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ebot高禄峰:能否用小米模式打爆一款高逼格平衡车?
智能硬件基本有两大派别:一是高逼格;一是高性价比。最高逼格的智能硬件应该算是平衡车了,它的鼻祖赛格威也是高处不胜寒,虽然客户都是富豪级,16年都没火起来。
Ninebot是平衡车中的一匹黑马,去年Ninebot共卖了5万台,销售额接近3亿。自从收购平衡车鼻祖赛格威,小米战略投资之后,他们一直在想着憋个大招,用小米模式打一个高逼格的爆品。
创始人高禄峰是智能硬件创业老兵,他反复提醒,智能硬件创业者必须深谙一个潜规则:无论跑得多早,后面都有一个收割市场的大鳄,大鳄收割后只有市场前三存活。
性价比依然是一个绝杀武器,Ninebot收购16年历史的赛格威就是最好例证。在高禄峰看来,创业的本质是生意,任何创业都绕不开性价比。
从羽泉,到小米,再到赛格威,创业必须狠抓稀缺资源。为什么?
以下是Ninebot创始人高禄峰的案例口述(未经本人审阅):
8个月接触小米背后:担心大鳄杀入平衡车
2013年年底,我们召开内部总结会,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我们不怕资金充足或技术创新的竞争对手,唯独害怕小米这种资源整合能力强悍的对手,小米供应链体系像好莱坞电影产业一样发达,担心小米一旦进入将促使平衡车行业发生巨变,就像小米手环短期内改变手环行业格局一样,即使拉来巨额投资也无法与之抗衡。
为提前应对平衡车行业走势,我们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深入研究小米,学习利用社交平台进行营销,并自建商城销售产品;另一方面,完全贴着小米飞,随时主动与其保持接触,希望成为未来小米合作首选。去年2月,我们与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联系,当时小米正观察平衡车行业,研究是否存在巨大机会。
与顺为副总裁程天的接触也同步展开,主要交流未来平衡车产品形态。在与刘德、程天接触过程中,我们逐渐看清楚合作本质,一开始小米接触包括我们在内的一线平衡车企业,后期只与我们保持联系。尤其是8月,小米认为平衡车行业进入启动状态,逐渐加大对手机外围酷玩产品的重视力度,谈判进度开始全面加速,加上我们财务数据亮丽,小米、顺为基本确定投资意向,就等雷军亲自拍板。
为商讨投资事宜,我与雷军共见过两次。第一次见面主要确定意向和估值,双方相谈甚欢,很快进入到协议签署阶段。第二次见面原本商定正式签署协议,没想到突然发生一段插曲,资本市场对平衡车关注度急速升温,红杉也有意向投资我们,经过新一轮谈判,最终确定小米、顺为、红杉、华山共同投资8000万美元,整个接触过程持续近8个月。
雷军印象:第一次听到小米极致理念
与雷军两次见面,第一次交流让我印象深刻。2014年9月,我与雷军第一次见面,他分享自己、朋友、小孩体验赛格威的观感,自己对平衡车充满兴趣和好感,唯一缺点是定价过高,雷军甚至主动爆料一个有趣的故事。早期赛格威中国区代理负责人是他的朋友,对方把一辆赛格威放在雷军办公室,并撂下一句“两个月你肯定买”的狠话,最终他嫌贵没有购买。
我们还详细讨论产品外延、细节修正,第一次听到雷军完整阐述极致理念,与外界理解小米靠营销制胜截然不同,“如果产品达不到每个细节让自己满意的地步,很难打造出一个爆品”的观点始终贯穿其中。极致对创业者而言完全是切肤之痛,比如几百万模具费可能打水漂,产品时间表被迫更改,为了追求极致产品不妥协才是小米领先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
同时,雷军在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给我带来经验输入和启发。比如,当时我们在组织架构上采取联席CEO制度,雷军第一感觉不妥,认为联席CEO会给外界造成一种错觉,必须改成CEO和总裁制度。
另外,雷军建议我们主攻消费者市场。赛格威发展16年,尽管财务数据亮丽,但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雷军认为没有打爆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定位出现问题,一是面向企业级市场,主要应用于警用、高尔夫和景区代步;二是定价较高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市场空间逐渐萎缩。所以,发力消费者市场成为我与雷军的共识,通过C端用户撬动企业级市场,有利于拥有更高市场份额,并推高公司整体估值。
高逼格产品更需要抓痛点
平衡车有独轮车和两轮车之分,独轮车市场门槛较低,目前市场上至少有100个品牌,Ninebot在知名度和产品体验上都位居行业前列;两轮车市场门槛较高,必须在驾驶体验、安全性上下功夫,主流玩家不超过10家。我们从去年开始发力销售两轮车,加大布局线下自有渠道,目前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国家级代理,国内200家市级代理,至今销量接近5万台,年销售额达3亿,处于行业绝对第一。
通过对销售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充分了解用户定位、核心需求和使用方式。用户定位方面,拥有20万左右汽车的车主是Ninebot的核心用户,他们相对年轻、接受新鲜事物、具备极强购买力。反观赛格威的主要C端用户非富即贵,以明星、权贵居多,俨然成为土豪的高端玩具,所以赛格威20%销量来自消费者市场,80%来自企业级市场,我们恰恰相反。
核心需求方面,我们发现用户对Ninebot需求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新奇产品的心理体验,用户购买后尝试各种酷炫玩法,体验极限运动的快感,这也是最重要的需求;二是代步,独轮车更偏向代步,两轮车则让用户产生购买“豪车”的惊喜感,用户习惯性认为高价格产品代表高端,尤其别墅用户喜欢用Ninebot。
使用方式方面,通过大量用户评估,我们发现独轮车具有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的优点,主要适用于短途交通,满足用户日常代步需求;两轮车的使用范围在方圆5公里以内,主要从家里辐射到公司,比如我每天早上骑Ninebot送小孩上学,用户骑Ninebot去超市买菜回头率直线飙升,而且不用担心被盗的风险。
狠抓稀缺资源:羽泉、小米、赛格威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智能硬件创业,都必须牢牢抓住稀缺资源。博客、微博等爆红产品早期都把明星作为稀缺资源,我们也对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非常感兴趣,握在手上感觉舒服。机缘巧合之下,我们成功吸引羽泉关注,形成极强的示范效应。
2013年平安夜,羽泉在工体举办演唱会,演唱会前夕他们寻找新奇道具在舞台上展示,正好朋友推荐风行者思维车不错,他们试驾后感觉产品碉堡,与我们取得联系后迅速建立互信。一个星期后,羽泉骑着尚未量产的Ninebot原型车亮相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节目播出后市场反响不错。后续我们启动“羽泉的礼物”计划,羽泉一帮娱乐圈好友相继拿到Ninebot,包括范冰冰、李晨、黄渤、吴彦祖、谢霆锋等一线明星,明星在微博高调晒Ninebot,粉丝在分享明星对于新产品的热爱的同时,为我们节省一大笔广告费。
小米也是我们在平衡车领域的稀缺资源。我们是小米生态链中的另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米投资时点,我们已经拥有正规建制化团队,企业品牌、运营等相对完整和成熟,,牵手小米更多是经验上的交流,与电源、耳机、空气净化器玩法不同。尽管如此,小米在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帮助完全超乎想象,让我们大吃一惊。
早期我们做风行者思维车,只能与小品牌供应商合作,直到Ninebot才具备一定的谈判能力,开始与体量匹配的供应商合作,对方专门组建一个团队服务于我们,小米上场后我们谈判能力呈指数级上升,元器件价格猛降,比如价格最难砍的电池直降40%。小米主要拿未来稳定订单和盈利前景来吸引供应商,说服供应商牺牲短期利润。同时,小米附带的好处是减轻自身压力,任何竞争对手想与我们掰手腕,只要借助小米的力量就能灭掉。
赛格威品牌、专利和全球性渠道也是我们的稀缺资源,对于整体品牌和团队的提升不可估量,有利于后期打造爆品。赛格威一直是我们在平衡车领域敬仰的对手,创业之初设立发展时间表,提前构想融资、扩张、上市等所有事宜,甚至产生上市前收购赛格威的疯狂想法。
2014年2月,我们意识到要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与强大的对手合作,赛格威在中国和欧美拥有超高知名度,俨然成为平衡车的代名词。于是找准时机写邮件联系赛格威,希望增进彼此了解,一开始他们根本不理我们,后来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展现诚意,表明只有我们是行业中最有能力、最具诚意帮助赛格威成长的厂商,拉近彼此距离后谈判才出现转机,最终全资收购赛格威。
高逼格智能硬件:性价比也是绝杀
谷歌眼镜、大疆、Ninebot都是高逼格智能硬件,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特性,即产品快速发展依托于技术创新,才迎来产品转折点。比如,大疆依托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和移动应用的普及,电池技术突破和与短途交通出行窗口推动Ninebot发展。当然,高逼格智能硬件想成为爆品尤为不易,我总结必须具备三大要素。
一是性价比。有人认为谷歌眼镜彻底失败,我们发现迄今为止谷歌眼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发售,很多中国用户只问其声不见其人,更别提上手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谷歌独有的企业精神。如果谷歌眼镜由中国企业操刀,不仅能保证完善的用户体验,而且降价后全球热卖不无可能。
小米手环起到示范作用,智能硬件创业者必须深谙一个潜规则:无论跑得多早,后面都有一个收割市场的大鳄,大鳄收割后只有市场前三存活,一旦产品陷入默默无闻状态,很快将彻底消失在用户视野中。千万不要认为智能硬件新产品不需要拼性价比,赛格威产品定价居高不下,我们把拥有16年历史的赛格威收割就是最好例证。
二是一招鲜吃遍天。仔细研究智能硬件爆品案例,它们通常由具有行业前瞻思维的行动者打造,主要依靠一招鲜吃遍天制胜。小米手机之所以爆红,完全是因为用户受够过去手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糟糕体验,推出相对低价且体验出色的产品。移动时代信息高度对称,用户可快速发现小米手机等具有爆品潜质的产品,感觉新鲜乐于主动传播,信息传播产生反作用力,引起更多用户关注,大量用户参与讨论后关注升温,使产品传播变得与众不同,小米自然迅速走红。
用户通常试驾后才决定购买平衡车,而不是像网购一样直接下单,所以性能成为吸引用户的主要动力(一招鲜),而这恰恰是Ninebot优势所在。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驾驶舒适感,Ninebot都是赛格威之外驾驶体验最佳产品。比如,用户重视安全性,相比某品牌平衡车驾驶过快,遇上急刹车容易摔倒,Ninebot安全系数极高,而且驾驶的酷爽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论是功能、性能还是价格,Ninebot都为用户创造一种高逼格体验。
三是流量。流量是智能硬件创业的魔咒,原因是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小米的强悍之处是自主掌握电商流量,大疆在全球大卖的原因是建立大量渠道,比如找到航模这种低成本的流量获取方式。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其他新兴领域,不能获取稳定流量是致命硬伤,前期获取流量,后期经历转化过程,必须保证产品沉淀用户,类似于销售漏斗。智能硬件厂商销量不佳的根本原因是前期没有充分获取流量,后期筛选和沉淀下来的用户少之又少。
手环、体重秤等智能硬件爆品的共同特点是价格偏低,表明价格是流量的直接驱动力。在电商渠道销售,500元以下的产品容易解决流量问题,5000元是产品销售的一个坎,5000元以上产品获取流量极其艰难。比如,14900元Ninebot E与2395元Ninebot One的销量差异巨大,用户购买One决策力道轻,带来出货量巨大。雷军也曾自曝不同价格段产品销量相差几倍,可见用户对区区几百元极为敏感。
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新模式,所有创业的本质都是生意,做生意需要立下诸多规矩,我认为性价比是重中之重,排在三大要素之首。任何创业都绕不开性价比,最值得创始人敬畏,也是所有环节中的一招鲜,使创业者具备提前起跑的优势。比如,某行业有10个玩家,1个大鳄9个小兵,率先起跑的小兵能打败其他8个小兵,如果引入一个能与大鳄抗衡的外部力量,将奠定行业持续领跑地位。
换言之,智能硬件创业者想真正成为行业第一,必须设想所有被竞争对手弯道超车的可能,想方设法把所有跑道堵死,这也是一招鲜的核心观念。比如,两年前神州租车是租车市场老大,市场份额高达7成,没想到滴滴从出租车切口杀入,神州租车一开始不重视,结果现在输得一败涂地。
创业深坑:未遵循顺势而为
2008年我开始创业,选定垂直类培训搜索这一好方向,主要为用户筛选附近优质学校,无论是用户总数还是品牌影响力,一度成为国内第一。不幸的是,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2011年初我被迫放弃。现在创业融资比早期容易得多,最近我发现两三个同类产品拿到百万美元融资,使我不禁感慨创业时间窗口的重要性,反思创业必须顺势而为,自己也许在正确的方向错的时间创业。
2010年我创办纳恩博,早期接触投资机构倍受打击,由于对方不了解平衡车行业,往往会反问我们,“连赛格威都做不成,你们凭什么做成?”最终婉拒投资我们。等到平衡车步入快速发展期,资本市场对其关注度迅速升温,此时投资机构已很难介入,所以我一直对雷军的“风口论”倍加推崇。同时,我有自己的补充,我认为风口不是你发现之后跳进去能飞起来,而是在行业长期沉浸后恰巧遇到才能飞起来。当然,创业者在恰当的时机跳进风口的选择难度很大。
另外,我认为团队基因是智能硬件创业的重要一环。智能硬件产品习惯通过众筹吸睛,众筹结束后跳票随之而来,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从业者对硬件没有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互联网行业通过加班加点或增加人手,可以快速研发出软件或App,而智能硬件行业截然不同,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比如手板打样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一味套用互联网思路来打造硬件产品,跳票在所难免,甚至跳票可能引发企业破产,而避免产品跳票的前提是团队自身基因和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