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资本熊晓鸽:正在席卷中美投资界的那些浪潮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导语:熊晓鸽认为中国将会是巨大的投资和发展市场,并断言未来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利好,规模必将超过美国,作为创投者要综合考虑这个领域所提供的巨大机会。

2014年11月14日(美国硅谷时间12日-13日),“The New Billions”——中美创业新贵硅谷峰会暨2014创业邦年会在圣克拉拉会议中心(Santa Clara Convention Center)举行。年会第一天,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先生发表主题演讲,讨论正在席卷中美投资界的那些浪潮。他认为中国将会是巨大的投资和发展市场,并断言未来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利好,规模必将超过美国,作为创投者要综合考虑这个领域所提供的巨大机会。

以下为现场实录(根据同声传译整理):

熊晓鸽: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现场,年会的主办方《创业邦》杂志在美国的版本Entreprenuer是非常注重版权方面的一些事项。《创业邦》在中国确是一个领袖型的杂志,是体现中国创业创新的一个展示,让创业者能够展示他们的理念,让风投者也有机会来对自己进行评估,并且做出投资的决定。

今天我想讲讲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大概二十年前,就在同样的一个房间,我也在这里参会。那时我创立了中国的第一个风投基金,这个基金的总额是两千万。当时的会议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人之一,当时比我大10到15岁的人都认为在中国投资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念头。但是我非常坚持这一点,一定要在中国做生意。今天我看见有人用iPad、用iPhone给我照相,而在那时人们才刚刚开始用传呼机,中国只有显示英文的电子传呼机,几年以后才有了汉字的传呼机。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老了二十岁,很多人仍然说来中国是投资是很疯狂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来讲讲中国呢?IDG在过去二十年大概投资了400个公司。我们也让75个公司在美国和中国上市,我们也非常自豪IDG是百度腾讯的第一个投资者。中国互联网在讨论BAT三座巨头,我觉得过去一个事业上的失败、失去的一个投资的机会就是没有投资阿里巴巴,即使马云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昨天我还在谈论马云,他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商业的奇迹,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很多人在中国给他们的家人、子女来买东西,折扣最多达到了50%。在昨天的24小时里,天猫总销售额达到了461亿美金,超过50%的这些销售都是在移动终端进行的,而去年更多的这种销售是在电脑上。所以阿里巴巴的市值现在接近达到了三千亿美元。我们仍然去沃尔玛消费,但沃尔玛的市值大概只有2500亿美元。虽然沃尔玛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司,但是在价值的创造方面,在技术、网络,尤其是移动技术上很快就将不如阿里巴巴发展迅猛,我也不会吃惊地看到在场的各位和其他的一些亿万富翁,很快会利用这样一种趋势。

那么另外就是我们为什么今天来到硅谷开这个会呢?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中国仍然是市场机会最丰富的国家,刚刚我谈到阿里巴巴,所有阿里巴巴创造的超过90%收入都是在中国和中国市场创造出来的。而美国包括谷歌、沃尔玛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可能超过50%的销售额都是在美国之外创造的。所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的机会,在中国的市场机会是非常巨大的。中国的内需非常的巨大,因此作为风投人员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获益良多,我们在中国的市场获得了非常多的收益,尤其在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方面。

我想再提一下阿里巴巴刚刚在美国上市,而第二天我就在我的家乡湖南进行了一场演讲。当时讲到阿里巴巴上市的成功,让PC互联网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下一个趋势就是移动互联网。不仅对中国,对我们在场的所有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大大机会,因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了接近6亿。这一数字甚至接近了美国总人口的两倍,而这个人数还在不断地上升。

就在上周我受邀参加了好莱坞的一场交流会,这是中美电影节的一个活动。我在洛杉矶生活了一段时间,我也参加了类似的一些活动。过去我经常听见美国的一些制片人在讨论他们的情况,而在上周我参加的活动,很多的这些讲者是中国人,而观众中有很多是来自好莱坞的制片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因为在过去的几年美国的票房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大概是一百亿美元左右,一直都保持着这样一个水平。而在中国每年票房总收入的上升趋势达到了每年30%,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收入将达到300亿人民币,虽然只有美国的一半,但是在2014年后中国的票房总收入会超过美国。

美国人经常以他们的出口引以为豪,比如说波音飞机、空客,而好莱坞他们根本没有竞争者,他们在电影制作和电影出口方面也是佼佼者。但是现在三年后中国的市场它的规模将会超过美国。中国现在的电影银幕数量达到了两万,美国是四万,中国的电影银幕的数量仍然只是美国的一半,但是正在我们说话的当下,每天中国会新增十一个电影银幕。而在美国有一些电影院甚至在进行拆建,它的银幕数量是在减少的。现在有新型汽车电影院出现,但仍然很多人不愿意去,他们宁愿在家里看家庭影院,或者说这种电影院只是针对那些处在热恋中的人的。让我们综合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创投者,在未来五年中国仍然有最好的对风投者的风投机会。

因为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市场,因为作为创投公司来说,我们讲TMT是技术、媒体、通信,两个T很重要,所以硅谷跟好莱坞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他们两个联手的话将会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巨大的机会。所以为什么我们在硅谷召开这个年会和新贵峰会,因为我们在座的有中国和美国的投资者,还有一些创业者,让大家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世界确实因为互联网、高新技术变得扁平了,与此同时国内的企业家如何能从硅谷里面学到、借鉴到一些呢,我觉得至关重要的就是尖端的技术,因为在硅谷地区有我们硅谷的传统,创业的传统,好的一些企业,是一个创业者的孵化器。有很多著名的院校,比如说以前在谷歌任职的、在Facebook任职的,在英特尔任职的一些工程师们,或者一些技术人员们,他们都出去创办自己的企业。另外一点,他们也知道如何去做,他们具有理念、具有想法,他们想成为下一个马云、下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那在什么地方能够发展得最为快速呢,市场所在当然是在中国。

以往人们都在讨论中国企业的成功并不在于自主的技术,这个讲法也没有错。现在我们国内所发展的C2C(copy to china)的模式、技术,或者是运营的模式都是去复制或者去模仿外国的一些先进的做法,或者是一些技术。以前我是一个记者,在平面媒体、杂志工作过。我们所做的是什么呢?没错,我们的确是去复制、借鉴。在中国在八十年代推出了这样一个叫《计算机世界》,有点像《大都会》那样的,推出了中文版。但我当时得到了许可经营的授权,然后用了他们的品牌,在国内以中文版推出了这些杂志。那么的确我们可以去模仿、去复制,我们也鼓励大家和各位创业人士们积极去行动。

在美国,有的时候有好技术就不用担心了,像微软等等,因为他们这些高新的技术企业们,他们会投放很多的资金和资源。但是在美国,比如说在国内你启动了,然后花钱去美国推你的产品,那这个成本就要高了。举个例子,为什么国产的电影投资这么难做,因为这些大片出来到国外怎么去卖。我经常讲电影,因为我对电影对好莱坞是热衷的。因为在美国制作一个大片是六千万美元才能制出一个片子来。那么还有相关的成本,我们叫PMA,也就是制作电影要用胶卷,另外一个A就是打广告,所以打广告的那个费用更高,是八千万。你制片才六千万,你打广告,把这个片子弄出来要八千万。所以这么多钱,这么弄,那这投资者怎么去做呢?制片人怎么去做呢?你就要做大片。不然的话你这个片子这么点钱,你其他的费用那么高了。所以为什么做的是大片。而且很多时候美国的大片这个制作成本都是上亿元。

我看了很多电影,比如说我在做美联航、国航,或者是英国航空飞机的时候,我们在飞机上面都是看电影,但电影看起来没什么意思,虽然是动作片的话,也没有很大的意思。我比较缅怀以前经典的老电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片,就是因为经济效益驱动的,他没有办法,你去做一些喜剧的,或者是感情的这些东西,人家不愿意看。而且你请到的是著名的影星,当然这个成本就越来越高了。可能是几十亿,而且你要花这么多钱去促销、宣传,这个成本太高强度。那么在中国却不一样。中国我刚才讲到的是我们的院线是两万多左右,那么他们不需要的是影片,不是用胶片,就是用的数码的数字的投影,而且那在美国的院线依然还是要把电影用胶片来放。那么没有P了,那只剩下A广告了。

那我们说广告吧,现在的国内电影明星都是年轻人,看电影也是年轻人,他们不看平面的这些杂志、平面媒体,他们去看电影的这些一般的点评的话,他们就是用手机装置,所以这个广告费基本上也是归零了。去年年底我就投了一个电影,叫《同桌的你》(My Old Classmate)。才不到三百万元美金的成本,也就是两千万人民币吧。但是我们的票房却是1900万美元,成本是三百万美元,你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一个浪漫的电影,很难想象到类似的电影能够在美国制造出来,我们之间有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基础建设,不同的经营运营的模式。所以我觉得美中之间依然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我不知道多少人去过中国,很多可能都是中国人吧。你可以看到国内的饭店里面一些设备,都是高新技术的配置,都比美国要好。

那么中国可能还没有一些自主技术能够被美国引进,但是中国正在做这个工作,像国内的微信(WeChat)。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是腾讯的,来自湖南我老家的人,很多人愿意去创新,我的好朋友也是合伙人Jim Breyer,他投资了Facebook,现在他在中国做投资,两个礼拜前还在中国刚刚回来。然后我给他用微信,现在他也开了一个帐户,非常的方便。我认为很多技术都在处于趋同的创造,不断地交织在一起。

我们讲创新,创新意味着两样东西,一个就是技术创新,那么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对于创投的公司来说,很多的技术在于企业的运营模式上面的创新,如何去经营业务,如何去弥补短板缺口,如何去填平文化之间的差异,还有国家之间的一些差距。我认为创业邦这一次峰会将会为我们的企业界,来自于中美两国的企业界和投资人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共创盛举,看看怎么去共同找到解决方案,就算这一次咱们不能够谈下来任何的生意或者交易,但起码我们可以开始交流了。

IDG作为一个创投公司1993年在中国就开展它的业务了,而且我们推出了种种举措,尤其是跟硅谷的一些各界人士展开了接触。另外我们还推出了世纪基金,我们预留了一亿元为80后来做创意的工作,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领域里面,很多好的想法,好的创业者都是来自于80后的或者90后。另外我们还有企业界、校园创业大赛的一些活动,在国内有16所大专院校来参与,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很好的做法。那么其实很多好的想法来自于人、来自于企业界。那么创投人和创投公司,看看市场,看看技术,看看管理团队,归根到底还是人,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一种业务,我们要看的是这些领导人,管理团队的这些领导班子。如果你说我得奖了,那我当时是我这个赌注下对了,但是有的时候你不一定都能够选对人。我们已经投资了四百多家企业,有一些成功的。

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共同的特点。一个就是对他们的事业充满了热情,而且坚持。坚持不是说钻牛角尖,而是说有毅力。另外愿意去听取客户和市场的一些反馈的意见。所以是不是上名牌学校,去得到更多的学历这样就能够得到更高的成功呢。其实不一定,你看比尔·盖茨也好,马云也好,连比尔盖茨去读了哈佛都没有毕业,都辍学了。马云呢,他三次他都没有考上大学,然后他读得这所学校主修英文系,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但是人家就是有能耐。因为我跟这些人都比较熟,他们都非常的有智慧,他们很愿意去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领导能力很强,他们很有毅力、坚韧不拔。

因此所有的企业家都有他的共同点,无论他们的文化和语言的能力,他当然马云的英文比在座的人可能讲得要好一些。但是马云现在常常用中文发言了,我有讲到这种趋同,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了。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技术交流、思想的交流,将会不断地推动两个经济体的发展,乃至于全球的经济发展。作为创投人我在中国已经经营了那么多时间,我们现在管理的资本有五十亿元。我们的合伙人之一Jim也已经不是全职的合伙人,他有他自己的一个基金Breyer Capital。那我们依然在中国寻找投资的机会,我们也期待着能够在找到好的一些新贵,然后去打造更多的十亿级的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

我期待着跟你们进一步地交流,希望在中国跟大家见见面,或者你可以邀请在美国让你们的企业能够IPO。谢谢大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