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是时候让无人机出动了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灾难面前,科技比人更有效

短短一天,天津塘沽大爆炸,截止发稿前,已有44人死亡,超500人受伤, 12名消防员遇难。灾难频发,我们在默默祈祷人员平安的同时,也应该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挽救生命,减少伤亡。

据悉,天津警备区组织滨海新区军事部已派出直升机和无人机前往侦察,以防止有再爆炸和次生灾害的危险。放眼国际,此前日本政府已对救灾机器人进行性能检测,举办了小型无人机的飞行试验。近年蓬勃兴起的无人机,似乎正承担着生命之重。

在中国,云南盈江地震灾情发生后,装载有低空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测绘应急车连夜赶赴盈江县实施无人飞机航拍任务。对灾区全境进行了长达50分钟的航空摄影,成功获取到盈江灾区首批震后20平方千米、1000多张0.1米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

无人机、机器人齐上阵救援

之后,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成立无人机救援队,更有工作者在不断尝试无人机的更多功用。那么,无人机除了航拍来监测险情、消防救援外,还有什么别的功能?

据了解,无人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利用简单条件就可以低空飞行,获取影像数据。市面上目前已经具备影像获取、影像处理、影像生成等一套完整的航飞体系,能够在很短时间飞到很多地方,满足各类应急测绘和精准测绘需求。

此外,当地面运输工具无法展开救援时,无人机可以快速运输紧急物品如:药品、血液和氧气面罩等逃生物资等,在核心灾区进行大规模集群飞行调度;对于消防员无法抵达、或无法观测到的受灾部位,无人机可以飞行侦察,还可以滞留在在高湿度、高温度的火场上空,一直监视灾情;快速对灾区空气和地表实施高效的病菌灭杀作业;可以代替对起降场地有较高要求的直升机,随时随地、快速进入灾区进行侦查和探测;

无人机还可以机挂载探照灯,帮助搜救人员在夜晚找到灾民,或者在火场附近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勘察作业;无人机搭载生命探测仪,配备GPS定位,能感知和获取人的具体位置,在最短时间内找出生命源;将无人机集成语音、扩音模块后,还可以利用它实现空中呼喊或者传达指令,不仅能使消防部队调配人员进行重点区域灭火工作,还能及时通知消防人员撤离危险地区,并提供最佳撤离路径。

除了以上的功能要求外,无人机要想在灾害现场还应具备可靠性、操控性、稳定性和集成兼容等多种性能,原因在于如果在以上的火灾现场,应用环境极为复杂,需考虑风速、烟雾、温度以及防水等环境因素;同时,根据调研,灾害事故现场多数飞行高度在200米以下,考虑到高层建筑最高高度,达到0到300米飞行高度应可满足日常现场侦查需要;再者,无人机的图像传输应当力求清晰、连续,因而对图像的无线收发均有较高的要求等。

除了无人机之外,另一科技创新机器人的使用频率也在逐渐增加。在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救援和灾后排查工作中,这款可变性机器人首要的任务便是废墟搜救。机器人可进入废墟内部,利用自身携带的红外摄像机、声音传感器将废墟内部的图像、语言信息实时传回后方控制台,供救援人员快速确定幸存者的位置及周围环境,同时还能为实施救援提供救援通道信息。在芦山地震救援行动中,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和另外一款机器人生命探测仪在震区实现了多种典型环境的搜索与排查,徒步十公里,实现了20余处废墟环境排查。

市场上的无人机更应成为争分夺秒的救生员

其实,在之前创业邦报道过的大疆、亿航、零度、Lily等无人机中,它们在具备航拍功能的同时,在跟踪技术、防水防尘、续航时间和图片传输等技术方面也得到了改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跟踪技术要数GPS跟随,在飞行器通过对目标的GPS模块或者所携带设备中发出的GPS信号进行锁定达到点对点的跟踪,为了提高无人机的跟随体验,其中有无人机通过摄像头对图像进行识别跟踪,大大提高了无人机跟随的精度,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其次,目前市场上的无人机可做到自动跟拍目标,自动打开和关闭两组旋翼,超过安全高度或受控范围时会自动返航降落。同时配备高清摄像机,遥控距离6公里,全机身防水防尘,无论在沙漠在海水里起降都不会造成损坏。据此前报道,中国民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将持续30小时以上,在此基础上,无人机更是自带摄像机图像传输设备。这可谓是一次不小的进步~

科技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便利,他们不仅是冰冷冷的器械和零件,也是争分夺秒、充满温情的救生员。在人类的设想中,无人机的用处或许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