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初创公司撞见亚洲投资人:五招避免文化差异
导语:很多创业者,征服了美国和欧洲市场,但是在亚洲的业务份额却屈指可数。绝大部分企业家涉足一点亚洲市场,也不过是想为自己pre-IPO造势而已。
编者按:Toshi Otani 和Jay Eum是Translink Capital的风投合伙人及执行董事。Translink Capital驻美国硅谷,专注为美国科技初创公司投入亚洲资金。本文汇集二人行业观点,就亚洲不同国度间文化差异,为投资人提供指导。
20年前,当我们团队作为风险投资方和创业顾问起步时,把业务扩展到亚洲绝对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要知道我们遇到过很多创业者,他们征服了美国和欧洲市场,但是在亚洲的业务份额却屈指可数,而且当时,绝大部分企业家之所以会略微涉足一点亚洲市场,也不过是想为自己pre-IPO造势而已。
而如今,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亚洲成了“必需品”,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移动和游戏行业。该区域内绝对的经济实力,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日趋成型的高科技硬件制造中心,都让亚洲成为任何一家新科技风投公司渴望“占领”的地区。
但是,要想在亚洲获得成功,需要美国创业者不能拘泥于自己舒服的文化背景,要知道,一些亚洲国家是非常保守的,他们抵制外来公司,市场也很难渗透。而且我们也听说过许多非常有前途的初创公司由于冒犯当地文化而遭遇“滑铁卢”的可怕故事,亚洲人有时会非常刻板,性格变化无常,一切年轻“土豪”也很容易发脾气。毕竟,亚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如此封闭的社会也十分难以渗透,不过,别有压力,不是吗?
事实上,亚洲的商业环境其实和美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远东地区,或是其他地区中,如果想要寻求新的商业机遇,那么初创公司必须要注意一些文化上的细微差别。在此,我们既不会打造什么神话,也不会虚构一些胡洁,而是为你提供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告诉你如何在这一地区与投资人或是合作伙伴创造出新的商业机遇。
1、不是所有东方文化都一脉相承
我们和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的公司和投资人合作过,我们发现其中有鲜明的对比,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每家公司做生意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在一个国家里面,不同地域的文化、规则,以及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比如幅员辽阔的中国。如果你觉得亚洲人都有类似的文化,那么真的很荒唐。如果你要与一家公司合作,那么最好对当地做一些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化上的细微差别。
2、了解流程
日本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很难进入的市场,但是现实是日本投资人是非常系统和周密的,他们会问很多问题,然后收集各种信息以供考虑,所以了解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需要等待三个月时间才能等到一个投资交易体验,然后还要反复研究很多遍,历经多次谈判,所有这一切都会让美国创业者和投资人感到一些紧张。而韩国和中国的节奏则快得多,有时几周时间就能搞定一切。所以提前了解流程,会让你不那么焦虑,避免不必要的主动和被动。
3、决策制定者通常不是你所期待的
日本,韩国,还有台湾,他们的企业结构,决策制定,以及交易制定流程和美国比较相似。但是中国却有很大不同。举个例子,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结构决定了很多决策都是自下而上做出的。如果你要在中国做生意,那么最好能搞定CEO,而在日本说服中层领导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要想搞定对的人,那么必须要注意这些细微差别。
4、简单的说,语言是不够的
对话语言和商业语言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举个例子,我们面试过一个日裔美国人,希望他能担任我们在日本投资的一家公司区域经理,他的英语非常棒,但是当我们对他进行日语面试时,发现他的商业日本非常差劲,由于他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3年,所有的商业语言思维都是美国式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与我们合作的CEO,目前运营一家亚洲公司的子公司,他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但是他非常注意文化差异,也很精通其亚洲同僚的文化,极好地利用了文化差异。
5、毕其功于一役
许多公司,无论文化和地理位置,如果在早期市场失败了,那么最好不要尝试重新进入。许多创业者希望首先开拓日本市场,但是我们的建议则是韩国。因为韩国市场更好,而且也更集中,还能迅速获得一批可供借鉴的全球客户。相对于日本,从韩国起步扩张会更容易。事实上,一个作好准备的迟到者,要比盲目闯入某个市场的先行者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亚洲扩张的第一步,就是要尽可能地和当地人合作,他们会帮助你了解文化上的微妙差异。这样你的公司才会在新市场有机成长,通过和目标市场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会让你事半功倍。
在进军亚洲市场之前,除了企业创始人和CEO要做好准备,投资人和董事会成员也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差别。如果他们对亚洲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觉得自己足够成功而掉以轻心,那么结局很可能会失败。风投资本家更像是一种“习惯倾向”的动物,他们会用模式识别来规划决策,也用套用过去的成功案例。但一切,在亚洲或许是行不通的。(译| Shark)
(Via Forbes,译/快鲤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