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构想之打车软件进化:同乘APP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前几天,我曾发文表示对打车软件未来发展的担忧。如果我仅仅是对打车软件的未来表示担忧,却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那我岂不成了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了。今天的文章,我就给大家描述下我设想的打车软件的进化形态,也算是为打车软件的未来发展模式探究做贡献了。

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有大致描述我的同乘APP设想,考虑到我名气不大,读者不多,我就重新仔细的介绍介绍我的设想吧。

同乘APP,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个或是几群走相同路线的人拉在一起,共同乘坐一辆出租车。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拼车嘛。没错,这就是拼车。以往的拼车基本都是由司机发起的,因为相互陌生的乘客没有交流的平台。第一个乘客上车后,司机一路便开车边询问等车的路人是否顺路。这样的拼车模式对乘客来说没有丝毫的好处,相反,开车途中停下来询问候车人,会耽误不少时间。对后面上车的乘客,由于无法打表,只能司机根据经验来收取费用。就算司机狮子大开口,你也没办法反驳,因为除了打表器,乘客是没办法计算里程数及费用的。为了与这种拼车模式相互区别,我便把我的设想软件命名为“同乘APP”。

与现在流行的打车软件运作流程不同,同乘APP运作流程中,司机的职能被单一化。司机只负责开车与最终从最后一位下车的乘客那里收取费用。这样,司机就不用一边开车一边还要不停的查看手机信息以便抢到好业务。司机可以专心开车,这一点我认为就比打车软件先进太多了。

有人会问了,这个同乘APP把司机排除在了运作流程之外,那谁来发起流程,谁来参与流程,一整套流程该怎么结束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把司机排除在流程之外了,而把第一位坐上车的乘客定位为了流程的发起人。消费者热衷于使用打车软件,不是因为没有出租车,而是没有空载的出租车。我现在把尚有空位的载客出租车的行程线路放到网络平台上,只要有顺路的乘客,就可以使用这剩下的空座。而把行程路线放上网络平台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第一位乘客了。

按照流程,第一位乘客上车,并发布了自己的行程线路。这时候,第二位乘客出现了。第二位乘客输入了自己的目的地,系统后台比对发现他与第一位乘客的行程重合,可以参与同乘。然后就会反馈信息:XXX号出租车可以同乘,XXX分钟后到达,是否愿意同乘”。第二乘客同意同乘之后,便在原地等待出租车的到来。

第三乘客流程同第二乘客。

乘车流程交待完毕,接下来是下车流程。由于几个乘客目的地不尽相同,所以不可能同时下车,然后结账。结账这么麻烦的事情就交给后台去计算吧。几位乘客应付多少钱,直接就按软件的计算标准给付就好了。我就不信现在的技术连打的费用都会算不清。

有人会说了,如果没有好处,第一位乘客凭什么这么尽心尽力的帮你忙。想想也是,这的确是一个噩待解决的问题。我的方式是这样的,第一位乘客每拉到一位同乘者,就在应付车费的基础上减免3元。这样首位乘客自然尽心尽力帮忙了。怎么吸引到第二位和第三位同乘者呢?还是减免车费的方式,每成功参与一次同乘,减免车费2元。如果觉得这样还不够吸引,那就再加大力度。如果是腾讯来推广,就在减免基础上送Q币;是阿里来推广,就在减免基础上送淘宝积分;如果是广告公司来推广,就在减免基础上送本地的消费优惠卷。这样一定能吸引到乘客的。

至于司机方面,我相信是愿意这样的。你想,按照起步价10元,除去返还给乘客的返利,每多一个乘客就至少能多收入5元。这还是每位乘客都只消费起步价的情况。事实上,能够同乘成功的乘客,都是去比较远的地方。以前的拼车方式是由司机发起的,乘客不愿意的话就面临被投诉风险。现在同乘是由乘客主动发起,看似同乘方式与拼车方式相比,每位乘客少赚了5元,实际上是提高了同乘的成功率,降低了或是完全免除了被投诉的风险。这样算来,每月同乘比司机自己发起拼车带来的收益多太多了。

大家都有好处了,软件运营公司自然不能亏损吧。每成功同乘一次,便从司机的收益中提取1毛至1元的管理费用。收取多少就需要学经济的同学帮忙算算了。而且,我认为现在炒得火热的O2O也是离不开出租车行业的。最行之有效的O2O推广,就是在坐出租的时候在手机上收到了本地的优惠广告,立马让出租车师傅掉头转向,直奔优惠活动。所以,我刚刚说的推送本地商圈优惠广告,也是一条不错的盈利途径。

现在在两家打车软件火热的竞争之下,消费者以习惯使用手机叫车。同乘软件现在出世虽然会处于两头夹击的状态,一旦两家打车软件的优惠活动结束,那这天下便是同乘APP的天下。谁要是想要出手进入同乘行业的话,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