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PK陌陌的三个维度:痛点、兴奋点、商业模式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导语:陌陌即将上市,也给这波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树立了一个标杆,接下来,下一个拿到十亿美元级门票的公司会是唱吧吗?

最近互联网行业可谓是风起云涌,唱吧一连线的传播大动作,周边朋友都在聊唱吧的基友广告,现在又看到陌陌上市,估值30亿美元。跟几个朋友聊起一个话题:10亿美元门槛。

在过去,10亿美元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门槛,记得2003年,搜狐市值过10亿美元时,还专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现在,10亿美元市值好像只是一个入场券。

这波移动互联网大浪,最有潜力拿到10亿美元俱乐部入场券的有3家公司:陌陌、唱吧、嘀嘀。

陌陌即将上市,也给这波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树立了一个标杆,接下来,下一个拿到十亿美元级门票的公司会是唱吧吗?

有三个维度看这两家公司的PK:

1、用户痛点维度:都是国民性痛点产品。

有两组数据:

陌陌是2011年8月成立,2012年用户数2250万,2013年用户数8423万,2014年用户数1.8亿。

唱吧是2012年5月成立,2013年10月,用户量过亿。2014年用户数是2亿。

用户数过亿,陌陌花了3年时间,唱吧花了1年半时间。跟陌陌创始人唐岩、唱吧创始人陈华都聊过他们的创业原点。唐岩当时还在网易,出差时发现自己有一个痛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否快速找到有类似兴趣的人聊聊天。陈华是因为当时看到一个手机K歌软件,体验做的很烂,但用户下载量和活跃度奇高,就决定杀入娱乐应用领域。

移动互联网早期,社交和娱乐类应用是两大痛点市场,这两个领域当时也是红海搏杀,但最后陌陌、唱吧杀出重围,靠的不仅是选择,更是持续的产品级的尖叫。

2、产品尖叫维度:谁能持续撩拨用户的兴奋点。

陌陌、唱吧能够杀出重围,就是靠的持续地制造用户尖叫。

陌陌的升级路线图:陌生人交友,再到群组,再到周边社交及O2O等。

唱吧的产品升级路线图则更独特:早期,唱吧就是抓K歌的痛点,先做混音处理和铁杆粉丝——渴望一唱成名的小美女。

后来,唱吧开始引入社交概念,引导用户分享,利用第三方账号登陆,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在微博等平台上的广泛分享和传播。设立打分机制,激发用户的贪嗔痴,同时也增强了用户粘性。

最近,唱吧的改版方向则是移动社区化。针对90后和00后“追求品质生活;深度自我;独而不孤”的三大特点,唱吧6.0强化了扁平化和社交属性。比如简化版面布局,统一页面格调,以及增加“送花”等增值功能都很好的满足了90后网络社交的个性需求。

唱吧最近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一段80秒的微电影非常极致的表达了90后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不是无法沟通,只是懒得解释;他们不是肆无忌惮,只是敢爱敢恨;他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最为精妙的是这段微电影一句台词都没有——不能说的,唱吧!这就是时下年轻人真实的内心写照。唱吧也因此成为了90后年轻群体最直接、最具个性的发声平台。

3、商业模式维度:变现大作战。

最难的升级是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变现模式还是互联网那句著名的钱规则: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纷至沓来。

先看看陌陌的数据。在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前9个月中,陌陌的总净营收为2620.5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1.7万美元。其中,会员订购费营收为1785.3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59万美元。移动游戏营收为689.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此项业务营收为零。其他服务营收为146.1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8万美元。

陌陌目前的收入模式,最大的来自于会员增值,第二是移动游戏,第三是广告、O2O等。我想,唐岩创立陌陌时根本不会想到靠收会员费能赚这么多钱。这种商业模式是社交软件最常规的模式,拼的是运营。

唱吧的收入没有公布,基本上最大的也是会员增值收入。不过唱吧已经默默成为了App store里仅次于陌陌的畅销app了,看起来也很不错。

今年,陈华宣布杀入线下KTV,这是一个大胆的动作,也是商业模式的重大升级。陈华要像特斯拉改变汽车行业那样,用互联网思维改变KTV行业。唱吧从手机里的KTV走到线下的KTV,是一种用新技术,新思路颠覆现有市场的决心。而将线上社区与线下KTV场景的同步,也可以将行业消费的整个闭环打通——用户不仅可以在网上给心仪的对象送花,发私信交流,甚至还可以将对方约到线下KTV一起K歌,同时用户在线下KTV里消费时,也将会体验到一种用APP掌控一切的流畅感。整个KTV的消费流程都将是移动互联网化的。

用陈华的话来说,“在巨头们的社交APP之外,唱吧应该是除了陌陌之外用户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应用。”

唱吧的野心也不小,唱吧何时能拿到这张10亿美元入场券?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