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2亿票房的《万万没想到》背后,天朝最值得投资的网剧公司——万合天宜#创业邦100#
两天2亿票房的《万万没想到》背后,天朝最值得投资的网剧公司——万合天宜#创业邦100#
它开发了网剧这个市场,而且从不愁盈利:第一天开始就在赚钱,大电影上映前就收回投入。
你应该能猜出这是哪一家。
如果没有它执念地拍出一部节奏快得像拧麻花的《万万没想到》,我们大部分时间还在消费韩综日娱和美剧。
如果它早早就终止了硬广软广,吐槽声没了,它和同行的融资之路也不会太顺利。不找广告商赚钱,难道让我天朝子民现在就为网剧付费?
叫兽的故事你知道了(回顾:一亿美元公司的背后竟然是一颗卤蛋)。《万万没想到之西游篇》你可能也去看了。今天这篇文章只想告诉你这家公司的秘密:为什么说万合天宜是内容行业最值得投资的那一家。
2015是个奇特的年份,网剧的潘多拉盒子被彻底打开。
《无心法师》播放量达10亿次以上,
《盗墓笔记》播放量接近28亿次,
《花千骨》衍生网剧《花千骨2015》播放量15.44亿,
6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视频行业自制内容投入规模将增至20亿元,投资2000万以上的网络自制剧近20部,
《万万》走红之后的一年半,万合天宜让自己成了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它集结了近400人的团队,100位初出茅庐的编剧和导演。它用横向、纵向去切分团队,形成了一个生产内容的矩阵。就像一种在动画片里出现的飞行器,靠人力运转,每个岗位划分严格,但岗位上的人可以吐故纳新,开足马力就能上天。
它是如何拍剧的
这套系统是2015年研发出的。生产剧集的基本单位是车间。这些车间分别在孵化《万万》《报告老板!》这种20分钟以内的短剧,《星闻天下》《奇妙的东方》这样的栏目,以及秘密策划正统的长剧。
每个车间里面又分为各种小组,而每部剧集是由一个小组孵化出的。以“1车间”为例,《万万》是一个小组,《大侠黄飞鸿》又是另一个小组。
前期策划的同时,小组向平台索取资源。服装化妆,后期制作,数据分析,营销推广等等,都属于平台。
总是看《万万》这种快节奏、充满梗的剧集,迟早要审美疲劳吧!万合天宜还会做什么剧?
CEO范钧回答:小清新、惊悚、武打,一切皆有可能,主要看团队有怎样的人。
万合天宜创始人兼CEO范钧
万合天宜现在是一家以人为本的公司。长期大量招聘编剧导演,而且校招从不间断。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被叫兽的盛名吸引过来,薪水不高,但是成长路径很明确,进来就被加入不同的小组,直接通过剧集来练手。
专业的编剧人才“缺,极缺,非常缺”,捆绑了很多同业公司的脚步。段子手是一个靠谱的招聘方向。段子手出身的编剧鞭鞭从在元老刘循子墨的提携下参与《高科技少女喵》《报告老板之豪言壮旅》,到《学姐知道》第二季开始担任主编剧,只用了半年时间。
然而大部分新手却无法快速进阶。范钧说,你要知道,编剧和作家还不一样,作家天马行空怎么写都行,编剧要为后面的拍摄负责,有一定的工程化套路。
白客、子墨、小爱、本煜、孔连顺、葛布,这些耳熟能详的主创已经完成了身份的转换。除了子墨和本煜还是创作人身份,小爱有行政职位“内容总监”之外,他们主要是艺人,只需演,不用编或导。
《万万》大电影消耗了身为首席内容官的叫兽的大部分精力。范钧通过“车间”将管理权下放,让制片人成为项目的绝对决策者,取消内容的层级审核。
创业第三年,万合天宜在一个最难形成工业化的行业,用工业化系统推出产品。与此同时,它就像一所黄埔军校。
当我们把某家公司比喻为某个行业的黄埔军校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它创建于一个行业的垦荒阶段,人才奇缺,为行业培养大批战士,战士们一旦上了战场,便是各为其主,再也收不回来。
然而范钧说,别太严肃,也别太小气。传统影视公司的套路是整合资源,为了不同的项目把市面上的导演、编剧组合到一起。但是培养人才,难道不是一件更好玩的事情?
又是如何赚钱的
出生于1984年的叫兽易小星从2004年开始沉迷于在网络上创作娱乐作品,与他同龄的柏忠春曾任土豆广告制片部制片总监。范钧在IBM任高管,并在国外研读EMBA,一次创业失败后进入土豆。他生于1970年,上海人,拉高了整个行业的平均年龄。
创业伊始,他们将这家公司取名“万合天宜”,立志于让公司的行事风格合乎天宜。
范钧上一次创业做的是音乐网站。他是一位互联网连续创业者,言谈举止谨慎,还有点害羞。三个人2012年从土豆出来,相当于从SP变成CP。他们发现平台型产品都初具规模,优酷土豆们为了强化平台的地位,做什么都要采购,采购剧集、IP、带宽,玩的是资本游戏。但内容却是长期稀缺的。
尽管预测正确,他们的第一年仍然十分苦闷,以接广告片维持生计。创作型人才叫兽执导了一系列为广告主而生的微电影,默默念着“Think big,start small”。
范钧认为,万合天宜敢于向现实低头,第一重视观众,第二重视广告主,这反而是被90后、95后所喜爱的一个原因。万合天宜不装B,目的性也明确,以观众的喜爱为最高目的,绝不招聘曲高和寡的人才。
这使它成为行业里为数不多的一直在赚钱的公司。
《万万》第一季的广告客户只有网游。现在有三大互联网巨头BAT,国内快消如王老吉、银鹭、香飘飘,国际快消如百威、百事、可口可乐。《万万》大电影在上映之前就收回了投入。
勇于赚钱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它的B轮融资来自上一轮的红杉资本,以及新进入的盈信资本、磐石资本。范钧说,融资是为了安全点,口袋有钱心里不慌。
第一年做乙方,还抽空策划了十部自制剧,虽然最后只有一部立项推出。范钧说,从某种程度上,是万合天宜把网剧做起来了。那时候微电影变成了广告商专用,既不能沉淀品牌,也不能沉淀观众。但是周播网剧能形成品牌和观众的双沉淀。
那时优酷是视频网站当中的先锋,强力推出自制剧,《万万》的题材在那时并不被看好,同期受到重视的是《晓说》和《侣行》。但还是投入了制作。
而在今天,万合天宜要推出一部新剧,视频网站作为播出方有一票否决权。范钧说:如果他们不出钱,我们也不出钱,某种程度上他们是观众的代理。
《万万》的火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到了《报告老板!》,一大群广告主追上来。到了2015年,网剧的类型、题材、形式正在以想不到的速度扩展。
爆款在天,优秀在人。谈话一开始,范钧就这么说。叫兽懂得互联网娱乐文化的来路,即十年间网民的喜好是如何一路走来的,然而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至今还没有屡试不爽的模型,只有直觉、推测和赌。
长期来看网生的影视制作公司会和传统影视公司合流。作为万合天宜的幕后大Boss,范钧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万合天宜在目前这个阶段应该做什么。
创业邦:大家都在寻找一把做一部火一部的金钥匙。到底有没有?
范钧:在这世界上是没有的。连迪士尼也不能免俗。它有过爆款,但是当它每年要推50部电影的时候,质量就参差不齐。10部电影里面可能有2部效应还不错,收到了几十倍的回报,就加速建立品牌,通过电影、游戏这种ARPU值高的产品去挣钱。
创业邦:如果以后出不了爆款怎么办?
范钧:所以你的商业模式就要足够牛逼啊。我的商业模式就建立在带团队上。如果你的商业模式建立在爆款上,那你一定完蛋。
创业邦:怎样算是“把商业模式建立在带团队上”?
范钧:传统影视公司是资源整合,要做不同的项目,找市面上好的导演编剧,组合起来,做个一年,3-5年,收钱结束。对我们来说,用不同项目培养不同人才。一方面我们是人才培养孵化基地,另外把他们保护起来——我投资你一百万,让你做出的东西是能卖出去的,观众是认可的,如果市场检验不行,就是不行。失败了也没关系,公司支撑你,只要你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创业邦:叫兽现在这么忙,应该没有时间盯着所有内容?
范钧:大量项目夭折在我们的“绿灯委员会”,只有少部分才会立项。
叫兽是个创作者,又是首席内容观。创作者身份让他决定十全十美,而首席内容观又要培养人才,就必须容忍,不能跳进去帮大家。要看着它碰壁,你要让孩子摔,小孩摔了才会看路。
创业邦:那么绿灯委员会又是怎样决定的?
范钧:其实是靠直觉决定……所有的数据都是参考,其实主要是用经验去推测和预计。这种预计是无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的。
创业邦:搭建新系统的初衷是?
范钧:我们要避免大公司病,如果还是控制型的企业,会有管理瓶颈。必须权力下放,下放之后需要一个组织机构支撑这种下放,就是车间。现在放权到每个车间,项目中的决策者是制片人。
我们去年搞了个“春交会”,编剧拿着剧本,每个岗位互相选择,自由组合,但是项目的研发率很低,因为没有带头人,不知道方法论,都是在黑暗里摸索。很多情况下,(我们)处于既乱又想让它不乱的发展过程。可控制的内容乱态也许是新兴行业的常态吧!成熟行业才会刻板。
另外有一点,我们把(做网剧的)所有环节都内置了,因为这个行业不成熟,所以我们要把所有环节内化,这样反应速度会很快!同时培养人才。
创业邦:把人才招进来到其独当一面的时间平均要花多久?
范钧:还没有计算,包括不理想人才的流出机制也没做好。总之是先播种,一年收一茬。现在成材率很低,十分之一都不到。
创业邦:内容行业给人的感觉是合久必分,分久不一定必合。
范钧:的确,影视行业真正牛逼的人都不进公司,都是独立的。现在有了车间,相当于我们自己先做这个“分”的动作,火候到了就脱落成立单独公司。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他自己的价值提升了,你在过程中拿走一部分货币价值,作为公司的收入和盈利。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最后选择离开,说明我们让他发展受限制了,我们应该反思做错了啥。
年轻人对内容有判断,也有人脉,做个自己的制片公司、工作室是绝对有可能的。但我想奉劝他们,做成一个平台,是很苦的事。
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暨2015创业邦年会:寻找下一个独角兽;与投资大咖一起发现2015年中国最佳高成长企业,与创业明星一起揭晓“三十岁以下创业新贵”。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