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AND: 以人为本,让艺术品交易更扁平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导语:之所以说 ARTAND“以人为本”,更多地是指同其他的艺术品电商相比,ARTAND 更强调在艺术品交易中艺术家的能量


(孙莹作品)

对早期竞争特别激烈的艺术家们来说,成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走出第一步。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作品卖出去,年轻的艺术家们通常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画廊就是其中一种。

在线下的艺术品交易链条中,画廊类的艺术机构是很重要的一环。那些并没有太多推广渠道的艺术家通常会抱着自己的作品去找画廊,以合作或者代理的方式同谈妥的画廊签约,再借助于画廊通往下游的能力,比如推介、展览等,把自己的作品销售到藏家那里。

但在这个环节中,通常会存在一个问题:线下运营的高支出让画廊变成了一件成本颇高的生意,因此在签约艺术家时,通常会根据以往经验设置较高门槛;而在另一端艺术家,尤其是每年大量入行的新人,则不得不要面对相当激烈的早期竞争,比如大量画家聚集的宋庄。流量大而入口窄,对许多尚未攒下名气的艺术家来说,在早期和画廊的交易其实是件并不对等却也别无选择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刘强经历过很多次,为了把非科班出身的妻子孙莹的作品推广出去,刘强抱着她的油画作品一直在798内游走。画廊老板每天见的新人按照背景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专业出身、师从名家,这类人少;一类则相对弱势,量却很大。孙莹属于后一种,所以刘强一直处在被拒绝的状态。

(ARTAND 创始人刘强)

在帮孙莹推广之前,刘强一直离艺术圈不远不近。他在吉林艺术学院学了五年雕塑之后也曾留校任教了一段时间,后来就跑到北京,在雅昌艺术网做编辑,主要负责论坛和博客板块的运营;2009年加入新浪微博早期团队并主管社区产品业务,在微博上市之前却决定退出创业

刘强很看好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可分析来分析去,发现自己最熟悉的还是艺术圈,但又觉得太小众。真正让刘强发现 ARTAND 这事可行的却是孙莹:2009年左右,豆瓣小站开通,孙莹在上面建了个人小站,经常把自己的画作传上去。通过持续地和关注者互动,再加上豆瓣方面的运营,刘强发现孙莹在这里不仅收获了持续创作的动力,还能不断地把作品卖出去。在这基础上,孙莹后来又到线下开了画展、签约了不错的画廊,成为了一名“职业艺术家”。

孙莹从“草根艺术家”到“职业艺术家”的经历让刘强看到了社区的力量,这也构成了 ARTAND 后来的产品形态:以社区的形式吸引艺术家入驻,再通过对早期艺术家的展示、发现延伸到艺术品的交易,从而进一步吸引链条中下游机构的入驻,让早期艺术家流入市场的入口相对变宽。

之所以说 ARTAND“以人为本”,更多地是指同其他的艺术品电商相比,ARTAND 更强调在艺术品交易中艺术家的能量。同豆瓣小站的思路类似,在 ARTAND 上,每个入驻的艺术家可以建设一个个人主页,包含动态流、个人简介、作品集、文章(类似于博客)以及出售作品等,每个板块又都有交流模块,也就是说,艺术家可以通过 ARTAND 展示自己、和同行或者粉丝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运营自己的效果,最终完成作品交易。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同线下找画廊、办展览的方式又有所不同的是,线上的展示方式降低了新兴艺术家自我推广的门槛,并能将受众关注的视角更多地回归到艺术家本身以及作品上,从而减少诸如出身、背景在这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让早期艺术家的自我展示也更加扁平。

目前在 ARTAND 上入驻的艺术家主要有绘画和雕塑两大类,据刘强介绍,之后还会丰富更多方向的艺术品。不过 ARTAND 上目前还没有分类浏览和搜索功能,交易的导向性并不明显,更多地还是鼓励艺术家的展示和互动。

艺术家的逐渐进入之后,刘强接下来还想引入画廊、博物馆、拍卖公司等艺术机构,并以“加 V”的形式来构建 ARTAND 上的社区规则:在艺术家和藏家方面,线上的方式可以让双方沟通更顺畅、也能进行直接交易,方便艺术家职业生涯起步;而专业艺术机构的引入则能够通过专业的艺术机构让艺术家走得更远一些,看重的是艺术家起步之后的发展空间。

虽然互联网用“去中介化”的方式大刀阔斧地进入了许多领域,但刘强的方式明显要谨慎了许多:从 ARTAND当前的形态来看,去中介化更多地作用在艺术家生涯的第一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入行的门槛降低、并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粉丝;但当前期的积累完成之后,在业内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大多数还是要和专业的艺术机构对接,去到更大的舞台,毕竟当下线上电商的艺术品交易方式所针对更多的还是大众级的消费市场,需要的是挖掘更多的艺术家和更多的消费者。

而在这种情况下, 刘强对ARTAND的想法很可能是先使之成为一个入口,再以此为基础搭建围绕着艺术链条运转的生态社区:年轻的艺术家在此入行,并在和同行、藏家的交流中获得成长,从而进一步对接线下的艺术机构,在这个过程中,ARTAND就可以涉及交易;而对艺术机构来说,ARTAND上则既有“小鲜肉”、又有各式各样的合作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 ARTAND又能够以平台角色出现。

在刘强看来,之后更适合艺术品交易的方式应该是“线上线下的相结合”:起步时可以在线上展览、之后再以线下的形式展览实体展品,最终当影响力足够大时,又可以借助线上的形式来突破线下的时间、地点等物理局限。

上线5个月时间以来,ARTAND 目前已经吸引了5000名左右的用户注册,其中42%左右的为艺术家,并为 ARTAND 贡献了超过2万件的线上艺术品,其中一半左右则被标记为出售状态。

在其余的注册用户中,根据刘强统计的数据,这11%的为收藏家,而以47%份额占据最大比重的则为爱好者。因此ARTAND 接下来的重点不仅会放在继续吸引艺术家入驻上,还将以更多元的方式运营消费者端,除了吸引更多的爱好者进入,还要引导爱好者向收藏者的转变,来培育大众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