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365:做一个类似淘宝的法律平台
“我们律师365网站目前有10万日访问量,其中约有上千是有真实法律需求的。”律师365创始人张世友告诉创业邦。
这家上线于2014年9月的在线律师平台,能在短时间达到这一访问量,背后是长达10年的历史积累。
律师365是华律网在2014年收购的一家网站。华律网成立于2004年,为目前中国访问量最大的法律网站之一,注册律师会员超10万人,而全国总体律师人数约为24万人,占比接近1/2。
起初,这家被收购的网站做得是在线法律的门户型网站——当事人遇到法律问题,上网或者电话进行咨询,即得到律师的意见。“它原本的痛点是律师服务、管控没法保证,我们收购以后,在‘信任’和‘精准’两方面进行了改进。”张世友说道。
“二八定律”背后的信任问题
张世友看来,目前行业最大的难点是用户信任度,一方面,当事人往往在线下通过熟人、朋友介绍的方式来找律师,并没有线上找律师的习惯,另一方面,当事人本身对于律师的专业程度等并没有先天信任感,数据显示,62.96%的用户表示对签约后的律师办案态度产生质疑,75%的律师愿意透明化办案过程以建立信任。
造成这一不信任现象的,还有行业背景的原因。律师行业有个著名的“二八定律”:只有20%的律师拥有案源,创下了行业80%的收入,而80%的律师缺少案源,仅享有行业20%的收入。
从用户需求来讲,当事人接触法律一般是偶发事件,往往对行业不太了解,故而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律师。数据显示,全国法律界的案子当中,仅有不到20%的诉讼案件聘请了律师,而超80%的案件,并没有请律师。
要通过互联网解决信任问题,需要靠互联网产品本身的透明性。律师365的做法是信息透明化: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用户需求明确化,律师信息结构化,将两者进行共性匹配,便可实现信息透明,从而产生信任。
张世友表示,律师365正在开发的“云讼”系统将透明案件的各个流程,用户和律师都可清晰进度,从关注律师开始、到需求的收集反馈、预约面谈签约、案件办理流程、真实用户评价等等。同时,律师365自建数百个办案流程节点数据库,与进行中的办案节点实时比较,如有差异,会用法务团队人工介入。
如何做到精准匹配?
“我们已采集了1300万份法院公布的判决文书,提取了3万多个关键词,对用户的行为和语意进行系统分析,以便进行快速理解和定位。这是我们跟竞品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张世友表示。
据创业邦了解,律师365会对律师的专业能力、人品、经历、服务过的案例、毕业学校、距离当事人的距离、出生地、家庭,甚至长相打上标签,从而匹配服务能力各有特点的律师,和需求各式各样的当事人。
据张世友介绍,律师365与竞品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竞品会更倾向把法律服务产品化、标准化,弱化律师的作用,去律师化。而律师365恰恰相反——加强律师的作用,通过流程透明,来提高当事人对律师的信任度,约束律师更加专业地提供服务。
除了线上沉淀的律师大数据,线下律师365也有上百人的服务团队,通过对律师的实地了解,来达到更为精准的匹配。“完全靠数据目前是不太可行的。”
让律师服务的门槛更低
张世友表示,律师365是在华律网的基础上,做一个更为精品的法律服务网站。比如,在注册律师上,华律网注册律师会员超10万人,而律师365是超1万人,这其中的选择,就是要求更高,选择华律网中有自我品牌化的律师,有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意向的律师。
“我们的初衷,不仅仅是让那80%的律师不断进步,提供更好的、有性价比的服务,更是降低当事人使用律师服务的门槛,让法律服务更为快捷方便,更有效地解决用户需求。”
目前,与淘宝开店的形式类似,律师可以单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入驻律师365,而当事人可对律师的服务进行评价,供他人做购买决策参考。
在支付方面,当事人即可选择在线下支付给律师事务所,也可以选择线上的第三方支付,由律师365平台来进行担保。两种模式都享受律师365提供的律师流程规范、专业程度、重视态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售后服务。
据介绍,华律网的注册律师遍布全国各个县城,除特别偏远的地区外,当事人一般均可找到匹配的“本地化服务”。
张世友认为,律师服务不同于一般的O2O服务,资本进入后,可以通过一两次的代金券,迅速对用户进行教育,催熟行业。法律服务的用户教育时间成本很高,当事人使用法律服务多为偶发服务,一旦发生问题,需要迅速地找到匹配的律师。这也是为什么华律网积累10年后才开始做这件事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