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VS阿里的社交金融之战(中):马云的“引力波”战略,支付宝的破局之道
(中)道篇:支付宝进击的破局之道
在中国互联网界,阿里和腾讯是最大体量的两家,他们不断加速的相互对抗,能够牵引出多少“引力波”,激荡出中国互联网江湖几多“涟漪”?
六、格局:“地之皇者”的波段布局
在互联网江湖奇书《霎那缥缈录》中,记载了互联网江湖的“三皇五宗八大派”,其中三皇之一的“地之皇者”原型就来自马云,这是本文标题出处。
创始人的能力决定一家公司的生存,而创始人的远见则决定了一家公司可以到达的高度。
最近引力波很热,大家也被重新普及了一遍关于“波”的高中物理知识:波具有周期性,波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波的传播总伴随着能量的传输。
我们不妨以此类比下阿里的战略观——
波的周期性:基于互联网单品5年生命周期论的透彻理解,架构起阿里系主要产品线,外部战略型投资亦如是。(点击查看阿里集团投资战略)
波的载体价值:以价值观认同与传递搭建公司合作基础(如湖畔大学例)
波传递能量:源于阿里系强大的能量场,给予被投企业除了资金之外的多元支持(而非控股形式)。 近来马云总讲到“赋能”,也就是所谓波段还可对外传递能量的佐证,你觉得呢?
七、使命:支付宝的前世今生
阿里在产出原创的世界级产品方面乏善可陈,其创新更多是基于中国本土特色的二次创新改良,比如电商模式源于eBay与亚马逊,支付宝最初雏形源于papal——,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所以以往阿里的战略型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定下大方向下,依靠强力运营推动去实现或者放弃,除了细节微调中间不大会有战略大转型情况出现,好像唯一例外就是支付宝。
1.支付宝的转型特例
支付宝最早定位为支付工具, 在阿里试水移动社交产品来往完败后,让马云意识到支付宝才是大阿里系移动端破局的关键。
于是,自阿里集团板块上市后这几年,支付宝一直很忙,除了做好本职金融服务工作,还得扶持那么多不给力的同门友军。坦白说,如果没有支付宝撑着底盘,有些业务线能否扛到现在还真不好说,比如此前一直单飞不易的去啊旅行。
而2015年7月那次支付宝的社交化改版,像素级复制微信,此后几版推出群组,虽着痕迹却逐渐有了章法。这让很多人觉得是不是老马又犯昏了,不过 我当时就认为不然——无论是出于支付宝未来估值考量,还是对于移动端金融产品的未来演进布局,这都是必须为之的事情 。
其实我觉得支付宝还是慢了,记得2015年新年时,大家在支付宝玩社交,各种调戏泛滥朋友圈,可惜那时支付宝根本还没想明白,最佳时机错过,至少损失了百来亿学费。
2016年新年,支付宝拿下春晚赞助商角色,选在距微信推出已近5年这个时间点,开始了抢占关系链的大反攻。这一战略节点的把握,对照上文看值得玩味。但这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后的幡然醒悟;可结果玩成那样,又是我年前没想到的,阿里真心不会“玩”啊!
2.支付宝的组织架构调整建议
支付宝要做社交局的目的还在商业,马云也许没有张小龙那样的“孤独”情怀,但绝对是一个具备极高战略远见的“独孤”商人。
一旦支付宝被赋予社交的属性,马云的想法肯定不会只是玩玩社会化金融,更大的布局需要整合淘系资源,需要产品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这个不是彭蕾擅长的,逍遥子似乎更加合适。
在组织架构层面,我倒建议阿里把支付宝单独拎出来成立事业部,这会是比目前依然放在蚂蚁金服之下,更加稳妥的设计 。这个会不会导致支付宝推迟上市呢?真不好说了。
记得去年5月我写的那篇《给创业新都杭州泼点冷水》一文,感叹了一下当年阿里关闭口碑网的不智,没曾想半月之后,阿里就重启了口碑网品牌。虽然二者未必有前后相关,不过也许这次支付宝说不定又被我说中了哦。
3.支付宝做社交的优劣势分析
先让我们分析下支付宝眼中最大的对手吧,二者的优劣势都在不断变化中。
并非说阿里内部就缺乏社交基因,远有当年仅次于QQ的中国第二大IM应用:旺旺,近有合并旺旺,撤下旺信一统阿里内部各大IM的千牛。外部试错来往完败,但是脱胎于来往的钉钉,又硬是在企业级工作社交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千牛:大阿里内部B端电商企业+已有阿里系C端用户整合
钉钉:强势进入阿里系外部B端企业级市场
只能说,我们真的不能低估一颗王者之心。这点也可暂时归结为阿里可以做好社交的一点技术和信心底气吧。
八、破局:支付宝的半熟泛社交
1、威胁
微信此前以红包这一战略级精确制导武器,不断侵蚀支付宝腹地。对于支付宝而言这是巨大的威胁,如芒在背,2015年以来越发明显。
2. 机会
正如我在前面几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微信类移动IM起势的最大外因,乃是全球智能手机更替功能机的大天时红利,而微信胜出只是因为其综合实力远远高于对手。但当智能机全面普及后,用户的社交需求挖掘,必然迎来更加细分而多元的局面。
微信是我本人非常欣赏的一款中国出品的世界级互联网产品,但微信做社交还未到高枕无忧之时。 社交之变是永恒之变, 类比美国移动社交新产品的涌现路径(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vine等),中国这方面依然还有很大潜力。
3. 定位
中国移动社交的拐点时代已经来临,支付宝做社交的新机会凸现,但也就在这一二年内还有这个机会吧。那么它可以怎么做呢?我试着提供了以下一个切入点。
如果说微信产品切入时聚焦熟人社交,那么支付宝社交差异化破局的正确路线,应该是体现在半熟泛社交 。
4. 什么是“半熟泛社交”?
半熟泛社交,由我本人原创提出,是一个对于移动互联网人群归纳而来的社会学分类概念。
三者比较:
熟人社交内核虽小,但最具痛点粘性,
陌生人社交海量零碎,多一时风行,
半熟泛社交圈层价值巨大,更胜熟人。
2014年我曾写过关于移动社交的3篇文章,归纳了移动社交产品演进图: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半熟泛社交——情境化社交——超验社交——终级社交,而半熟泛社交是我中篇的重点阐述对象。
“半熟”概念为已有概念,是前辈学者基于PC互联网人群的研究分析后得出的理论之一,和六度空间理论有相通之处,主要指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范围,已经模糊了熟人和陌生人的边界。
“半熟泛社交”概念,同样继承自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方法论。虽然我只是在原有的“半熟”后面加了一个“泛”字,但这个概念却已完全递进到更深层次——半熟泛社交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式场景化社交的一个概括。
*半熟世代,泛泛之交。 我去年的创业项目是基于此概念展开,而我现在项目则是更加深入的半熟泛社交2.0版本,现在正在招JAVA工程师和运营人员,欢迎对于在线旅游感兴趣的朋友自荐他荐,或者后台留言一起聊聊也可以。
5. 半熟泛社交的案例(预)
关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系列文分三篇:势篇,道篇,术篇。最后“术”篇,讲述支付宝的进击路线,将从产品层面,具体案例式的分析支付宝可以如何做半熟泛社交?各位可以从这个详细案例中,一窥我这个概念到底有何应用价值,聪明者亦能从中读出自己的2016进击之路。
*在各位关注本号等待下一篇之前,建议可以先复习下我朋友苏杰写的那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吧。
6. 一丝遐想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即物体加速运动时给宇宙时空带来的扰动。“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二个物体的)物质质量越大,运动的越剧烈,对这个时空的扰动就越大,引力波就越强”。
在中国互联网界,阿里和腾讯是最大体量的两家,他们这几年不断加速的相互对抗,能够牵引出多少“引力波”,激荡出中国互联网江湖的几多“涟漪”。相信各位已经关注了本公众号的聪明读者,在亲历时可以猜到更多了吧。
江湖八卦
很多人都说本人长得形似“江左梅郎”胡歌,也有人评价在我高谈阔论之时,更加神似梅长苏。但,这是一个没有王者的江湖,阿里和腾讯都非靖王。
一介书生大言不惭支招阿里,只是希望阿里这一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覆盖广度最深入的互联网公司,在将来可以让中国老百姓(不论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改善吧。
在我心中: “天下,本就是所有人的天下。”
腾讯社交,雄霸天下,
阿里亮剑,誓与争锋。
下文预告:
《对支付宝和微信而言价值千亿美金的二个“秘密”》
一、支付宝的死穴和任督二脉
一旦阿的新年攻势完成“诺曼底式登陆”,那么2016年支付宝的社交化就有资格和微信一战。——我与友人推演开去的支付宝社交化2.0高阶版本,就是支付宝的任督二脉,就看阿里系内高人会选择几时下出那“神之一手”吧。
二、腾讯在某二款产品上迷失的二年
——————————————————
作者简介:
张旭良,曾担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秘书,2015年创业在线旅游方向,专注战略,产品和运营。
既写过5天内全网过百万阅读量的深度评论,也有解读“创业投资 | 供给侧改革 | 共享经济 | 移动社交 | 在线旅游 | 泛智能硬件”的评论文章,发布转载于《财经》等数百家媒体。
2016年2月,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 张望江湖志 ,另类解读互联网江湖大事件
本文为作者原创,已授权创业邦做独家发布,若要转载请在作者公众号(张望江湖志)留言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