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鲜电商的寒冬期,他选择退出帝都,养精蓄锐来年再战!
今年初以来,美味七七倒闭, 一米鲜 被百果园收购,众多生鲜电商企业在资本寒冬中倍感艰难。全国近4000家的生鲜电商企业,其中95%亏损,仅有1%盈利。
而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增长80.8%。预计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渗透率达到7%。
食行生鲜 创始人兼CEO张洪良认为, 尽管生鲜电商盈利之路无比艰辛,但生鲜仍是增长最快的电商领域之一。 据悉,食行生鲜在苏州市场投放的500多个自提站点已实现盈亏平衡,并高速拓展上海市场,上海自提站点已达1100多个,公司月订单量也已突破100万单。
但在上周,却公告宣称要退出北京战场!
谈及退出北京的战略时,张洪良说, 由于食行生鲜未能在北京有效复制华东市场的自建冷链物流模式,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配送,达不到生鲜所需要的配送时效,配送成本也居高不下。“服务质量跟不上,也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据邦哥了解, 食行生鲜的主战场为华东地区,仅2016年站点数量就增长了2倍,订单量增长近5倍,用户数量更是增长近4倍。
而其首创的C2B2F模式(Customer to Business to Farm/Factory),融合了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及全程冷链物流等方面,通过预订制消费,以销定采,逆向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
今年4月13日,食行生鲜已经完成由 毅达资本 、 天图资本 、 协立投资 及 上海鼎锋资产 联合投资的2.49亿人民币C轮融资。
要解决什么痛点?
张洪良告诉邦哥,由于传统农业产业普遍存在采销信息不对称、难以把控食品安全等问题,而将生鲜电商化,也面临以下4个难题:
1、对冷链要求高,运营成本大
2、生鲜属于非标品,折损率极高
3、对时效性要求极高,但生鲜的运输和配送成本要高于一般的电商品类
4、订单履约成本高、客单价低。日常生鲜消费通常是价格较低的农产品 。
尽管C2B解决了生鲜损耗的问题,张洪良认为, 买菜这件事98%在线下进行,大型超市进价和定价差价率很高。 但生鲜产品不易储存,B2C的模式却带来不小的损耗,由于商超生鲜产品导流要满足货品充足,“一过晚上8点,这些生鲜就开始低价促销,卖不掉就会产生大量货损。”
但在2011年,苏州市政府推进菜篮子进社区项目,同北京上海不一样的是,他们在小区里搭建小木屋,只提供菜单让居民预定明天的菜品。 正是这种方式,给了张洪良启发,“只要价格合理、品质靠谱,消费者愿意放弃现场挑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也需要购买生鲜类产品,但他们更习惯网上购买。”
食行生鲜的C2B模式解决了B2C的问题,预定制的销售方式可以降低损耗,规模化保障订单数量。解决供应链的问题,让产品的安全问题得倒保障, “再加上我们和供应商有账期,可以掌握品控,对供应商有处罚的主控权。” 张洪良解释道, 而传统的流通方式,层层批发对产品品质的管控性是有缺陷的,产品的一致性也得不到保障。
运营成本仅为行业四分之一
由于生鲜电商订单的履约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运输配送。传统的生鲜电商因为用户分散,每个订单都要大量投入人力、物流等成本, 以至于单个订单的履约成本普遍在30多元。
但由于食行生鲜通过在小区内建立自提冷柜集约配送,用户较为集中且订单密度大,可控性高,一辆冷链车可以同时覆盖多个小区, 通过集约化的配送和自提,极大的降低了配送成本,订单履约成本仅为同行的四分之一。 再加上对供应链的强控制力,自营冷链,使得配送时间、产品质量得到有力保证。
张洪良认为,这种自助提货的好处是,降低了和配送员反复沟通的成本,不会像到家的电商服务那样,提高用户的时间成本。 显然预定式消费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把握好品控。而在物流成本上,张洪良则表示,当满载率在70%的时候,就可极大降低物流成本。
而对上游供应链来说,食行生鲜按不同品类分别管理,通过从基地直采,到全程冷链,极大的降低了折损率,使得生鲜品类的新鲜度有所保障,价格也更为便宜。 “目前有200多家供应商供货,我们要对每个非标准的SKU进行标准化认证”,张洪良表示,这更切实的保证了食品的安全问题。
谈及未来的发展时,张洪良告诉邦哥,食行生鲜将在苏州、上海、无锡三个城市每年总新增1500个站点,预计2018年,站点数量高达4705个,并实现规模化盈利。 “高速增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从北京市场撤出人员和设备也是战略上的紧迫需要。” 但张洪良却并没有放弃北京,他要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 继续用更大的投入一举拿下北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