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吧课堂: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为因材施教提供一种可能
个性化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教育行业的难点,虽然行业内的共识是要因材施教,但在传统教育里几乎是做不到的。即便是1对1的课外辅导也仍然是数量有限,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然而,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此提供一种可能,“学吧课堂”便是这样的一个智能化学习平台。
人机交互实现智能化教学
“学吧课堂”是一个高中生课外自主学习平台,学生用户在平台上可以实现课外练习做题和观看教学视频的功能,目前教学视频只覆盖了人教版的高二数学课程,学吧课堂的题库范围则覆盖全高中的数学课程。该版本从今年六月份开始内测,每天约有70%的用户会登陆做题,题目数量大致在20道左右。“大约做20道题后,学生可以得到一个适合自身的难度水平。”齐明鑫说。
在李行武(CEO)看来,“累积的挫败感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所以学吧课堂致力于找到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自适应教学模式,学生在做题或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后台都会搜集到用户的行为习惯数据。学生在题库练习中,系统每次会推荐三个问题,规定60秒的答题时间,根据用户回答的正误率和思考的时间来合理增加或降低难度,让学生用户找到自己的水平位置;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甚至是暂停、前进或后退这样的动作,系统都会搜集起来,根据不同的用户行为,设置不同的用户课程和讲解方式。
学吧课堂在教学视频当中插入数次人机交互,根据学生作答的选项,以及系统收集到的该学生的其他学习数据,按照不同的分支路径来完成。而且不同的学生在做同一题时,即使错选了同一选项,也可能得到不同的反馈,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做错有可能是因为粗心,根据数据作判断之后,系统可能只是简略地讲解,但是,程度差的学生如果选择同样的错误答案,可能就跳转到题目的详细讲解视频。
更细颗粒度的数据实现更精准的智能
相比其他市面上的K12在线教育产品,学吧课堂更加重视的是数据的质量而非数量。李行武坦言,现在题库数量并不大。但是,每道题的标签打的比较细。李行武给创业邦记者举了一个通俗的案例:“一道关于直线的题目可能会涉及到斜率的问题,但仅斜率这一只是点就有很多子知识点,如斜率的定义、斜率的多种求法、斜率的范围等等”。一道错误的题目其解题思路就有多种路径,所以必须细分化找出学生错误的地方。同时,学吧课堂开设的科目也只有数学一科,当把数学这一科目做好之后,他们将拓展到其他的科目。
学吧课堂能实现这样的智能化水平,主要依赖于其这些微小的细节和强大的技术团队。系统中的每道题都会根据里边包含知识点要素的不同,设置多重属性的识别标签,同时教学视频也是根据解答步骤和知识点难度的不同切割成碎片化的短视频,系统根据搜集到的用户数据反馈决定下一步的播放内容,让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找到了自己学习方式认认真真地学起来,系统又会收集到更精准的用户数据,降低用户数据的信噪比。”李行武说。
做在线教育产品先线下体验教学一年
互联网出身的在线教育企业往往被传统教育企业诟病“不懂教育”,而学吧课堂交互的选项设计需要设计者具备非常扎实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学吧课堂的创始团队组建完成后,做了多年码农的李行武就在线下体验了一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学吧课堂联合创始人陈典伟,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了十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是非常优秀的数学教师。同时李行武父亲也是有数十年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给他们大量的指导。
学吧课堂要求所有参与核心引擎设计的队员都要有实际的教学经验。所以去年项目刚启动的时候,他们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了个线下班,给学生上课,通过线下的实际教学体验来进行产品设计。
学吧课堂的最初版本是在去年国庆上线,只发行了安卓版本,目前已经累计用户1万多。前不久学吧课堂公布了自己的Pre-A轮1万元人民币的融资,晨兴资本投资。拿到的这部分融资,学吧课堂将会继续完善自己的产品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