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买到不输欧美设计感的非儿童款衣服,这俩外国小伙儿来中国做了个设计师跨境电商
一个英国小伙,叫Steve Hlavac,一个捷克小伙,叫Lukas Murray,合伙做了一个叫“呼啦啦”的App,初步想法是帮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把衣服卖到东南亚去,把东南亚独立设计师品牌卖到中国——目前呼啦啦已与70多个独立设计师品牌达成合作,其中,有4个泰国品牌,2个在纽约的华人品牌,其余皆为国内设计师品牌。
据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了解,呼啦啦项目2015年2月开始筹备,2016年1月上线,在深圳有10几人团队,有超1万注册用户,客单价为220元,主打鞋服品类,国外品牌寄往中国走国际直邮,国内品牌寄望国外走呼啦啦的深圳仓,再由呼啦啦发往国外。
据悉,呼啦啦已获得了来自即拓互动的天使轮融资,即拓互动作为一家往东南亚推广移动游戏的公司,在东南有有很强的渠道资源。
Steve原先的工作经历蛮多,先是在一家手机外壳公司任职,然后又玩过定制家具和比特币,然后在一家游戏公司做App营销,从而了解到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兴趣。
灵光乍现于某天Steve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发现很多独立设计师品牌在朋友圈卖衣服,他认为这些独创设计师管理品牌的能力非常弱,遂萌发了帮助他们建立品牌并出口的想法。
亚洲人才懂亚洲人
俩非亚洲小伙,坚定地认为只有亚洲的时尚才最适合亚洲人,亚洲人才懂亚洲人穿什么合适。Steve的经验告诉他:尺寸和个性是亚洲人买衣服的两大痛点。
尺寸方面,现在的流行都是欧美快时尚风格,而这些品牌都是为欧美人体型设计的,瘦小的亚洲人穿,首先就是袖子不合适。Steve的亚洲朋友总抱怨说,在美国自己只能去买儿童衣服穿。
个性方面,一家走秀,万家层层往下抄,多得是明星爆款,少得是个性化的衣服。而中产阶级对个性化的需求凸显,独立设计师品牌亟待浮出水面。
来自英国的Steve(左)和来自捷克的Lukas(右)在深圳创立了呼啦啦
Lukas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现在中国国内设计师品牌的发展阶段,就像80年代的日本,中产阶级消费者开始崛起,厌倦了低价的工业品衣服,国内品牌才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风格,然后开始在全球受欢迎,涌现出MUJI等一大批时尚文化。
目前来说,现代的中国风格仍在萌芽,尚未出现,Steve的妈妈买中国风的衣服,仍然只能买旗袍~VOGUE主编则表示,“我在中国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没有任何我认为称得上‘现代中国风’的设计”。
先上中文版,先抓供给侧
呼啦啦的想法是,做成一个亚洲时尚设计师孵化器,网罗全球亚洲独立品牌设计师,再卖给全球亚洲人(中国3亿、东南亚1亿网上目标消费者)。可简单理解为,你可以上去买泰国品牌,泰国人也可以买中国品牌,就是亚洲人只跟亚洲人玩儿的意思。
呼啦啦的具体计划是第一步是中国,第二步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第三步是欧美。对应地,先上中文版,再上英文版,再上其他目标市场本地化版本。先上线中文版,原因有两个方面:
中国人多,且新兴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目测最可能出现最多的独立设计师,所以先上线中文版抓设计师资源;
与中国类似,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也在进行消费升级,对商品的品质有要求,所以呼啦啦在中国国内的试水,也是在挑选,挑出一部分达到一定品质标准的品牌,再卖往国外。
Steve表示,与成熟的中国国内电商相比,东南亚国家目前的电商仍比较初级:
难点在基础网络、支付方式和物流等基础设施,但预计这部分会发展很快;
优点则在于获取用户成本低,目前来看,呼啦啦在中国获取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55元,而东南亚则低于20元。
把App运营得更“好玩”
Steve向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介绍到,呼啦啦颇受投资人青睐的一个功能是“挑选”——在商品详情页,用户可向左右划动,向左滑动表示不喜欢,向右滑动表示喜欢。目前这一喜欢、不喜欢的数据已达17.5万。
从用户角度,可以以此留下自己独特数据,平台可据此向用户推荐相似风格;
从品牌角度,无论品牌大小,都可以获得平等的展示机会。
左右划、喜欢不喜欢功能
社交是呼啦啦玩转用户端的重要手段,未来呼啦啦将重点上线社区功能,试水社群经济:
让每一个用户都成为时尚博主,把自己穿的衣服展示推荐给好友,再根据好友的点赞数来给博主返现货提成。
呼啦啦社区功能
Steve强调,以上这些功能,不仅仅是“好玩”这么简单,而是直接与核心价值相关的功能,即发现、孵化亚洲人自己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