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曾有50+款 Snapchat,几乎死光了……不过这几位说:游戏才刚开始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国内曾有50+款 Snapchat,几乎死光了……不过这几位说:游戏才刚开始

黑羽说, Snapchat 二月初递交上市材料那会儿,突然又有好多人跑来问他:年轻人社交的生意到底能不能成?

黑羽是 in 的创始人兼CEO,而主打年轻人图片分享的 in 已经在去年登陆新三板,并和欧莱雅、Gucci 等百家品牌开展了商业合作。

他对邦哥说,随着 Snapchat 背后公司「Snap」上市,近两年缺乏优质项目的投资人又开始把注意力投射到年轻人社交的产品中。

「因为以前的年轻人社交没有国外的对标产品嘛,国内做得再好,大家心里还是有点虚。」

美国东部时间周四, Snap 的两位创始人 CEO Evan Spiegel 和 CTO Robert Murphy 敲响了纽交所钟声的几个小时之后,Snap 以每股24美元开盘,比17美元的 IPO 价格高出41%,而且后期还在浮动上涨,最高的时候达到26.05美元,最终报收于24.48美元。

邦哥从不少业内人士的观点中发现,这个「黄色小软件」的上市给予国内创投圈的震荡,或许比起 Evan Spiegel 敲钟的力道要大得多。

为啥国内版 Snapchat 就是不行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过如今很有必要重新谈一谈。

曾几何时,中国的软件市场上最起码有不下50款模仿 Snapchat 的产品存在,可是最后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折射出中美在互联网产品上巨大的差异。

林承仁做出了著名的匿名熟人社交产品「无秘」,他认为Snapchat的用法是很单一的,而偏偏美国人的软件都很单一。

「美国用户愿意为功能单一的产品买单,而这点中国就恰恰相反,大家都聚焦在微信上。」

林承仁对邦哥说,自己并不是在批评微信,「从这点看,张小龙是很有侵略性的 产品经理 ,可以把盘子做这么大。」

黑羽在这件事上就更有发言权了。他刚开始做 in 的时候,就曾经傻乎乎地照搬 Instagram ,但没有本地化,简单的「复制粘贴」根本无法存活。

最终他发现,产品只是代表着一个名字,其本质是由场景和需求构成的。

以 Snapchat 为例,它的两大核心功能:好玩的相机和及时通讯,已经被国内不同的优秀产品满足了。相机有 in、FaceU,甚至美图,而社交则有微信、陌陌。

主打00后的图片社交产品 Wecut,其创始人吴泽锋则给出了另一个视角的观点。他认为同样是年轻人,Snapchat 的年轻用户和中国队的年轻用户在生活方式上差异太大。

海外的初高中生课余生活很丰富。他们课程不多,娱乐活动丰富,24小时都有神奇的瞬间想要分享(阅后即焚);

反观国内的学生:三点一线,上个学连衣服都得穿一样的,哪有什么东西可以拍照片。

「我们的学生只有各自的脸不一样,所以只能变着法子玩美颜,玩自拍,贴纸应用才会这么火。」

「图片分享」转向「社交」的突破口

黑羽在研读 Snap 的财报时发现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翻译成中文就是——「我们重新发明了相机,降低了拍照门槛。做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和场景,能够生活交流得更好。」

他认为这和 in 的理想非常接近。

假设一个女生原来可能一天拍一张照片。但是后来因为有了各种滤镜、贴纸的玩法,一天会拍十张照片。这就是通过产品创造出的用户需求。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in 推出了AR相机,发明出了3D 雪花场景和实时雪兔形象。当天就有160万的用户尝试。

但是,单单提供拍照的产品是不够的。Snapchat 的成功在于通过「自定义相机」和「阅后即焚」沉淀了关系链。

那么中国的「图片分享软件」究竟如何向「社交软件」转型呢?邦哥把这个问题分别抛给黑羽和吴泽锋。

黑羽说,转型的关键点是「基因」+「发心」。首先,所谓基因就是团队设计产品时的根本目的。

假设是工具逻辑,那么就要想办法满足用户的拍摄需求,该加滤镜、该加磨皮就得加;

假设是电商逻辑,那么就要想办法把拍照产生的流量转化成交易;

假设是社交逻辑,那么就要搞清楚用户拍照的原因——为了找男朋友、找理由秀新发型、还是为了工作?

找出用户行为的原因并引导到不同的场景中,in 是典型的社交逻辑。

从而衍生出公司的发心:帮助用户把照片更好地展示出去。不夸张地说,如果和工具类产品相比,简直就是隔行如隔山的设计思路。

相比之下,吴泽锋给邦哥一个更加简单的关键词:兴趣。

在 wecut 上,用户之间的关系是轻度好友。可能彼此之间很喜欢互相的贴纸,于是就共同参与制作。通常是三思个好友一同创造频道,共同维护更新。

这种泛兴趣的相处模式,更容易让用户成为轻度的好友。而如果想要进一步成为熟人社交,就需要一定的产品量级,这是任何主打兴趣的产品都需要经历的阶段。

「微信的冷启动阶段,除了摇一摇,绝大多数是通过 QQ 的熟人迁移,所以就没有这个问题。」吴泽锋说。

国内的机会在于年轻人群体

主打年轻人社交,能否打破微信和QQ的垄断?

对此吴泽锋保持比较悲观的态度。「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谈颠覆微信了,这种 FLAG 不能立。」他觉得这个问法有些业余。

在他看来,只要不发生巨大的科技革新,中国移动互联网就不会诞生第二个能够达到微信或 QQ 体量的社交产品。年轻人社交的机会只存在于这个群体对微信的疲劳感。

对疲劳感,黑羽表达出同样的观点,不过他显得更乐观。

黑羽认为,如今朋友圈的老化很严重,工作化趋势严重。年轻人在朋友圈发内容的压力越来越大。

「既不想让同事知道我的私生活,也希望我的东西有人可以欣赏。发微博也没人点赞。」黑羽说,这种落寞感就给做年轻人社交的公司带来巨大的生存空间。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年轻人」是一个一直在更新的群体,巨头无法第一时间完全覆盖,所以才会有 Snapchat的 崛起。国内的环境虽然比较严酷,可是 70% 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都是年轻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是切实存在的。

「Snap 上市,我打赌有许多包括创业邦(笑)在内的媒体,还有投资人又会对年轻人感兴趣。很多人想重新回来来做。」

黑羽显得很有信心,「但是像我们已经坚持做了两三年了,相信可以拿到更好的机会。」

随意打赏

snapchat iposnapchat 眼镜snapchat创始人snapchat公司snapchat上市snapchat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