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盛、摩根大通跟这家被称为“彭博终端服务颠覆者”走的这么近?
在硅谷的众多初创科技公司中,Symphony或许是与华尔街走的最近的一家,翻看其一长串的投资者名单,高盛、黑石、摩根大通、花旗等金融巨头无一缺席。
这家专注于金融领域的即时通讯服务的初创公司,为何能获得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青睐?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Symphony被描绘成彭博终端服务的颠覆者,仿佛又是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挑战巨头的故事。但事实确实如此吗?
“和彭博竞争并非我们的初衷。”1日,Symphony首席执行官戴维 格利(David Gurle)在其办公室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 “我们要竞争的对象是人们传统上使用的效率不高的通讯工具。”
格利认为,他所专注的总人数超过800万的金融专业人士市场,要比目前彭博的30多万用户数量要更为广泛。
在专访中,格利谈到,Symphony之所以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因为其产品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三个要素:提高效率、安全和合规。
凭借在企业版Skype和汤森路透集团多年的工作经验,格利对于企业通讯市场和用户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心得,他正在打造的Symphony产品,并非只是局限于提供单一的即时通讯工具,而是基于通讯的平台,目前入驻这一平台的第三方开发者已经包含道琼斯、标普Capital IQ等信息提供商,用户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应用。
对于中国市场,格利说,对于“迟早会进入中国市场”这一点“毫不怀疑”,因为随着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业领域的通讯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颠覆彭博并非初衷
虽然很多媒体在报道Symphony时,都会将它贴上“彭博颠覆者”的标签,毕竟,这家直接被高盛、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投资的初创公司所做的金融领域的实时通讯业务,正好与彭博终端所提供的通讯业务相似,但Symphony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格利却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
“我们并非想颠覆彭博,”格利说,“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颠覆彭博这样的说法听上去很有趣,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真正想竞争的对象是人们传统使用的效率不高的通讯工具。”
格利所认为的通讯工具效率不高体现在功能不够丰富,或者安全性不强,或者不合规。
“你看我们所专注的金融领域,目前有大约800万的从业者,相比彭博30多万的用户规模,所以我们的目标市场范围更广。”
格利还指出,Symphony和彭博所不同之处还在于,彭博本质上是一个数据的终端,终端上提供信息、新闻消息、交易等各类丰富的数据。
“但Symphony根本没有意图做那样的事。”格利说,“我们会提供‘应用商店’,让第三方开发者来做这样的事。”
在谈到高盛这样的金融巨头最初如何接触到Symphony时,格利说,对于规模可观的机构来说,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或首席投资官首要考虑的问题通常都是如何提高组织内协同工作的效率。
“他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协同工作的工具,”格利说,“当你拥有可观规模时,如果信息不能有效率地传播,将会严重影响到生产率的提升。”
格利说,除了效率外,大型金融机构看重的还有安全以及合规,这些都是Symphony的产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
1/3的“引爆点”理论
目前,Symphony主要专注于金融行业,格利透露,也有其他例如医药、科技等行业的客户,但80%-90%的客户来自于金融行业。
另外,格利在专访过程中还分享了他自己的“引爆点”论:
“根据我的经验,当一个市场超过1/3的人成为你的客户时,你便达到了这样的拐点,剩下的2/3的人都会最终成为客户,” 格利说。
他做了简单的计算和预测:对于Symphony来说,目标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这一领域又细分为零售金融和资本市场,约有120万用户,三分之一便是40万左右用户。
“这便是我们的‘引爆点’,这一目标大约在2016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能够达成。”
格利说,Symphony现在的专注点是扩大规模,在产品基本成熟的情况下,无论是工程师和销售人员还是用户规模,都希望获得爆发性增长。
成立3年后,Symphony 的团队规模目前已经扩大到150人,约100人为工程师团队,主要在硅谷地区,纽约有部分工程师,另外市场销售人员主要分布在纽约、新加坡、香港等客户最为集中的金融中心地区。
基于通讯的平台
在创办Symphony之前,格利拥有多年的通讯行业经验,曾先后在汤森路透集团担任全球服务合作主管和在微软企业版Skype部门任副总裁。
“多年的业内经历让我逐渐认识到,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应对太多的‘收件箱’(inboxes)” 格利说,“无论是邮件、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等都有不同的应用入口。”
他认为,人们花在不断切换各个不同“收件箱”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无效率”。
格利指出,Symphony想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基于即时通讯的一体化的平台。
他表示,目前市场上对于更好的协同通讯工具的需求很高,而除了Symphony外,也有很多公司在做类似的事,但做法各有不同,格利表示,微软的Skype主要提供了电话会议等功能,但对于丰富的文本内容的即时通讯支持不够,而另一家做企业级即时通讯工作的公司Slack,则更多地强调企业内部员工用同一通讯工具的有效沟通,但并没有兼顾企业外部通讯。
“Symphony要做的,是让用户既能在企业内部使用,也能应用于企业外部的即时通讯。” 格利说。
目前,Symphony的服务已经开放注册,任何公司和个人,只要登录Symphony的官网,进行简单注册后,便可以获得Symphony提供的即时通讯服务,且该服务完全免费,而对于想获得额外服务的,如账户管理、加密服务、合规服务等,则每个用户每月收费15美元。
Symphony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单一的通讯工具,而是要成为基于即时通讯的平台,不久前,Symphony宣布与道琼斯和S&P 合作,后者以应用的形式呈现在Symphony的界面上,向用户实时呈现财经新闻资讯等内容,用户可以自主选择需要什么样的第三方应用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我们并不购买这些内容,再转卖出去,而只是作为平台向用户提供这些应用。” 格利说。
Symphony独特的安全手段和进入中国
在通讯行业工作多年的格利对于安全方面也有很多的心得,他介绍说,Symphony采取的一套安全措施将保证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即便数据出现泄漏,第三方也无法将加密的信息解密。
Symphony的具体做法是,用户端将会自动生成独立的解码的“钥匙”,在获得数据流后,通过解码,将这些数据流转化为可读的信息,除了用户以外,没有任何第三方有解码的手段,包括Symphony平台自己也不能解码,因而即使在数据流被他人截获后,也并不能转化为有效信息。
关于进入中国
“迟早有一天会发生,我对于这一点毫无疑问。”在谈到是否考虑进入中国市场时,格利这样说。
格利认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金融领域内的即时通讯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中国的外汇交易,固定收益证券的发行、购买,这些活动都在增加。” 格利说。
他在路透工作期间,曾在新加坡工作三年,对亚太地区的金融市场有较深入的了解。他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无疑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市场,同时市场规模巨大,对于Symphony来说是目标市场之一。
目前,Symphony在香港已经有4名市场销售人员,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市场,掌握用户需求和习惯提供了基础。
格利透露说,已经有一些来自中国的客户合作意向正在洽谈中,尽管目前还处在初步阶段,但到明年将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