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重构想与做
导语:MIT教授、MIT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认为,未来的创新教育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如何思考,在编程中学会编程,重构想与做。
6月25日上午,“超越数字化-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对话百度百家自媒体活动”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MIT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作了主旨演讲。他用一个个案例表明未来的创新教育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如何思考,在编程中学会编程,重构想与做。
尼葛洛庞帝教授觉得自己一生都在享受互联网成功带来的喜悦,可能因为自己曾是最早的互联网参与者。他回忆道,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时,互联网刚刚兴起,校园里随时能感受到那种氛围,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一批用户。
但一开始,用互联网能搜索的东西很少,他的很多朋友,包括那些互联网发明者,当时根本没有人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1989年,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他问与会成员说,“到2000年,将会有多少人使用互联网?”有人答3000万、4000万、8000万,但尼葛洛庞帝教授当时预计说10亿,当时在场的多数人都笑了,觉得他异想天开,过于极端化,他则以一句“走着瞧”来回应。
现在大家看到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0亿,剩下的几十亿人口不是能否覆盖的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正好印证了他前不久在TED30周年演讲的一句话,当新事物新科技出现时,人们常常低估它们的威力。
为什么与乔布斯一起为非洲孩子提供苹果电脑?
尼葛洛庞帝教授说,互联网应该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好,但要把两个概念“使命”和“市场”区分开。他以洁净水源为例说,从使命的角度来讲,我们可能会问有多少人迄今为止还得不到洁净的水源?但从市场角度来讲,要做的可能是创造新的方式来净化水源,那是正常的市场运作模式,他说把两者区分开来不是想说明谁好谁坏,或谁重要谁不重要。
只是每天早上醒来,他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在做的事情能否靠市场力量来完成?”如果答案是YES,那么他会停下来,因为他希望解决的是用市场力量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他认为区分“使命”和“市场”至关重要。这也许也是他一贯坚持将“每个孩子一部笔记本(OLPC)”项目做成非盈利的原因。
尼葛洛庞帝教授在教育领域已深耕多年。1982年,他与好友乔布斯将300台苹果电脑发放到非洲塞内加尔的一个小村庄,那时村里电力供应都是个问题,孩子们根本没有见过这类高科技产品。有个孩子不会讲英文或法文,但当他拿到电脑时,他玩键盘犹如谈钢琴一般,也好像是一条鱼畅游于水中的感觉,没有老师教他怎么做,但他学起来是那么的自然。
也几乎在同一时段,尼葛洛庞帝教授发现“互联”应该是一项人权。这里的人权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所指,而是一种公民责任感。他认为,很多国家都是由不同体系构成的公民社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群体的组合能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大多数社会的公民责任包括教育、洁净水源、也包括互联,因为互联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实现互联也应当是一种社会责任。
尼葛洛庞帝教授刚开始运作“每个孩子一部笔记本(OLPC)”项目时,很多人问,“这些孩子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没有解决,为什么要给他们电脑?”他回复说,用“教育”二字替代“电脑”,然后再重复上述问题,大家马上就能理解了。
在编程中学会编程
尼葛洛庞帝教授在麻省理工大学的同事西蒙·派珀特博士(Seymour Papert)在1968年,发明了LOGO编程语言。他的一个观察是,孩子在5-8岁期间,可以读懂计算机编程,并能学会如何编程。可能第一次尝试不成功,但他们会一次又一次、不断循环地去尝试直到弄懂为止,孩子的全身心投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1980年,西蒙·派珀特博士在一本名为《头脑风暴:儿童、计算机及充满活力的创意》著作中,系统性地阐述了他的建构主义观learning by making。他认为,好的教育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去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教师如何教得更好。尼葛洛庞帝教授十分赞同派珀特博士的观点。
比尔·盖茨曾说,计算机编程是锻炼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好办法,一旦学会了,别人是拿不走的。但尼葛洛庞帝教授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让孩子们成了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各类编程培训院校琳琅满目,他们灌输的一个概念是学编程,就能找到工作,很多人因此被误导了。因为计算机编程学习最关键的DNA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尼葛洛庞帝教授呼吁建立一个社会,孩子们能自主地学习如何去学习,而不是被告知如何去学习。
有时候,尼葛洛庞帝教授会感到形单影只,因为他的很多观点还未不认可。但他还是要亮出自己的观点。他不喜欢考试,说很多国家K12教育中都有PISA这项考试,测试方式是先教会学生一些知识点,然后问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学生们很多时候记得老师讲了什么,但对背后的逻辑却一头雾水,没有根本性地理解整个知识点。所以这种考试模式需要改变。
尼葛洛庞帝教授认为芬兰的K12教育简直是个奇迹。整个教育体系有四大特点:无考试、无作业、在校日子少、在校时长短。为什么他们的教育远远优于其他国家?尼葛洛庞帝教授的答案是他们不推崇竞争法则,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与合作。他认为竞争的学习机制是罪恶的,因为它会毁灭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我们真正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成就感。
重构想与做
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尼葛洛庞帝教授投资过40家公司,包括张朝阳创办的搜狐。他说,很多投资人会对创业者说慢慢来,一步步做,完成了这一环节,下一环节就容易实现了。这种渐进式改良的做法在尼葛洛庞帝教授看来,确实比较稳妥,但大的创意却不会来源于此。因为很多人只注意到主要眼前的一切,却不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奇妙事情,所以他认为渐进式改良是一种弊端,会阻碍创新的步伐,不是真正有远见的做法。
高科技公司目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因为创新教育在培养孩子“敢想敢做”方面收效甚微,只有极少数人敢于跳出思维定式,打破陈规。尼葛洛庞帝教授表示,“思考如何思考” ,“重构想与做”至关重要。每当你遇到问题,首先要考虑的不是问题本身,而应该思考如何思考来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比如会议上,有些人可能马上就有了答案,他们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会讲问题的细节部分,但真正重要的是从更大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从而创新性地去解决问题。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一名员工告诉尼葛洛庞帝教授说,他问班级50名学生,有多少人未来想拥有一辆汽车?结果没一个学生举手。而尼葛洛庞帝教授18、19岁时,拥有一辆汽车是其中一个人生追求。
尼葛洛庞帝教授提到后所有权时代,也被称为是共享经济时代,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说,自己这代人现在的目标是远离城市,因为城市问题繁多,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治安不好、学校不佳等等。现在15%-20%的城市空间是用来停车的,35%的交通时间花在寻找停车位上。他们这代人基本住在城市附近的郊区,有自己的后院和土地。但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郊区,因为那里工作机会不多,路途相对较远。在这种情况下,他预测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迟早会到来,因为它的出现能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
深信不疑的三大误区
尼葛洛庞帝教授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深信不疑的一些理念事实上受了社会的误导,他用最后的演讲时间分享了三个例子。
首先,物联网。很多人认为这是继手机之后的另一次飞跃。前不久,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发布Fire手机时,觉得已晚了一步进入市场。尼葛洛庞帝教授觉得物联网可能是未来一大趋势,但现在的物联网发展并未走上正轨。他认为,真正的物联网不是用手机联网来控制一切,比如用手机开门、关闭烤箱等。真正的智能是我想开门时,门通过感应能自动打开,无需触碰;我想烤鸡时,烤箱知道“哦,这是尼古拉斯要的烤鸡,他喜欢什么口味,我应该烤成他喜欢的类型。”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物联网,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其次,转基因食品。尼葛洛庞帝教授经常居住在欧洲,他说欧洲和美国人对转基因的印象不佳。很多商店都不承认自己有卖转基因食品。但他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健康的,可以养活世界上很多人。他说,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比自然界做得更好,而是我们应该比自然界做得更好。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并不赞同,因为现在社会上对人们对科技的一些理解是被误导的。
第三,核能问题。在日本和德国,这是一个最有争议的话题。尼葛洛庞帝教授认为,很多国家并没有花足够长的时间去讨论这个问题,转而将目光投放到风能、太阳能等领域,实际是延误了真正需要解决,需要引起重视的核能、核聚变问题。
最后,尼葛洛庞帝教授再次强调目前很多人会认为他的想法很疯狂,包括有“创新之国”美誉的以色列人。但他希望自己的演讲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毕竟当时他预测互联网时也没有几个人相信他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