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VC汪潮涌:1000万美金创业 寻找被低估企业
没有多余的寒暄,主持人简单介绍之后,汪潮涌就接过话筒开始演讲。台下听众除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届MBA的毕业生外,还有闻讯赶来的众多粉丝和媒体记者。邀请方的逻辑是:“汪潮涌是少有的从湖北走出去的与专业相近的成功人士”。
的确,汪潮涌拥有“神童”般的成长经历:15岁读大学,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中最年轻的学员,20岁赴美留学,22岁获得了美国罗格斯大学MBA学位,之后进入华尔街工作。30岁就成为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
1999年5月,汪潮涌谢绝了华尔街的挽留,与瑞士的投资家合资成立信中利资本。作为中国领先的从事风险投资(VC)、PE以及直接投资的民营产业投资公司,截至目前,信中利累计管理了八只基金,基金规模达10多亿元美元,30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了6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百度、搜狐、华谊兄弟、东田造型、龙文教育、中国诚信、长安责任保险(放心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公司。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带来了高倍回报,也奠定了汪潮涌在投资界的地位。
改变
1980年,汪潮涌从家乡小县城到省城武汉求学,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实际上他的命运就此已改变。但真正奠定了汪潮涌人生基调的是1985年,这一年他在清华大学读MBA。
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为该院争取到了一个去美国留学的名额。学生很多,优秀的大有人在,而名额只有一个。究竟让谁出去,是让教授们当时头疼的问题。
“其实我当时是没有想法的,因为我觉得这事情跟我关系可能不大,我既不是班长又不是班上的支部书记,也不是学生干部。所以当时没有这个想法”。汪潮涌说,接到通知确认出国的名额是自己时,“我当时就蒙了”。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看似“不争”的汪潮涌事实上在无意间做好了准备,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汪潮涌就修完了全部的课程,外语成绩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
“机会如果来到面前,我不会轻易地去放弃。但是如果觉得这个机会可以把握的时候,我也尽快地去把它变成一个好的结果。比如说留学如果没有落到我的身上,我可能也觉得不会有太大遗憾,但是落到我身上,我就会去努力地去做好,把这个机会变成一个好的结果。”汪潮涌说。
出国之前,汪潮涌的理想是,“毕业后能够到国家的一些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参与到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图大业的设计流程里面”。到美国后,汪潮涌发现,“念金融博士实际上就把自己的职业选择变窄了”。当时在美国如果念金融或管理的博士,出路一个是做研究,另一个是大学里面当教授。“受这个影响,所以我决定去华尔街。”
1987年,22岁的汪潮涌进到大通银行工作,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最早进入华尔街的少数几个中国留学生之一。
因为在大通表现出色,1990年,国际两大权威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评级公司通过猎头公司把汪猎归门下,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他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3年时间,汪潮涌终于在华尔街站稳脚跟。
此时,国内另一著名投资人沈南鹏已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学习一年,那时候他的目标是出国攻读博士,成为一个数学家。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挫折和努力,他去了花旗,先成为银行家,后才成为投资人。
为标准普尔服务3年之后,汪潮涌担任了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1995年,他被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是当时华尔街最年轻的驻外首席代表。
在摩根工作期间,汪潮涌直接参与和负责为中国财政部、中国银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实业、北京大唐发电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业务,海外融资总额达60亿美元。其中,包括参与我国财政部10亿美元全球债券的发行工作。
尽管当时的汪潮涌在业界的名声以及年薪都很高,但他却在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这让他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汪潮涌的回答是:“在摩根·士丹利,我是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直接面向投资人。要对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有着复杂的手续和繁多的流程,这往往会失去很多机会。做自己的公司就不一样了,我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住机会。浪来了,我能拿起冲浪板就走,而不用先去申请打报告。”
另一方面,“当我回到大陆,置身于中国金融投资的第一线时,就发现中国金融业即将高速发展的这股势头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汪潮涌说,他已经意识到该是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了。于是一个念头进入他的脑海:该是我创业的时候了。
1999年,汪潮涌带着1000万美金回国创业,创立了信中利投资。那一年,马云用凑起来的50万资本注册了阿里巴巴;陈天桥向人借了50万创立了盛大;沈南鹏出资40万,创立并持有40%的携程股份。与此同时,8848的王峻涛在洗手间瞬间融到200万美元;新浪网获得了25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在摩根工作时,汪潮涌与张朝阳在同一座大厦里办公,每次聊天时,都会听到张朝阳倾诉资金方面的困难。而在国际上,一些大的投行对融资不到一亿美元的项目表现得“毫无兴趣”。
正是因为民营企业能够得到的融资服务和投资服务明显不足,这让汪潮涌看到了机会,凭借在华尔街的经验他设计出了“信中利模式”,并把投资目光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市场空白——高成长的民营企业。
2001年,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时,汪潮涌便与合作伙伴一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搜狐股票,“尽管当时看起来风险很大,但直觉告诉我,这种模式肯定会赢”。两年后退出时,汪潮涌获得了15倍以上的回报。
汪氏风格
梳理信中利早前的投资项目不难发现,几乎每个项目都是在其企业价值处于低位的时候进入的,这种“寻找价值被低估企业的投资理念”,源于巴菲特对汪潮涌的影响。
早在华尔街工作期间,汪潮涌就与股神巴菲特成为了忘年交,而这对于汪潮涌最初的VC投资和后来的股权投资都有很深的影响。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做VC的我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实说起来也是非常简单,比如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买入后就耐心持有。”汪潮涌说,这些看似简单的原理成为了制胜的武器,从复杂到简单,就如同把人性回归到原始,收获总是最多的。
2004年信中利投华谊兄弟时,此时华谊兄弟仅是冯小刚每年拍一部贺岁片,更重要的是,中国当时没有创业板,华谊兄弟上市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但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肯定会爆发,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年轻人看电影的兴趣提升,只要有好片子好的产品,肯定会引爆市场”。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后,信中利也随之获得了可喜回报。
而近两年来,中国投资界的江湖正经历着一个不好的季节,根据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出现大幅下滑,仅有128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在全球IPO的占比份额下降了20%。2012年第二季度披露PE投资案例36起、投资总额18.78亿美元,均达到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投资的回报也在大幅下降。2012年上半年,在深圳中小板和深圳创业板的平均账面回报水平分别为6.38倍和5.79倍,而这个数字在上年同期分别为8.95倍和8.55倍,下滑之快令人吃惊。2012年第二季度 VC/PE平均账面回报率为3.71倍,仍处于较低水平。
面对行业寒冬,信中利却逆势发力。2011年,信中利资本连续成立了2只VC基金,6只PE基金。随后的一年内迅速完成了10多个投资项目,触角涉及文化创意、教育卫生、消费零售、信息服务和新能源环保等领域。仅在2012年6月的一个月内,信中利就完成了4笔投资。
“在IPO前段时间快进快出,还能照拿好几倍回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如果从长周期看,不是没有这个机会。”汪潮涌在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投进去,两三年之后才退出,所以对当下的情况不用太担心。”长期的市场空间更重要。
在信中利近两年的投资名单中,包括中诚信、长安保险、龙文教育、承兴国际、法尔之星、品尚红酒、康大电机、青岛天能、强视传媒。“新兴产业中与消费升级、服务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相关的项目是我们长期专注的对象。”汪潮涌坚信这些行业的发展都是反经济周期的,即使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并不好,项目所受到的影响也有限。
“在别人还有没有发现这个行业机会的时候先投进去,而且投的公司一定要是行业的前三。”汪潮涌认为,在中国已经进入无限竞争阶段,一个行业兴起不久便会陷入无限竞争当中,如果企业在行业里排得过于靠后,基本没有什么机会。
仅选择“行业细分市场前三名”还不够,对企业团队及企业家的考察更加重要。在项目立项之前,信中利的合伙人一定会和企业的高管先进行一次交谈,“以中诚信的项目为例,我们先和中诚信的董事长接触后,觉得企业家团队很不错时,我们还需要进行金融评级和证券咨询研究,随后才会正式立项。”
汪潮涌说,“我们做投资,心态很重要,眼光很重要,然后另外就是用智慧、用头脑,包括也比较勤快,我们跟企业家之间的互动,和投资人LP之间的互动要做好。和企业家的这种沟通能力也很重要。你如果是一个牛气哄哄的,一上来就想挣钱的投资人,企业家也会对你敬而远之,或者最后把关系搞的很僵”。
“当然我们选企业家的时候也是有我们的标准,比如说我们选择这个投资的人,首先他是有创业的激情,有理想,有抱负。而不是说我很快就想赚一笔快钱,这种急于求成的企业家,我们也不喜欢,而且他往往失败的概率就会大很多。”汪潮涌补充道。
汪潮涌表示,信中利除了特别关注原有的TMT行业的投资传统外,基于对中国经济未来呈现出的数字化、全球化、本土化、城镇化、低碳化、整合化、现代化等趋势,还会重点关注零售消费、健康医疗、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行业。
大体育梦
今年4月,信中利与央视旗下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中视环球汽车赛事管理有限公司,以承办中国汽车越野拉力赛,预计今年9月15日将正式启动。
这意味着,信中利资本将正式介入汽车文化产业。据估计,中国汽车越野拉力赛每一届的投入可能将不少于1亿元。信中利将为其提供主要资金支持,央视以媒体资源入股。按照汪潮涌的打算这一赛事公司先打造一个长距离的、类似达喀尔的越野拉力赛,然后再开展类似F1一样的俱乐部赛。
信中利此番对中视环球的投资,除了相信在中国庞大的汽车产业版图中,中国汽车越野拉力赛将拥有巨大市场和商业机会的缘由之外,也有其尝到了投资体育赛事甜头的原因。
2005年,汪潮涌出资4亿元同法国的“挑战者号”船队成立了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投资帆船比赛在当时有许多人并不理解,但汪潮涌有自己的投资逻辑:“建立‘中国之队’是我的一个投资路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投资其他相关产业链,比如体育器材、码头、商业地产等。并且通过组队参加这样的赛事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这样的一个契机是赞助商们所乐于见到的。”汪潮涌说。
果不其然,这一笔投资让信中利逐渐获得了一些间接的回报。美帆赛中国之队旗下成立了美帆会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会员约数百人,均是高净值人群或企业,而其中有很多人已经变成了信中利基金的出资人,也有许多信中利投资企业的企业家加入其中。“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接触了很多高净值的LP,也认识了很多CEO。我们在投资项目时也会遇到争抢某个项目,也许就因为一次出海、或者一次航海运动,我们和企业家建立了更好的关系,最后投资获得了突破。就像很多人愿意跟王石去登山一样,我就带大家一起去航海。”汪潮涌称,这些间接的回报是他当初投资时未曾料到过的。
事实上,中国的体育产业并非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早已有众多的赛事、受众和赞助商,但在这一领域中直接进行投资的PE/VC屈指可数,而在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外,PE/VC投资于体育产业及体育赛事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获得良好回报的PE/VC机构众多。
而正是有这样的范例,使得信中利对体育产业投资颇有信心。因体育赛事也有满足大众娱乐的特征,信中利把对体育赛事的投资也看做是文化产业的细分方向之一,尚未将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单独列为其一个投资方向,仍有探路之意。
在汪潮涌看来,投资 中国体育赛事,一定要寻找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由于中国体育体制的原因,他更倾向于寻找一些非奥运项目中的投资机会,如高尔夫、冰雪运动等。
在信中利成立之初,一度大力投资了互联网,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尚只是呱呱落地时期;此后,汪潮涌又发掘到了影视娱乐行业的投资金矿,成为了华谊兄弟最早的一批投资人,当时的影视业在投资界还处于“不规范、难以做大”的印象之中。而本次信中利对体育产业的尝鲜或将让汪潮涌在投资策略上再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