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技术团队为解决孩子沉迷手机问题,做了“跟屁虫”
2013年,一名学生家长掏40万元为学生换手机,震惊了很多人。这位家长发现自家小孩过度使用智能手机:手机不离身,吃饭玩,做作业也玩,不久孩子视力下降,睡眠不好,听说还有学生因玩手机下楼梯时摔了跟斗……于是这位重庆好爸爸自掏腰包让全校学生从智能手机换成非智能手机,只为让学生们少玩手机。
这则新闻给了郑友才及其团队不少触动,随后不久,有同事因无法阻止小孩玩手机而向他们求助:有没有一款产品可以防止孩子过度使用手机?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后,郑友才和团队成员发现这块确实是个痛点且没有企业涉足,于是他们决定做“跟屁虫”——一款为父母打造的移动应用,旨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手机这个移动网吧进行管理,让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同时让父母时刻了解孩子的位置。
跟屁虫的主要功能有:(1)监测手机使用情况:父母可以看到孩子玩了多久手机,玩了哪些应用,使用这些应用的时长。但在具体监测中,会注意孩子隐私的保护,无法获取聊天信息等。(2)时间管理:孩子用了多久的手机,到一定时间,跟屁虫会锁定屏幕,保护孩子视力;父母可根据学校日程表灵活设置手机解锁时间,防止孩子在课堂玩手机。(3)家人位置关注:随时了解家人位置,并记录家人一天的即时位置、停留时长等。(4)电子围栏功能:为孩子划定经常活动范围,一旦孩子超过这个范围,家长自动收到提醒。(5)实时沟通园地:免费消息发送,实时文字沟通或留言。
当然,这些功能需要父母和孩子都下载了跟屁虫,注册并相互绑定账号后才可使用。而父母可以给孩子的跟屁虫软件设定“防卸载”,这样孩子就无法从手机上卸载该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跟屁虫于2014年第一版上线后,就拿到来自北软天使和梅花创投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跟屁虫以疏导为主 强调家长的知情权
为什么叫跟屁虫呢郑友才表示:“我们想营造一种画面感,就是让大家一说跟屁虫,就知道小孩子跟在后面。但时代变了,现在其实是父母跟在小孩子后面。”
跟屁虫的目标用户群体是10-15岁的孩子及他们父母。为什么只选了10-15岁的孩子呢?对此,郑友才解释:年龄太小,讲道理有点困难,而15岁以上的小孩,正就读高中,追求个性化,自我意识较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弱,对他们管控较难。10-15岁这阶段的小孩依赖父母,而且有很强的可塑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其已成为用户接受新事物的窗口。小孩虽然玩手机没节制,但不能一竿子打死,引发逆反心理,这时需要家长的引导,让他合理安排玩手机的时间。
但如果家长不知道小孩拿手机到底玩了什么,而小孩说自己用手机查资料看教育类网站时,双方的沟通就存在障碍。而这正是跟屁虫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让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具有知情权。
使用跟屁虫后,家长可以了解小孩用手机玩了哪些应用,玩了多久。有了这种知情权之后,郑友才认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就更加透明、更加畅通,你掌握了小孩的动态,知道和他聊什么。
当然,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提示效果并不显著,没有强制锁机来得干脆有效,但强制锁机太生硬了,小孩的反感情绪很大。另外,跟屁虫更注重引导,“小孩一直打游戏,突然有个东西弹出来了,打断他的动作之后,他的注意就会分散,他不会长时间盯着那个焦点。”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类似产品。对此,郑友才表示:“市场上有很多跟风之作,甚至抄袭,直接产品界面不该,就换个颜色。但好的一面是:更多的人意识到家长所担心的问题,这里有市场。”
在摩安卫士的积累下,跟屁虫力求更进一步
谈到产品研发,郑友才表示,团队之前做摩安卫士时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积累,比如远程控制、手机间的控制、提醒、GBS,所以,跟屁虫能迅速推出。“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非常简单,我们当时做的时候觉得这三个人就可以搞完了,但真的去做了,才发现里面好多坑。”
他列举了两个方面:第一,两个手机之间的远程控制涉及很多底层的东西,幸好团队以前做安全,有很多技术积累,才能克服这个问题。第二,定位的精准度需要很多努力。跟屁虫团队多番尝试后,才发现多种定位方式结合会更好。比如说最精准的地图号称误差不到5米,最精准的Wifi误差能到15米左右,互联网有更大的偏差了,所以多种融合,定位会更准确。
当然,两个手机的关联监控并不那么好处理,因为“本身这种系统除了安卓以外,苹果的系统都非常严密,苹果不允许有这种接口外来的手来控制,而团队有先进服务器的底子,又让自己有了一份把握。”
一年时间左右,跟屁虫已经更新了100多个版本,几乎每周都有1到2个版本更新。据郑友才介绍:“跟屁虫已经有500万的下载量了。”
当然,做摩安卫士不仅让团队有了技术积累,更让他们在商业模式及运营方面有一些经验。
与打磨摩安卫士的态度一样,跟屁虫推出的这一年,团队一直在埋头苦干,把底子做扎实,直到今年4月才开始做推广。
跟屁虫推广的着力点在渠道和媒体,因为需要媒体把声音传递出去,让用户知道这款产品;随后通过渠道去下载。跟屁虫今年的目标是做到1000万用户量。
而商业化上,团队则砍掉了摩安卫士的盈利模式,重点做“跟屁虫”了。在商业模式上,团队为跟屁虫设定了三条路:一是做硬件;二是做一些教育的内容,比如培训班等;三是广告,但不做硬广,而是一些隐性广告。
这是一支技术创业团队,曾拒绝多次收购
郑友才及其团队在安全领域有10年从业经验,现在团队不到20个人。主要以开发为主。据悉,郑友才在方正工作了5年,后来去趋势科技做了5年,2010年团队开始创业,成立了摩安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他们继续做安全产品,推出摩安卫士,这是一款多功能手机安全防护软件。
摩安卫士已经拥有3000万以上用户。在360上市前夕,360曾以期权的方式,希望将摩安卫士团队并入360,但他们最终拒绝了这一提议。随后又有多家公司希望收购摩安公司,但他们都拒绝了。
不过,发展至今,与360安全卫士相比,摩安卫士就显得有点偏安一隅了。对此,郑友才进行了反思:虽然赶上了好时机,但那时是纯草根创业,属于野路子,不太懂得运用资本的力量。所以,跟屁虫将在今年5月正式启动A轮融资,融资金额将用于市场推广和研发。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产品上线一年后再融资时,郑友才表示:“你要是太着急了之后会发现自己的产品目标和市场整个会打乱,会很急功近利。只有练好内功,步调才能又稳又快。而现在融资,则是因为要快速发展,需要利好好各方面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