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政投资董事长杨向阳:什么样的团队打不散?
2014创新中国·春季赛于2014年3月26日-27日在上海嘉定举行。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一千多名创业者,40多家参赛企业将参加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O2O等六个专场的项目展示,与熊晓鸽、曾李青等投资人亲密接触。在27日上午的活动中,源政投资董事长杨向阳进行了主题演讲,向各位创业者阐释“什么样的团队打不散”。他表示,要把朋友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朋友,让团队以共同的价值观来把企业做得伟大。
以下为现场讲话实录:
杨向阳:大家好。Mary(创业邦出版人兼CEO南立新)是我特别尊重的一位美女老板,是我们很多人的好朋友。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刚刚他们说我是保姆,其实我不是保姆,真正的保姆是Mary,伺候我们这一帮老大,所以我想Mary有什么事,我一定会全力以赴。我很少出来演讲,我是喜欢做事的人,不是喜欢讲话的人。
其实我今天来演讲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创业邦给我定了一个题目,叫“什么样的团队大不散?”我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做过命题作文了,命题作文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我是非常不擅长的,而这个题目恰恰是我最不擅长的。我觉得现在有很多很麻烦的事,你做得其实非常一般,不成功,但是别人老是说你做得挺好、挺成功的。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就是大家一说,你自己就认为自己成功了。而还有更可怕的事,就是这些所谓的成功的人,经常站在这个地方,跟一帮人分享,给大家讲话,讲所谓的成功学。所以我想,今天我要确确实实试图讲一点东西出来。
其实讲到团队的问题,人才的问题,我想我们这一代创业的人跟现在的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那个年代是叫自发创业。其实你回想下在接近二十年前左右的那些创业家、企业家,有的曾经有名,现在已经不在了,有的曾经有名,现在依然很有名,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自发创业。自发创业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自己出来找一件事自己开始做。这时候团队是什么概念呢?往往都是朋友、亲人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团队,这种团队究其本质,跟今天很多新创业家讲的团队概念有很多的不同。
在当时,这种团队关系,就是一帮亲戚朋友,这些人彼此比较了解、比较信任。这个团队就像一个家庭,所以后来说很多企业叫家庭式企业,也是由此而来的。其实这种团队,就算没有亲戚关系也有家庭式的味道。这种企业其实挺麻烦的。那时候我们大家在一起探讨(那时候我也比较年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一开始大家都是朋友,最后的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那怎么办呢?首先第一条,就是把朋友培养成人才,我们那时候做企业特别注重团队的人才,这种关系有点像个大家族。所以我的第二句话,是把人才培养成朋友。这两点我自己也蛮得意的,当时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也是这么做的。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反思,人才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解决方法貌似正确,其实基本上做不到。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开始,这个团队里的这些朋友,已经搭了一个架构,大家已经有一定的职位。大家都习惯了,都是“总”或者是副总。你引进人才的时候,你总要跟你这些总、这些副总商量,他们对你很信任,很依赖很忠诚,但引进人才的时候,他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很多的分歧和矛盾,有很多不同看法了。因为再忠诚的人、再好的人都有利己的一面。所以引进人才的时候,已经开始有问题了。第二,人才进来之后,这个人才位置怎么摆?你把人才摆在这些人之上,人才怎么领导这些人?他们都是你非常亲近的朋友。如果你把人才放在下面,又怎么办?你的问题没有实质性改变。我们那一代的很多很多的企业想从外面引进人才,把人才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人才,但基本上都做得不太好。
怎么解决这件事呢?这就引出了中国企业另外一件事情。早期的企业大家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它们都不是特别专注某一业务,都会走向多元化。多元化和企业家的冲动与机会是有关系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种团队和人才结构的基础上出现的。比如引进人才后,最后你发现企业发展了,这个人在这个位置上不行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常见的心态就是:给他找点事做吧。这就是因人设事。这个哥们前期为我做了很多的事,有很多汗马功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找了一个人才,你也不能喜新厌旧,怎么办呢?就找一摊事给他做。所以很多公司多元化是因为这个的。所以现在很多高大上的企业家出来说,他们是偶然成功的,不说当初的这个原因了,就说自己当初是怎么正确、怎么看到这些机遇、是为了祖国的经济发展而做这件事的。其实我告诉你,就一句话,扯淡。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人设事。所以今天这个题目为什么挺难讲的呢?什么样的团队打不散,这样的团队是打不散的——不愿意散。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开始我是自己创业的,带着一帮一起出来的二十多年的老兄弟,他们就跟着你,这样的团队就打不散。但是这样的打不散是不是就好?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论述。有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讲,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团队打散。我们要建立一个非常稳定、高效、能够完成企业使命的团队。
以前很多人就团队这个问题说了很多,如何组建团队,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技术活,你要有合理的分工、合理的架构、完善的分配机制,方方面面都讲得很好了。但是为什么已经有了那么多成熟的经验、成熟的理论,一套完整的架构,被大家讲得那么清晰,这个问题依然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不管是马上要创业的,还是刚刚创业的,或者是成功企业家,面临的必要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我也在这方面经历了一些失败。前面十几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推动了基因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第二件事是推动了干细胞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在做这些事的过程当中,是非常痛苦的,企业本身的发展痛苦我就不说了,而对于这些领域的团队,都有一个很共同的特点:总有一两个或者几个人,是技术的持有者、发明人。而能够在这些领域做得比较深入的科学家,他们一定有非常优秀的特质。他们优秀的特质就是在专业技术领域里执着的追求。我想我讲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具备这些优秀特质的人,跟另外一些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其实这就是问题了。跟另外哪些词呢?企业、市场。一个醉心于技术的人,和企业、管理、运营这些事其实是矛盾的。天生他们就很聪明,他们智商很高,他们在专业里面有一些成就,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被社会捧起来了,他们就会飘。有一句话,我听过很多人说过:这么难的事我都干得了,企业管理这件破事有什么难的?他们很自负,因为他们有核心技术,一般我们会给他们比较高的股份份额,他们在公司里具有非常重要的话语权,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看了这么多年,在这个领域真的几乎没有纯粹的科学家,能作为创业团队领导者来领导这个企业,达到成功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你没办法来组合一个好的团队,团队成员是不买这个帐的。这方面的经历其实蛮痛苦的。
后来我做生命医药的几个项目,感觉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好一些了,但是依然存在。以科学家为主要人才发起的企业里团队的搭建,其实是蛮大的学问。
一个团队,我们要怎么把这个词具像化,怎么实现?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或者叫概念,叫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这件事情,我觉得蛮重要的。建设企业文化也好,其他方面也好,一个企业要做得伟大,团队几个主要的人能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我只讲自己的亲身体会。我上个礼拜自己出去了,不带手机,也不设目的地,我什么时候想干什么就直接走了,这样走了连续一个礼拜。我走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概念,我想找一群人,想找志愿者,做公益的组织。我随机地飞到了一个城市,找一个特别破烂的地方租下来,因为我只带了很少量的钱,同时有一些备用品。我本来以为寻找的过程应该是蛮艰难的,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我很快理一理思路,在经受了一点小挫折的情况下,找到了志愿者组织。然后这些志愿者组织给我推荐介绍,我又找到了一些公益组织。我一个礼拜去了三家公益组织,其中有一家是为大龄智障小孩服务的公益中心,这些人真的是蛮感人的。团队里面的其他老师都很能干、很年轻,非常有能力。我相信这些人如果到我的企业去,我会给他很高的待遇。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能无怨无悔坚持下来,非常感人。我这一个礼拜受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对于我对未来一些事情的看法,对我的一些思考,对我的经营都有受益。所以我想,咱们企业的团队建设,和这些公益组织类似,很重要的一点,终极的根本,就是如何我们核心的几个人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我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待几天,找当地的公益组织,跟他们工作几天,你去体验一下,去感受一下,你问一下这些人为什么做这件事,他们生活确实很清苦,但是他们内心认为很幸福。
我是很真诚地和大家做这些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