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服务O2O不靠谱?牛牛车想用“管家模式”来深耕服务链,以重切轻
因为喜欢改装赛车,刘怡去年年初从腾讯微信支付部门辞职,冲进汽车后服务市场,做起了“车管家”:用户上班时将车交给”管家”,确认维修保养的项目后,管家便负责将车开去维修店,并在下班时将修好的车送回用户手中。
去年6月,这一项目正式上线,取名“牛牛车”。选择在一大波汽车后O2O项目死掉或转型时进入,刘怡的理由是这意味着市场逐渐回归模式的商业本质——让专业人专心做专业事,才能发挥效率,创造价值。所以维修厂专心做维修,“管家”专心接送车,用户便可享受更低成本、更短耗时的汽车维修保养服务。
至于未来,刘怡想做的不仅是建一个没有维修店的汽车维修厂,而是做覆盖所有用车场景的车管家。
大客户验证模式,强把控服务链,从重切轻
牛牛车定位深圳,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吸引付费用户近千人,其中30%是依靠口碑传播而来,客单价在600~700元左右,并在年底完成了5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由熊猫资本领投。
融资之前,牛牛车并未直接拓展c端用户,而是通过大客户来验证商业模式,刘怡直接找到了各大公司的行政部,以员工福利的方式推广其管家服务,诸如腾讯、百度、京东、乐逗、500彩票、分期乐等均是其初期客户。
而在这个过程中,刘怡发现,汽车后服务,必须以重切轻,把握好服务链,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并对每个标准项目建立标准流程,通过优化维修等待和交接时间,确定维修品质,来保证管家的极简化,最终保证用户得到更便宜和优质的服务。
牛牛车的具体做法是:
1、初期从汽车美容、补漆这些项目切入,优化等待和交接时间,保证“上班接车,下班还车”。
在传统4s店补漆,需要2~3天时间,但其实每个环节都有等待时间,牛牛车通过计算标准工序时长,来要求供应商必须在多久时间内完成。用户端,管家会在接车时二次确认需求,当有增项服务要求时,会对时间进行调整。
2、供应商端,建立统一标准,提供流程方案手册,把控品质、时间、价格。
整个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很多维修店缺客人,厂房和工人都是闲置状态,他们愿意依此获得客源,同时维修店老板也愿意接受这套流程, 来提供生产能力。因此,牛牛车主要同一般维修店合作,建立标准,对于品质有问题的供应商,减少派单量,并进行结算罚款,如果持续有问题,便不再合作。目前,来自牛牛车的订单占到了其12家供应商3~5成比例。
3、建立调控机制。
对供应商的强管理,不仅包括理论模型,还有议价能力和调控能力。不能每家店爆满,一定要有余量店铺,保证每个供应商有利润,通过调度机制,让店铺看到未来实力。“谁能够把品质做的更好,谁就应该发展更好。”刘怡告诉创业邦,“牛牛车的两个原则, 让店赚钱,不会自己开店。”
4、管家工作做到极简,做好风控。
“我们在像海底捞学习”,刘怡说,管家均是全职,对其工作要求极其简单,只需要会开车,有沟通能力,责任心强。
而风控是核心壁垒,一旦出现问题,牛牛车的做法是完全赔付,并提供额外补偿,同时一旦车丢了,马上赔偿新的,再去做内部追责。“这是一个成本问题,一方面品控降低概念,其次我们和人保合作,分摊风险。”刘怡告诉创业邦。
商业模式不靠补贴
在刘怡看来,汽车后服务市场是一个很传统,“水很深”的行业,涉及安全,所以必须专业维修师傅来做,因此必须重切轻,用管家代办模式来做,做高技术门槛的活,才能赢取信任度。同时,这是一个买方市场,用户主导,从支付开始驱动每个链条,因此必须抓入口。
下一步,牛牛车要做的是过程管理,对产业链做到足够重足够深,真正建立统一标准和需求匹配。在刘怡看来,这很像电商生意,做好信息匹配和物流配送,成为用户和服务之间的连接平台。“与其跑得快,不如做好服务链条和品质把控,解决用户信任度,保证粘性,才能跑得扎实。”
牛牛车计划在天使阶段实现1万付费用户,接下来将从企业、社区、媒体、线上、线下五个方向来验证获客方法论,“我们会在天使轮,找到2~3个能够成功,批量增长的方法论。”刘怡告诉创业邦。
而在盈利方式上,牛牛车选择从两个方向切入,一是向用户收取代办费,二是供应商模式,通过采购供应商服务,用户和牛牛车结算,牛牛车和供应商结算,把握住用户和现金流,目前来看,毛利大概在30%左右。
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评选:寻找女性商业力量的代表;在全民创业的热潮中,她们敢于亮出自己,有想法、有主张,又有执行力。
立即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