆只能在0.5,所以小贷公司也不能放开手脚做业务。两相比较,P2P网站必须要承认,它能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乐于嘲讽的“体制”、“不长进的银行”等等并不在同一监管标准之下,这才令它可以“长大成人”,有了可以去嘲讽体制的本钱。

“躺着赚钱”好日子即将过去

在利率政策套利和监管政策套利的两重“利好”下,中国的P2P网站目前仍然处于非常粗放的野蛮生长阶段,突出表现在获取客户上粗放,不能细致甄别客户;风险控制较为宽松。但这种好戏将在2014年逐步消去。

首先,监管政策的问题已经提上了国务院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议事日程上,今后的P2P网站再想在交易模式上“创新”,将会受到很多限制。最典型的莫过于设立资金池,采取低吸高抛的差价模式的P2P网站将面临资金来源和流向的限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必然让所有的P2P企业都不好过。

其次,利率政策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与很多人理解的中国利率受政策调控的单一印象不同。事实上,我国已经在信托、私募基金等很多领域实现了“存款利率”的隐形市场化,更不消说数量庞大的民间的借贷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天然交易。随着各种渠道的利率实现了准市场化,P2P能否提供给投资人一种安全稳定的收益,将面临各种金融产品的比较。

最典型的莫过于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在事实上成为各种投资比较的“收益基准”。P2P平台在嘲讽银行的呆板而自诩市场化获利充沛时,也得面临市场化的挑战。

当然,真正让P2P网站的运营者们无法忽视的影响力正是文初所说的资方压力。无利不起早,P2P网站仗着”民间的借贷“和”互联网金融“这两大光环,在2013年以来的舆论中显得格外亮眼。最近的P2P项目都在几千万美元到上亿美元的额度,可见其吸引力。但P2P行业一旦成为镁光灯下的宠儿,不可避免的会引来更多的”更高等级的玩家“,以及资方对成交规模等财务数据的追求。

以笔者所见的”更高等级的玩家“,就至少包括担保公司直接下水操作的P2P平台,P2P网站平台化与多家担保公司合作,乃至银行直接操作P2P金融产品,以及传统民间放贷公司转型P2P平台扩大业务量等等。而在资方的压力中,追求交易规模,以及追求用户数量等等,目前各家各有各的诉求,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家拿了投资的P2P平台不可能再慢悠悠讲故事,必须进入高速增长状态,在某些关键性指标数据上摆脱竞争对手。

行业细分是P2P行业的新趋势

从上述意义来说,P2P行业的玩家和利益相关方越多,P2P行业的竞争也就越强烈。对经营团队而言,在细分市场中挖到自己的市场份额变得比过去任何一个时间都要来的强烈。以笔者所知,类似电商卖家的借贷业务,已经成为相当数量的P2P网站的业务重点,服务电商卖家本身变成了一门专门的信贷领域。

而在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行业,每个细分领域可能都存在若干有特定资源的P2P玩家。例如,在垂直领域,如建筑业、外贸等等,对于持有特定客户信息资源的民间公司,他们也在蠢蠢欲动,是否有可能通过P2P放贷模式来获利。

其实,随着竞争的激烈化,P2P网站要维持对投资者的有竞争力的回报,说到底最终比的是谁家的借款方的质量,也就是谁掌握了更优质的借款用户,谁就能兑现最终对借出者的更高收益。这与银行筛选行业和客户何其类似。P2P网站与银行都是借贷的中介,都要靠信贷资产质量来获得投资人的信赖,靠低廉的融资成本来取悦借款人。

当市场化越充分时,P2P网站在特定细分行业的竞争,淘汰也就更明显。都说中国四大行喜欢国有企业,其实,P2P网站何尝又不喜欢优质企业,只是这些资源已经被特定的金融服务机构垄断。现在,正是要比较他们如何在特定细分市场上一搏资源高低的时候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