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向每个科技与互联网创新者致敬,创业维艰,永不放弃!
春雨医生CEO 张锐
就在昨晚18:03分,春雨医生官方发布公告,宣布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于2016年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岁。
张锐 作为移动医疗行业的开拓者,服务了用户,没想到最后却累垮了自己。
创业5年,一路狂奔的背后
据公开信息显示,张锐是个70后,曾任《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网易副总编辑,是网易新闻客户端创始人。
在2011年,在 海淀区768创意园一间120平米的办公室里,创立了春雨医生,从一个媒体人变身成一名创业者,也一脚踏入了他不熟悉的移动医疗领域。
一支不那么懂医疗的团队,闯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这不是创业的最好方式,但张锐却说:
“我们不懂医疗是福气,不是弱点。因为我们不懂,所以不知水深水浅,可以无知者无畏地去干事。”
移动医疗,这是许多互联网巨头都难以找到立足之地的领域,因为在这个领域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不停的探索、尝试。
但,张锐在这个领域做得很好:
如今春雨医生已经拥有 9200 万名激活用户、49 万名公立二甲医院以上的专业医生,每天有 33 万个医疗问题得到专业医生解答。
从 2011 年,春雨医生以网络诊疗为主业务上线,让用户可以在线查找医生,医生也自由定价提供多方位服务。
到完成 5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 收入达到 1.3 亿元人民币,计划分拆打包上市。如今,2016 年 6 月,春雨医生准备完成 12 亿美元融资 Pre-IPO 环节。
资本一次一次注入,估值慢慢升高,看似发展顺利,但其实是危机重重。
资本寒冬下、陌生领域里,张锐承担着难言的苦与巨大的压力,曾压力大到 经常失眠、 鬓角全白。
根据《博客天下》一年前对张锐的专访,也不难看出,张锐一直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尤其是2012年B轮的时候, 最难熬的两个月,他常常失眠,半夜两三点给人发邮件,探讨产品设计或者 商业模式 。 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资现场,唾沫横飞地跟人阐述春雨的商业价值。同样的内容,每天至少要讲两遍,还要回答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我确实很焦虑。” 他说,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励自己说,自己的产品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痛苦,这么有价值,一定会拿到钱,只是“缘分不到”。
精神上的压力很快反馈给身体,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两边的鬓角全白了,从医多年的父亲跟他说,这是植物神经紊乱。
而根据姜秋亭发表在“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高级学术论坛(2006)”上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表现》,各种研究证明: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其致死原因之一。
甚至在采访中,连作者都说:
创业四年多来,他最焦虑的事似乎都跟钱有关,不是在找钱,就是在愁怎么赚钱。现在42岁的张锐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在庞大的用户基数的前提下,怎么实现稳妥的平台变现?
虽然现在准备上市的春雨医生看似迎来了胜利,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其实,分拆在线问诊业务独立上市与春雨医生 管理团队 的发展思路并不契合。在上市计划刚刚被报道出来时,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就曾对媒体表达过无奈:他表示作为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和管理者,他并没有上市意愿。
“ 上市是资本方需求,对我而言是还债, 毕竟春雨医生核心业务盈利的结果是投资人支持促成的。”
或许融资、上市与盈利带给张锐压力是巨大的,虽然可能不是最大的压力来源。
就连春雨医生官方发布的讣告里面都在强调,“春雨医生正走在在整体盈利的路上”.....
医疗行业压力究竟有多大?
邦哥还记得,那是春雨医生参加“创新中国”的2012年,很多移动医疗公司都 逐渐 涌现出来。一波公认的浪潮是2010-2012年,除了春雨的轻问诊,还有到预约挂号及导医的微医等一系列医药产品电商,都借着“移动医疗”的风口起来。
能够成为风口,里面的玩家越来越多, 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多。
张锐在朋友圈转过一些文章,通过专家的解读来夯实自己的看法:
大趋势在前面,私立医院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享有公立医院无法替代的新机会,分级诊疗的深层含义也一定会逐渐被医疗体系所理解和接受。无非是时间而已。
但实际呢?
好大夫是2015年完成了C轮后,还没有下一轮的融资消息; 丁香园 和春雨都是在2014年完成了C轮后,很久没有融资,走起了转型,开始投资别人。
春雨医生也成了移动医疗的黄埔军校。原CMO,曾经的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卢杰去做了“紫色医疗”,有针对性地只切了“皮肤科”这块领域;医生世家出身的春雨前产品总监刘迪创办了“更美”,直接走向了医美。
他们都曾向邦哥透露自己的看法: 大医疗的钱主要在医院、药厂这些环节里面流转, 创业公司 真的很难。
而张锐则在大医疗里面越走越深。2015年5月7日张锐宣布在线下开诊所,邀请来自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坐诊线下诊所,并提供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私人医生。2015年10月他又表示,将开300家诊所。
在他开线下医院的期间,春雨被疯狂地黑过一次,那篇文章名为《论春雨医生的倒掉》。
张锐面前确实没有可以效仿的对象,他在移动医疗行业这5年,先后尝试过把医生导流在线下、用“春雨健康险”获取收入、投资上下游公司等各种办法。
他的梦想是为全天下人民的健康负责,却无法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他帮太太治好了偏头痛,自己却换上了“植物神经紊乱”的问题,而这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他多次想要戒烟,却只能不停调侃自己戒烟太难。
他给自己打着鸡血
甚至用了邦哥此生所见最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他所在的、他所爱的那片市场。
资本寒冬、市场恶劣、创业维艰
尊重和理解你身边科技与 互联网创业 者
在众多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了给创业者打鸡血的、请创业者多注意身体、呼吁创业者早睡的,但却没人探讨过究竟是什么让创业者如此拼命....
养生之道,哪个创业者不懂呢?只是压力之下,不眠不休的赶时间,是大家没有办法。因为你是最后一个责任人,无论是怎样的任务,所有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得你来担。
在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创业者,面临比其他领域创业者更大的压力。 一方面进行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一方面临盈利模式的挑战,和传统商业和制造商业不同,他们不是靠出售实体产品简单模式盈利,他们在很长时间都无法看到盈利的曙光。
同时,面临中国不确定的资本市场,让他们融资之路更加艰辛。
另外,中国的竞争环境恶劣,创业公司的竞争环境恶劣,品牌、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竞争对手无底线攻击,让每个合法创业、创新者,压力更大。
向每个奋斗在一线的创新者致敬,创业维艰,永不放弃!
最后让我们一起沉痛缅怀
曾经就站在我们身边的张锐
他是中国移动医疗真正的奠基人之一,身体力行地做着在当时被很多VC和业内人士都质疑的在线问诊。
他足够执着并充满韧劲,让“春雨医生”成长为一款能帮助全中国初诊患者进行轻问诊的好产品,开办线下诊所,开设“私人医生”,一路获得融资,一路越战越勇。
他在2012创新中国 DEMO CHINA北京分赛和秋季总决赛上亮相并晋级了终极PK,作为终极PK环节第一位上台路演的选手,紧张得满手是汗,却博得满堂掌声,并登上《创业邦》封面。
他也是我们曾经的媒体前辈,先后任职《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网易副总编,创办了网易新闻客户端。
身处在移动医疗这个近两年政策变化不少、各界关注度极高的大市场里面,他很拼,很焦虑,经常和朋友念叨着戒烟。
其实在2012年时,他对邦哥说过这样一句话:或许创业媒体不应该千篇一律地介绍创业公司,比如我最近在思考的事情是如何让春雨借助“微信”这个未来一定会取代各类IM (如今已成真) 的产品去服务我的用户,我觉得创业媒体最大的任务是与创业者站在一起,共同研究他们目前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