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本寒冬下,看似光明正大的O2O死了一大片,而Uber这种“小黑黑”却像打不死的小强?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UberAirbnb的风靡,给O2O创业带来了一个新名词:共享经济模式。这个名词一定是某位经济学家或者老学究发明的,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实在是生涩难懂。只有看过了Uber、Airbnb的共性之后,才能理解。

所谓共享经济模式,就是:通过一个平台化的互联网工具(网站、APP、智能硬件等),把社会上具有相同属性的闲散资源整合到一起,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满足市场的供给。比如Uber就是把打游击的“小黑车”用一个APP整合到一起,然后用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随时随地叫到“小黑车”。而Airbnb就是用同样的手法把民间“黑旅馆”整合到一起。

嗯!这俩世界级的企业都和“黑”挂上钩了。他们是希望把非法的东西用互联网手段洗白白么?我不得而知。这和中国的政策还是有很大抵触的。所以,这俩公司在国内的业务开展总是受阻。甚至被同行拿来当靶子打。

但是,我要说的是但是。但是他们依旧像打不死的小强,越战越勇,越挨打就发展的越快。这不禁让我想起近来的“资本寒冬”。为什么面对一个资本寒冬,O2O就死了一大片?但是共享经济模式的公司虽然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却依旧威风凛凛的活着!?

总结开来有两点:

第一,行业所需

用Uber来举例可能大多数没坐过黑车的良民很难理解。我们就用大家都熟悉的滴滴来说吧。

在滴滴出现之前,出租车因为不知道哪里有人打车,所以往往都挤到人流最集中的车站、机场等地,造成资源的滞压和浪费。亦或是无客空跑,到处找客人,造成油费和精力浪费。这是一种典型的运营效率低下的市场状况。

这种市场状况,无形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果把出租车司机等客的时间以及空驰找客耗费的能源加起来,不知道能不能再造一个中石油呢?

滴滴的APP就解决了这个行业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谁有空谁举手,举手的选择最近的订单来接。效率一下子快了很多倍,资源浪费的情况自然就少了。

纵眼望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业存在类似情况呢?我所在的眼镜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中的典型。

请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哪家眼镜店人头攒动,生意火爆的?很少吧?!但是即便没生意,眼镜店日常也要灯火通明的戳在那啊,房租、电费、工资照付。于是,每副眼镜的价格动则一两千,四五千的。搞得即便消费者想把眼镜当衣服一样随心换,但也真心换不起啊!

你以为眼镜店把眼镜卖的贵了就暴利了?哎!所有开眼镜店的都叫苦连天,所有的毛利几乎全部被闲置时的店租、电费和工资吃掉了呀。店主本人根本赚不到几个钱。

试问,这样的行业还不应该被干掉吗?按照共享经济模式,这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把眼镜和验光设备全部搬进了验光车里。如此一来,一部验光车就像是一家眼镜店。但是其中差别在于:眼镜店没生意也要傻戳在那儿。但是验光车却可以根据用户的配镜需求,像预约滴滴出租车、Uber专车一样,随时约随时选择最近的订单上门服务。

而原来没生意也要站在店里的验光师、配镜师呢?就变成了Uber车主一样,只要申请一部验光车,就可以随时开着验光车去接单。只要愿意,从早接到晚都可以。如果累了,就一键停止接单,爱干嘛干嘛去,很自由!

配眼镜的可能没有打出租车的那么高频,但是全中国近14亿的人口,接近一半的近视率。每天的配镜需求随随便便也是数百万副计的。更何况,眼镜可比打车贵多了,不是?

除了眼镜行业,类似于婚庆、房产中介、旅行社等都存在着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很多已经在这些行业创业的O2O模式,似乎并没有掐准行业本身“效率低”这个最大痛点,只是拿着VC的钱,假装围绕“用户需求”瞎扑腾,那资本寒冬一来,不死才怪!

第二,用户所需

在滴滴出现之前,我们打车需要站在路边扬招,如果遇到高峰期,可能会在风中或者烈日里空等二三十分钟,甚至更久。如果把人们等不到出租车的时间累计起来去工作,不知道我国GDP会不会再翻个跟头?

而有了滴滴出行之后,人们打算出门前的3分钟就可以拿出手机来叫部车。下楼的功夫车就到楼下了,也不用忍受风吹日晒,整个人都好多了。

前两天有个陕西做婚礼主持O2O创业的朋友加我微信,问我他这个行业和眼镜行业差不多,比较低频,如何才能突破。其实在我看来,婚礼主持这个行业完全也可以用“共享经济模式”来解决用户痛点。

小两口要结婚了,一般婚礼主持都要找婚庆公司。而婚庆公司肯定要扒层皮。本来请个司仪最多1000元,到了婚庆公司这里,价格就变成2000元,甚至3000元了。好在是结婚喜事儿,多个千儿八百的总不能太计较,只能是知道装作不知道。

但是,如果能有个网站平台,类似美空那样的就行,让全国的婚礼司仪都能在上面如同明星一样秀自己和“卖”自己,岂不更好?价格透明,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台自己筛选符合自己预算的主持。通过平台,也可以看该司仪以往婚礼主持的表现。岂不效率更高?最近火热的“会小二”不也是同样的方式来对接需求的么?

总结一下的话,共享经济模式并没有那么神秘莫测,无非是买方、卖方两头解决痛点。在O2O创业过程中,往往买方、卖方都有效率低下的痛点。只要卯足这一点,让双方效率更高,哪怕资本寒冬来得更加猛烈,O2O依然会活的有滋有味。

作者马金同,伊视可眼镜创始人,著名商业评论人。个人微信号:tiller275692342

本文为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